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淋淋
摘 要:中国绘画有着几千年悠久辉煌的历史,在这些传统绘画中,色彩被赋予了时代韵味,既是时代文化的沉淀,又是人文精神的象征。文章探究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常出现的几种颜色,从历史背景等多角度、全方位分析这几种颜色具有代表性的原因,再阐述其从古至今的文化影响,以及现今传统色彩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传统绘画;色彩;文化
在漫长的时代发展背景下,中国绘画产生了自己的文化影響,与自身历史相联系,形成了独特的色彩取向,在其中诞生了许多有代表性的色彩。这些色彩最终经历史选择沉淀成了文化财富,对我们的现代生活也影响深远。
一、传统绘画的主体色——黄与红
中国传统绘画对黄、红的喜爱,与其民族文化的形成有深切的联系。民族文化的诞生与其地域特色息息相关,进而形成初步的色彩认知,经过人们生活方式的演变以及皇权文化的形成,赋予了颜色从生活到文化的多重意义。到了一定时期,人们开始产生自我思想,最终在绘画的传承中诞生了明显色彩取向。
(一)地域文化影响下的色彩
中国文化是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民族文化,人们对土地有着浓厚的热爱,故而对黄色的喜好也由此诞生。到了农耕的封建社会,阶级出现,从色彩的使用上就有明确的划分,在服装、建筑的应用中尤为明显。富贵、权力的象征多以黄色、红色为主,因此在传承下来的传统绘画中,黄红两色的象征性运用非常之多,也极具精神气韵和文化特色,至今黄色与红色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代表色。
在传统绘画创作的历史中,因不同时期不同条件的限制,色彩的选择也有其局限性。一般传统绘画的颜料多在矿物质中提取,少部分颜料从植物中提取,因颜色浓淡有了不同命名。像黄色,在矿物质颜料中可细分为石黄、雄黄、雌黄、土黄等。而红色从矿物质中提取的颜料叫朱砂,从植物中提取的则叫胭脂。传统绘画的色彩是从矿植物中产生的,这些色彩是当时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当时文化传承下的历史遗产。
(二)色彩在传统文化中的延续
原始时期,因条件限制,人们制作的陶器虽颜色单一,却已经出现了色彩的运用。到了战国时期,彩陶上黄、红等颜色的运用更是炉火纯青。汉晋时期,文学艺术的发达致使文人绘画昌盛起来。以东晋顾恺之为例,他的《女史箴图》大面积采用朱、赭、黄色,辅之以白黑,颜色的使用有主有次,画面也活泼有力。再之后,佛教文化的盛行,使红黄两色再次得到发展,无论是佛像本身的黄色基调,还是服装与饰物搭配的色彩,都被赋予了佛学的神圣气息。不仅佛像如此,红黄两色还大量出现在壁画中,壁画的内容依旧以神像为主,但绘制出的场景恢弘壮大,以群画像为主,绘飞天等形象,再加以鲜明亮丽色彩的运用,画面明快恢弘。这时候的民间工艺水平达到了高峰,举世瞩目。到了明代,版画、年画流行,那时民风开放,创作内容大都与民间故事和风俗相关,红黄两色的使用趋近日常,往往给画面整体带来质朴的喜悦氛围。
现代生活中一般提到红就能联想到“中国红”,“中国红”这个命名昭示了中国人民对红色的喜爱。红色和黄色在中国不仅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与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密切相关,很多延续至今的节日文化与婚俗文化都体现了红黄两色在中国的“地位”,红黄两色在中国也代表着喜庆、吉祥。
色彩除了自身带来的视觉感受,还具有文化内涵的传递作用,它由人所创作,为人所使用,被人所传承。红黄两色在传统绘画中更多传达了整个民族的文化氛围,我们整个民族就如同红黄两色带给人的感受一样,热情、积极。除主体色彩的运用外,我们传统绘画中也有许多文人色彩鲜明的作品,它们都是每个时期文人对自己、对社会、对自然的感受,都把这种感受寓情于画。
二、传统绘画的辅助色——蓝与绿
中国传统绘画除了常见的黄色与红色,作为辅助色出现的蓝色与绿色也不在少数,但这两种颜色在以前往往很难分清。大部分时期的蓝其实是指的是青,即带绿的蓝色。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绿色与青色在服装上代表的阶级不高,故这两色如果在人物绘画中,仅作为服饰的装饰色出现。当时的玛瑙、玉等配饰也多为绿青两色,有时在人物绘画中也作为配饰的色彩出现。
