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防治措施

2020-10-20 06:48王艳丽李娟
关键词:沥青路面

王艳丽 李娟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我国公路建设多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经多年运营后,因其自身性能缺陷,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破坏逐步突显,如坑槽、裂缝、车辙等,从而降低了路面质量及车辆的抗滑能力,甚至危害行车安全。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之一,为提高工程质量,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予以解决。本文在全面了解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危害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裂缝危害

0 引言

公路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基础设施,其规模迅速扩展。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当前最常见的公路路面形式之一,在其长期运营过程中,因交通量日益增长,及车辆超载重载现象严重,逐步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早期破坏,促使路面使用性能快速衰减,从而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裂缝是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早期病害之一,裂缝的产生将导致路表变形加重,对路面平整度影响较大,从而降低了面层的强度,对路面使用寿命影响极大。通过路况调查可见裂缝问题是内外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决定选用抗裂型半刚性基層用于路面裂缝防治,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沥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增强路面抗裂能力。

1 工程概况

某公路工程为一级公路,原为水泥稳定类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为4cmSMA+12cm普通沥青混凝土+35cm基层+20cm垫层。通车运行多年以后,在行车荷载及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下,半刚性基层材料收缩裂缝等病害逐步产生,其中最多、且最常见的病害为横向裂缝。经路面使用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主要病害中横向裂缝所占比例为41.2%,纵向裂缝为16.0%,网裂为14.5%。产生此类病害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层承载能力不足,损坏路面结构。此外,局部伴随初期半刚性基层收缩开裂情况。为解决此类问题,减少裂缝产生,经多方协商及讨论,基于经济性原则,决定选择抗裂型半刚性基层进行施工。

2 抗裂型半刚性基层施工流程

(1)拌合。施工质量将对水泥稳定碎石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一般情况下,需在10s内控制搅拌时间,短时间内,水泥和集料很难达到充分均匀拌合的目的。本文选择振动拌合设备用于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拌合施工,按设备设置时间确定拌合时间。为避免拌合过程中出现材料离析问题,可将挡板设在出料仓。

(2)摊铺。防离析、减速是摊铺环节的两大注意事项。第一,可选择前挡板、熨平板间距控制的方式防离析,为避免粒径较大的集料自由下落,可进行挡板设置。第二,相比常规施工方式,必须按照匀速、缓行方法作为摊铺速度进行施工,可按1.5~2m/min前行。

(3)碾压。与一般水泥稳定碎石碾压施工相比,抗裂型半刚性基层现场施工工艺并无明显差别,仅需适当调节碾压速度、遍数即可,为增强骨料嵌挤效果,避免摊铺之后,部分位置产生离析问题,可增添胶轮初压工序。具体碾压施工可分为3阶段,即初压、复压、终压,以此全面提升碾压质量,保证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

1)初压。选择两种压实设备进行抗裂型半刚性基层施工,即轮胎压路机(26t以上)+双钢轮压路机(12t以上),且在2遍以上控制碾压遍数。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轮迹,按照错位碾压的方法,减少混合料堆积情况。2)复压。选择单钢轮振动压路机(20t以上)进行复压施工,碾压遍数控制在6遍以上。因此类材料内,含有较多粗集料,振动碾压时,必须严控碾压遍数,不可太少,从而增强基层密实度,形成良好的骨架形式,满足压实度要求。3)终压。选择胶轮压路机(26t以上)进行终压施工,遍数控制在2遍以上。一般选择带水碾压,这样施工具有2点优势,首先,可增强基层表面密实度,避免骨料裸露;其次,终压施工后期,混合料含水量明显减少,此时表面集料含水量损失严重,通过带水碾压,可有效保证表面含水率,从而提高基层表面密实度。

(4)养生。完成碾压施工后,待质量检查合格后,即可进行养护施工。为保证基层表面湿润,含水率符合设计要求,可在其上覆盖土工布。选择喷雾式洒水车,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合理确定喷洒次数,一般在7天以上控制基层养护周期。整个养生阶段,必须做好交通封闭工作,严禁车辆通行。

3 抗裂型半刚性基层施工检测分析

完成施工后,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在7d后做现场钻孔取芯试验,以此掌握抗压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按照《公路水泥稳定碎石抗裂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中,7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7.0MPa,7d劈裂强度为0.65MPa,经取芯结果表明,当水泥剂量在3.0~4.5%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在8.4~12.36MPa,劈裂强度在0.73~1.46MPa,则所得值都在规范要求值之上,均符合要求。

相比室内振动击实成型,施工过程中具有大量不可控因素,如摊铺、压实等工序,所得数据存在一定差别,但经上述数据分析,可达到90%合格率,则表明差异并不明显,可满足施工要求,具有可行性。

此外,通过现场路面观测可见,7d施工后,未现裂缝现象,30d后观测,依旧未现裂缝。待沥青面层施工时,再次做裂缝观测,通过对比两种路段病害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1)在3.0%水泥剂量时,抗裂型级配段裂缝间距为62.50m,裂缝数量为8条;常规级配段裂缝间距为30.30m,条数为66条,对比分析可见,抗裂型级配段裂缝间距更大,且裂缝数量更少,则表明抗裂型基层在减少裂缝方面更具优势。

(2)在4.5%水泥剂量时,抗裂型级配段裂缝贯通裂缝数量为12条,贯通裂缝间距为41.83m,常规级配段贯通裂缝数量为38条,贯通裂缝间距为39.47m,则表明,在高水泥剂量下,抗裂型级配段仍具有良好施工优势。最终得出,相比常规施工工艺,抗裂型半刚性基层可达到减少裂缝的目的,具有良好施工效果。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已形成了基本完善的公路网,公路建设规模也在急速扩展。但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长,我国早期修建的大多数公路工程已步入了大中修阶段,此类公路多以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为主,在行车荷载与自然因素长期作用下,多数路面已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病害问题,如裂缝、车辙、沉陷等,此类病害中,裂缝最为常见,且损坏程度各有不同,影响程度也存在极大差异。为此,必须重视裂缝问题,掌握其危害,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处治力度,提高处治效果。

参考文献:

[1]贾志敏.简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开裂原因及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6(38).

[2]乔永东.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开裂分析与处理[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06).

猜你喜欢
沥青路面
道路基层施工对沥青路面裂缝的影响研究
研究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及质量控制要点
刍议公路沥青路面裂缝防治对策
雾封层技术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应用
长寿命沥青路面结构研究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应用研究
自融雪沥青路面抗凝冰剂的设计与施工探讨
透水沥青路面淤塞问题分析
重载交通沥青路面荷载图式探讨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过程中如何实现节能高效加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