张萌萌
摘要:蓝染工艺是一门极具特色的中国传统工艺,其具有染材天然环保、染出作品色泽清新等特点,在家居设计作品上也逐渐被大量运用。本文结合作者自己的设计作品对这种传统技艺在家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作者的期望,对这种传统技艺进行传承和发展,以期设计出更好的作品。
关键词:中国蓝染工艺;家居设计;传承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人对原生态的崇尚、对环保概念的渴望深入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自然,关注和自然有关的各种事物,家居设计也开始寻求新的发展,将环保的概念融合进生活的点滴中去。在诸多设计理念与方法中,中国蓝染工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因其天然环保的特殊性、染色技法与效果的美学价值受到了设计师与大众的青睐。
(一)历史情况
人们很早就懂得使用天然染色方法来美化生活,早在春秋之前人们尚不知道靛蓝染料的还原染色机理,只是在蓝草收获的季节,将蓝草割下切碎浸泡出色液之后,尽快将此染液用于染色。至春秋战国时期,染色工艺趋于成熟。据文献资料记载,在春秋时代,人们改进了蓝色染料的配置方法,经过染匠们的摸索,发现将原来用新鲜的蓝草叶汁液直接浸染改进为将蓝草叶浸泡发酵后加石灰,经过石灰水的处理,可将沉淀了的蓝靛还原出来再染色。这就是蓝染工艺在中国最早的雏形。
至于实物的出土,比文献记载还要早,有长沙战国楚墓出现过一面染缬模样的被面,其花纹不详[2]。蜡染在唐代进入了繁荣期,后在民间流行,技术逐渐趋于成熟。荀子在《劝学》中写道:“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只因荀子目睹了染匠进行蓝染染色的氧化还原反应。染色技艺到明朝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中国各地都开始种植这种能够染出蓝色的植物(指蓼蓝、菘蓝和马蓝),有一些地方把种植这类作物当作经济支柱。明朝时期种植业的繁荣发展,对中国蓝染工艺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染色行业的规模达到了中国历史有记录以来的顶峰,染坊几乎开遍了各个城市。乾隆时,有人这样描绘上海的染坊:“染工有蓝坊染天青、淡青、月下白”。
(二)工艺现状
蓝染按工艺可分为三类:扎染(古时称绞缬)、蜡染(古时称蜡缬)、型染(古时称夹缬,还包含另一种型染方法蓝印花布)。
扎染:清代以后,在我国,云南、四川等地,扎染作为最重要的地方工艺,得到空前发展,逐渐形成鲜明的民族特色。云南省苍山洱海中的大理,是我国扎染艺术最集中、生产规模最大、作品产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四川扎染同樣名扬四海。其源于清代,包括“扎染、拔染、防染”。扎染工作者们充分发掘、悉心整理民族艺术遗产的种种特点,并将这些特征特点与国画、装饰画、油画及现代画派高质量地融入融合,让其古朴中蕴含典雅,粗犷中透露细腻,动中有静、既抽象又具体,形成了独特的自贡扎染特色。
蜡染:中国南方边陲的特色蜡染,即使这一技能他们熟能生巧,操作也是严格遵守流程——等到蜡融化后,用蜡刀轻蘸已经融化的蜡,先于布上绘花,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随后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就显现在布上,与此同时,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又给布面加上一层别具魅力的“冰纹”,更增美感。蜡染的图案多样,色调简洁,素雅又不失大方,清新悦目,风格独特,服装服饰、家庭家居、民宿酒店、个性茶吧等均可使用,民族特色十分浓郁。