但在植物绘画中,蓝绿两色备受欢迎,从矿物质中提取的空青、曾青、沙青以及石绿、孔雀石、铜绿,这些颜料都是传统绘画中常常使用的。北魏时期的画迹大部分都在敦煌莫高窟,它的色彩特征最明显的就是使用青色与绿色,因绿色与青色饱和度高,色彩突出,与红黄两色对比强烈。但这些壁画也讲求画面的协调性,虽然是大胆夸张的艳丽色彩,但都协调于整体意象,色彩的穿插错落有致,分布到画面的角角落落,与红黄两色相辅相成。到了唐,不仅山水画盛行,花鸟画也变得繁多起来,这一时期往后的传统绘画对青色、绿色的使用频率大大提高,色彩逐渐变得鲜艳丰富起来。现在我们对青色的使用也逐渐转为对蓝色的使用,在生活中蓝色与绿色也不会像传统绘画中那么浓厚,变得轻快、简洁起来。
青、绿两色在传统绘画中更多的是用于花鸟、山水画的刻画。但这些题材的绘画更多的是文人精神气韵的传达。封建社会里,文人将志气寄情于山水之间,因封建社会阶级的压迫,他们的精神渴望解放,创作变得饱含个人色彩,创作题材也对人转为自然中的花鸟、山水。但他们也将个人的精神气韵传达在画中,这才诞生出时代不同的色彩。在一个整体文化的色彩基调中,仍有着不少个人色彩跳脱出来,形成独特的文化,这些色彩百花齐放,共同构成了我国传统绘画的璀璨历史。
三、传统绘画的点缀色——金与银
中国传统绘画中还有着更为特殊的色彩,金与银,它们在传统绘画中往往起到点亮画面的作用。传统绘画所用的金色,大都是金箔的再制品,多用于画中,而银入画少,多用在器物上。这两种颜色对上色工艺要求极高,要在保持颜料光泽的情况下丰富画面。在佛像与壁画的绘制中,金银运用较多,能够塑造出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的景色,壁画中金色也与红色、青色形成鲜明对比,富丽堂皇,在感官上带来壮阔的色彩体验。
明清的漆器中,也有许多描金、镀银的工艺,它们上色细腻有致,通过简单的色彩配比,大面积的红漆加以金色的点缀,带来厚重的文化气息,端庄而又富贵。金银无论是在器物上還是画面上都起到了锦上添花的点缀作用,让人一眼望去,就觉得富贵无比。现代我们对金银的使用除却物品外,绘画中少之又少,这种独特的工艺渐渐失传。但这种色彩也是我们传统文化一直追求的一种高级美的体现,用料高级,用色也高级,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内里的气质呈现。其对工艺人的手艺要求也极高,传统工艺人对自身技艺的高要求以及对色彩选择的高眼光,才诞生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传统绘画作品。
四、传统绘画色彩在新时代的传承
这些传统绘画中的色彩是中国文化传承至今的宝贵财富,亦是文化通过色彩传承至今的证明。我们之所以喜好这些颜色,是因为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这些颜色能够代表我们的文化。现今,中国传统绘画色彩为世人所熟知,影响了我们对颜色的喜好,这些颜色也一直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依托于现代的生活节奏与喜好,这些颜色都变得轻快起来,这也是我们这一时代文化在颜色中的传承。
至今,许多博物馆保存的传统绘画、流传在民间的传统绘画以及至今仍在等着我们去发掘的传统绘画,这些绘画的色彩取向,都证明了我们前人对人、自然、社会的探索。但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传统绘画作品,我们对色彩的品类应接不暇,更应当依托于现在的技术手段,从传统绘画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的科学角度分析并进行色彩的使用。将传统绘画中的色彩在现今传承,不能将其仅作为文化遗产保存下去,只有使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变成带有科学性的传统色彩,其才能在新的时代继续流传下去。
我们应该在此基础上逐步提炼出完整的中国传统绘画用色体系,架构出传统色彩配比,将文化依托于色彩,发展到生活的角角落落。这种提炼必定是在充分了解自身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考虑到时代性,从而进行现代化的色彩取向融合,与科技时代进行技术联系的综合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色彩文化在未来绘画上的璀璨呈现,亦是未来中国绘画能够徜徉在世界文化大海洋中的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崔丽娜.从色彩视角探究中西方文化差异[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5).
[2]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