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治德
老白干是江津白酒注册品种,北方人称之为“南方二锅头”。溯其历史,可从秦汉时期说起。
秦汉时期,在今重庆江津地域僰溪沿岸生活着賨民。他们因刚勇朴质,被刘邦招募为前驱敢死部队。賨民敢死队带着酒坛上战场,江津原始咂酒自此亮相于历史舞台。
咂酒的妙处在于酒糟贮在酒坛中,相当于一个移动的小槽坊,且酒精浓度不高,微醺有助战士冲锋陷阵。临战前,賨民敢死队按照小队席地坐成圆圈,轮流品尝咂酒。随后豪情陡升,起身列队战斗。他们步伐整齐而低缓,唱着雄浑的军歌,坦然推向敌阵。正如古诗云:“石城古国传巴子,賨语徵歌谱汉皇。”
江津城江北方向有山,名白君山。此山因北宋江津县令白启卒葬于山下而得名。白启在世时,教民种植与酿酒,受到当地人的爱戴,人们便尊称他为白君。当地人世代为其守墓,墓庐发展为大院,史称白君院子。院内有好井,人们取水酿酒名白君酒,是江津白酒的源头。
旧时惩治醉鬼的方式堪谓奇葩,江津李市镇“醒酒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李市商贸繁盛,醉鬼也多。每逢赶场之期,醉鬼们或横卧通衢,或借酒发疯,闹得街镇乌烟瘴气。于是地方公议,决定在闹市中心安放一尊“醒酒石”。醒酒石高四尺许,上有一圆孔,系着六尺麻绳。凡有人发酒疯闹事,便将其捆绑在石上,酒醒悔過才释放。这道警醒当地百姓的景观,直到抗战时期修筑江津通往贵州的国防公路才被迁移毁损。
江津水码头白沙号称酒国春城。清末民初,白沙烧酒产量占据川酒百分之六十。酒由川江输运,从而诞生了专用竹筏,巴蜀各地争相仿造。筏以楠竹削去青皮,使重量减轻并避免日晒分裂。每筏用竹约二十余根,宽约一丈,列成排。筏子两头削尖,利于劈波斩浪。筏头临水处宽一尺,翘起高二尺以挡涌水。筏中部宽敞处缚木架以安放衣服用具,船工夜寝其上,顶盖篾席以蔽风雨。白沙酒上运至乐山清溪驿码头再转运川西,下运至宜昌交付,竹筏编队动辄连绵数里,为川江上一道壮阔的风景。
抗战时期,白沙安置文化教育机构,胡小石、卢前诸公讲学于斯。卢前善吃嗜饮,为沙城美酒美食著有《饮虹乐府》散曲集。他与胡小石有一共同之处,即饮酒聚餐必邀贫困流亡学生免费参与。几坛白沙“红茅烧”,一盆胡小石亲自选料掌厨的豆花鱼,是聚餐师生欢声雷动、兴奋所在。战时百物腾贵,卢、胡二先生每月总是早早花光工资,下半月常常靠典当衣物度日。对此,张恨水曾发表小品文点赞:爱生如子酒菜香,薪金耗尽典衣装。抗战胜利后,胡小石把豆花鱼制作技术带回南京,载入《金陵菜谱》,至今犹存名曰“胡先生豆腐鱼”。
抗战艰苦卓绝,坦克、汽车、飞机的动力燃料紧缺,多用酒精替代汽油。当时江津大小槽坊300余家,其中200多家转而生产军需酒精,每年向抗日前线输送100万吨以上。江津酒业这段历史,是中华民族同仇敌忾的黄钟大吕。
编辑/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