型染:主要流传于江南一带,包含两种染色方法:夹缬与蓝印花布。夹缬主要分布于浙江温州,其工艺是先要雕刻一套镂空的版子,再把织物固定于版子中间,浸入染液中,镂空的部分就被染上颜色,拆开后即成为图案。这种技法的优点是一套版子可以反复利用,大批量生产这种花色的面料。另一种工艺是蓝印花布,这种工艺在江苏南通盛行,其工艺技法是将想要染出的图案预先画在刷好桐油的牛皮纸上,进行雕刻,制成型版,再将黄豆粉与石灰粉按比例调好制成防染糊,把制成的型版放在面料上刷防染糊,镂空的部分被防染糊覆盖,待防染糊干后染色,被防染糊覆盖的部分不会染上颜色,最后去掉防染糊,即形成所需要的图案。比较有代表性的蓝印花布图案有象征着子嗣延绵的“麒麟送子”、多福多寿的“松鹤延年”、升官发财的“鲤鱼跳龙门”等。多表现一团和气、喜气冲天的意义。
(一)设计灵感来源——天然美
这是一组中国蓝染工艺家居设计作品,以树、山、水为设计灵感进行创作。作品包含装饰画、抱枕、灯具、茶杯垫、布艺纸巾盒、笔记本封套、地毯等(如图1)。蓝染的染料是蓼蓝、菘蓝、马蓝,纯天然无污染,能进行蓝染的面料是棉、麻、真丝等纯天然面料,制作出的中国蓝染工艺家居设计作品具有抑菌、防虫、防臭等功效。在人们环保意识增强的时代下,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自然,渴望生活环境的天然环保,返璞归真,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纯净与舒适,中国蓝染工艺家居设计作品因此又再次回归到人们的视野中。天然美的层面除了染材与面料的天然美,同时作品内容的天然美也同样值得关注。
图1
(二)制作方法——图案美
这组作品从主题选择、材料选择、染色方法、成品制作均为自己亲手完成。树的制作方法为蜡染法,在剪好的白色纯棉布上蘸蜡画出设计好的树的图案(图2),待蜡干透放入蓝染缸中染色,根据需要的色度反复数遍染色,最后去蜡清洗即成。山的制作方法为渐变染色法,由下至上依次染出色度由强变弱的山峰,制作过程中需注意控制色度和山峰的形状(图3)。水的制作方法为扎染法,先将图案画至剪好的白色纯棉布上,用针和线按图案线迹进行平针缝,缝好后抽紧、捆扎。放入染液中数遍染至需要的色度,最后清洗,拆掉缝线即成。所有设计作品染色工作做完后进行缝制工作,完成成品。图案美的层面体现在设计与制作方法使用的不同染色技法上、图案和染色技巧的巧妙结合。
圖2
中国蓝染工艺在室内软装饰中被广泛应用于抱枕、桌旗、壁挂、地毯、窗帘、软雕塑中。从中国蓝染工艺的人文历史价值来说,在整个轻装修、重装饰的家居设计新形势下,人们对家居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实用性是家居设计的基本条件,对环境的自然环保也必不可少,除此以外,人文历史的附加值也成为越来越多人考虑的范畴。中国蓝染工艺本就包含了传统的历史价值,其多种手法均被列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3
从中国蓝染工艺的视觉和嗅觉效果来说,深深浅浅的蓝颜色让人觉得格外清新,配合中式风格或是简约风格的室内装修陈设效果均可,配合纯实木家具,屋内会散发着淳朴的植物清香,这种原始性会让喜欢原生态家居的人沉浸其中,舒缓干净的氛围让人结束了一天的疲惫工作后感受到舒适。
从中国蓝染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来说,例如吴元新的蓝印桌旗《双鱼吉庆》,既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又体现出时尚的理念,作者发展了白底蓝花的蓝印花布技艺,采用中途停染,再次刮浆防染的方法制作成浅蓝、白色的复色蓝印花布,体现了大师的独特意匠[5]。这一创造为我们后续学习和制作蓝染制品提供了技术创新的思考。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想要掌握中国蓝染工艺的制作方法,奔赴江苏南通、浙江温州、云南大理一带学习这种传统工艺,不断在自己的设计作品里面与这种工艺相融合,做出了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
本文首先从历史情况和工艺现状对中国蓝染工艺进行了阐述,其次结合作者自己的设计作品对中国蓝染工艺的运用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三个角度对中国蓝染工艺进行了形势分析和展望。中国蓝染工艺是两千年来中国人民智慧与劳动的结晶,我们肩负的使命就是如何让人们重新认识这一宝贵技艺,让其得到良好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