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雪菲 尉京红
摘 要:农业科技项目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创新性,随着该类项目的广泛实施,亟需对其进行科学的社会效益评价。当前,国内学者对农业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主要从内涵、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科学性的社会效益评价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关键词:农业科技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F323.3
作者简介:宋雪菲,女,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资产评估研究。
通信作者:尉京红,女,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资产管理与评估。
1 农业科技项目内涵
农业项目是指在农业领域投入一定的资金和资源而形成的生产、服务能力,以期能够及时、经济地促进农业发展的活动。农业项目所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例如退耕还林、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与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从农业项目资金的来源和主要用途来看,农业项目主要有农业科技项目和农业投资项目。
农业科技项目与其他农业项目最显著的不同是它具有创新性,将资金、人才等要素投入到与农业科技相关的研制、推广、采用中。根据组织实施部门的不同,可以分为政府、行业和企业等不同层次的科技项目。政府实施的农业科技项目是国家科技体系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点所在,具有其周期长、范围广以及投资规模大的特有属性。以研究性质作为依据,可分为基础型、应用型与技术推广型等三种类型。基础型研究项目以发现为目的,为应用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应用性研究项目以发明为目的,注重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将农业技术水平的改善提高作为主要目标;技术推广类项目的重要作用是在应用项目的基础上将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社会实践等转化为真正的生产力。
2 农业科技项目社会效益内涵
由农业科技项目的概念可知,该类项目注重从理论支撑、技术研发到应用推广的全过程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水平,从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农业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是其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及完成后的长时间之内,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效益。这种效益除了在微观上表现为保障项目相关利益群体的效益,还在宏观上表现为提升农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现代化生产能力效果显著。
3 农业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科技项目虽然具备农业投资项目的一般特点,但是由于技术研发存在不确定性,其效益在判断起来也时常存在困难。一些学者通过对农业科技类项目基于科研目的不同,首先对科技类项目进行了分类,再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董宏林[1]、贾敬敦等[2]都首先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分类,之后分别构建了基础研究类、应用开发类、软科学类评价指标体系。也有学者从项目运行全过程,分阶段构建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张琳等[3]运用过程管理的思想,将农业科技转化资金支出的全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并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的社会效益的衡量指标设为执行期项目参加人员累计总人数、就业人数增加值、农民人数带动值、参加人才培养的人数等。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农业类科技项目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应重点考虑科技成果对农业生产的进步与发展,对农村居民生活与文化教育水平的改善与提升作用。不少学者从农民生活与文化教育水平改善状况、产业发展状况角度构建评价指标。白萍等[4]在对棉花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技术进行综合效益评价时,认为科技成果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对社会安定、部门经济协调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因而选用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服务体系满意度、培训指导农民数量这三个指标。邓旭霞等[5]在构建循环农业技术体系的评价指标时,基于发展、稳定、公平的角度,从投入产出角度选取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环保投入占农业GDP比重两个指标,从农村地区的层面选取森林覆盖率、农村社会公平度、农村饮用安全人数比重、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四个指标,从对农业的影响选取农业就业比例、农业补贴支持力度两个指标评价。尼雪妹等[6]在构建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的指标体系时,将社会效益设置为准则层,并将技术推广率、技术的农户响应率、规模经营户采纳率以及农户减施意识提高率作为其具体指标。王桂荣[7]认为农作物高效节水技术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劳动力的转移价值和水资源的转移价值两方面,将具体指标设定为节约水转移到其他行业的比率、增产率、节工率、节电节能率、技术培训程度。王春梅[8]认为农业重大关键应用技术研发项目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专利技术创新研究对产业化的影响程度,二是科技成果应用对于经济发展的带动程度,因此将技术创新、技术扩散设置为一级指标,将产业水平、产业结构、产业竞争力、劳动生产率、农业产量及增长率、农业产值及增长率、土地生产率设置为二级指标。
4 农业科技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方法
社会效益评价方法包括单指标评价方法和多指标评价方法。若仅涉及单指标的评价,则可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具体包括定量和定性分析法、有无对比分析法。若涉及多指标的评价,则应采用多指标评价法。根据适用环境的不同,具体可分为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这些方法等在当前已经发展成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们尝试着将系统理论、模糊理论以及新型系统理论引入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中,并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在农业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价方面,有较为丰富的综合效益评价或项目绩效评价应用案例,但在农业科技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方面多数局限于定性评价,而定量评价的成果尚不多见。刘军[9]从技术应用效果、投资效果、田间生产过程和农户受益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Lagrange组合赋权和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呼图壁县三种高效节水技术集成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综合排序。王春梅[8]采用逻辑框架分析法,将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效益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评价,并基于偏离靶心度的理论,建立Fuzzy-Topsis模型对科技项目的应用效益进行评价。
5 结论
从目前开展的相关研究来看,农业科技项目的效益评价多以经济效益评价或综合效益评价为主,单独进行社会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在社会效益评价指标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尚未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现有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中,尚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和系统性。在社会效益评价方法方面,数学、运筹学、决策学、预测学等学科知识为项目综合分析评价提供了依据和方法,已成为项目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的重要手段,但在农业科技类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方法上采用的定性分析较多,运用定量评价模型和方法开展的社会效益评价研究尚不多见。
参考文献:
[1]董宏林,温淑萍,杨晓洁.不同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农业科技管理,2006(2):79-82+96.
[2]贾敬敦,吴飞鸣,孙传范,等.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17(6):1-7.
[3]张琳,吴敬学,王敬华,等.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4(5):149-154.
[4]白萍,邓路.棉花水肥一体化节本增效技术综合效益评价[J].节水灌溉,2019(7):77-81.
[5]邓旭霞,刘纯阳.论循环农业技术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11):2713-2716.
[6]尼雪妹,罗良国,李宁辉,等.水稻作物化肥减施增效技术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8,35(4):301-310.
[7]王桂荣.河北省主要农作物高效用水技术模式效益评价及推广研究[D].哈尔滨市:东北农业大学,2017.
[8]王春梅.农业重大科技项目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6.
[9]刘军.新疆干旱区农业节水示范技术集成模式综合效果评价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