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教陶艺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10-20 06:44刘凡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110期
关键词:智力障碍特殊教育原则

刘凡

【摘要】陶艺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作为美术的一个分支,陶艺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青睐,在推动学校特色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特教领域,陶艺是非常有效、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治疗辅助手段,它可以缓解参与者的情绪,用艺术创作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在我国,陶艺教学在特教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本文主要论述笔者对智力障碍学生进行陶艺教学方面的一些实践和探索。

【关键词】特殊教育;智力障碍;陶艺教学;原则

一、陶艺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

对少儿来说,玩泥巴是最惬意不过的游戏了。陶艺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创新教育与师生互动协作进取的动手能力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学生们好奇、无目地探索,把儿童的智能推到了极限。所以,陶艺课是一门趣味性、创造性、知识性和实践性极强的科目。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普通学生没什么不同,他们一样渴望被肯定、被认可,希望参与社会活動。陶艺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陶艺中学习,为将来的生活学习”,让他们学会生活、热爱生活,并生活得有情趣。

《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指出,开设特殊教育学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具有健康的审美情趣,达到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陶艺制作,不单纯是一种创造活动,同时又是一种发现活动,在实践中发现、体会,充分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肢体精细动作能力;陶艺在各种造型艺术和设计艺术之间,表现的自由度很大,陶土的柔韧性、可塑性、延伸性决定了陶艺创作空间的自由与手法的多样,它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任其发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所思,去寻求美、创造美,十分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陶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对物质材料的认识和利用的能力,通过造型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玩陶、制陶的过程中,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程序的习惯、卫生习惯,以及细心耐心、有始有终地去实现自己的构思毅力,在完成构思中增强自己的信心,体验成就感,这些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益的;陶艺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领略我国传统陶瓷文化的伟大成就,认识到陶艺在人类社会中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各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积极向上的情感,并提高其认识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陶艺课程教学策略

由于特殊儿童在语言、动作、行为、肢体、精神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即便是项链、手链、发夹这些简单的生活物品,他们都不容易分清,创作起来就更难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性,用图片和实物等媒介,通过老师重复表述、提问强化、触摸感受等方式,教会学生分辨、比较、制作,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基本认知能力。

(一)根据学生的智障类别制定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根据学生的智障类别、等级、生理水平、肢体技能等指标,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制定了不同层次的课程目标:

低年级:智障等级较高,肢体协调能力较差,具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

1.以培养儿童喜欢玩泥巴为主,不急于要求儿童塑造出作品,在游戏中体验泥巴的硬、软、干、湿等不同性质并自由自在地进行变形,以提高其兴趣及信心。

2.鼓励儿童多尝试各种技法、探求陶土的可塑性。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通过游戏让学生自己探究,锻炼学生的精细动作能力。

3.能够捏塑出各种简单的几何形体,如长条、球体、立方体、泥板等,并进行简单的图案刻画。从而提高学生的手脑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高年级:智障等级较低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

1.尝试运用各种辅助材料进行陶土的造型创作,如木棒、牙签、竹筷、铁丝等。

2.能够把握雕塑造型的立体感,感受陶土潜在的美感特性,并能与他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3.尝试运用各种技法制作平面的或立体的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其造型能力。

4.逐步养成对自己作品进行简要介绍和正确评价的习惯,养成乐于与人共赏的习惯。

由于陶艺课是新开设的,在实际操作中,进行如下课程设置:以高年级八、九年级和职高学生作为上课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陶艺课程(2节连堂,一周一次课);在上课的过程中观察发现动手能力和理解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为小组训的名单(5-10人,2节连堂,一周2次课);在小组训的过程中发现能力突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2-3人),作为参加陶艺类比赛的选手。

(二)实施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

1.目标设置准确

刚开始学生兴趣都很高,能够跟着老师学习简单的搓圆球、压圆饼、搓泥条等基本技法,学生能够达到要求,就是动作慢一些,让笔者对这群单纯的学生们充满了信心,觉得他们还是可教的。可是慢慢增加难度后,学生的认知和动手能力的劣势就突显出来了,学生分层比较严重,能力弱一点的学生就跟不上节奏了,这就需要教师更加有耐心地一对一辅导教学,对学生的能力目标设置低一些,让他们能够参与制作并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记得有一次,笔者教学生制作泥板人脸,但是学生认知能力还达不到,对人脸的结构认识不清楚,最终的作品呈现效果也不好;于是,笔者就改让学生制作泥板鱼,学生无法画出鱼的形状,也不知如何添加鱼鳍,刻画花纹,最终的效果也是不尽如人意;最后,笔者选择制作立体花朵,前几次课笔者教学生制作了立体玫瑰花,学生学会了简单的压泥片和卷花瓣,这次笔者就想换一种呈现方式,选择制作大丽菊,这种花的立体效果会更好。初步设计花瓣制作上中下三层,下层花瓣大些,制作8-9片,中层花瓣稍微小点,制作6-7片,上次花瓣再小点,制作4-5片。如果全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里自己制作全部花瓣,时间是不够的,于是,笔者事先准备好等量的泥团,让学生搓圆压扁,同时,笔者也准备好已经压好的圆片,让学生直接卷,这样就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目标。最终,学生在笔者的辅导下顺利完成作品,效果也还不错。

2.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制作“动物系列”作品的时候,我选取制作鳄鱼为其中的一堂课,让学生观看鳄鱼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然后通过故事导入,让学生欣赏可爱卡通的鳄鱼图片,形成对比,让学生选择喜欢哪一类鳄鱼,提高学生兴趣。大部分学生选择制作可爱一点的鳄鱼,然后教师示范步骤,每一步都详细分解,当有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需要及时辅导,以免学生知难而退,失去兴趣。

3.尊重学生的想法,发挥其想象力

在一次制作房子的过程中,学生根据笔者的要求完成房屋主体制作,还有空间可以添加装饰,于是,笔者就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发挥,一个学生制作了几只小狗,虽然不是很像,但也能大概看出基本形,也很有趣味性,这让笔者看到了惊喜,学生告诉笔者,她的家里养了小狗,她也喜欢小狗,笔者就明白了其中的原因。这个学生闪光的一面让笔者看到了教学的方向和希望,更让笔者有了改进教学方法的灵感,寻找更多符合特殊儿童的教学方法。

4.改变单一学习现状,倡导学生合作学习

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作为陶艺学习也是如此。作为特殊学生,自主能力弱一些,不过教师可以引导,让学生合作制作一件大作品,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2019年,为了迎接祖国70华诞,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制作“天安门”。这件作品需要很多砖块累积拼接完成,学生在制作砖块的时候也提高了动手能力,然后分批完成堆积,其它一些细节部分就需要教师完成,最终作品效果还是很不错,学生参与度也很高。

三、结语

特殊学生也是有生命的个体,同样需要得到关注和关爱。对待特殊学生,特别是智力障碍学生,我们在教学的时候也需要用到特殊的方法,因材施教,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充满信心。

经过一年的陶艺教学,笔者也发现学生对陶艺兴趣很高,也看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找到一些特殊的、适合学生的方法。陶艺教学之路还很漫长,笔者将继续探索,将特殊教育与艺术相融合,帮助特殊儿童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朱黎兵.中小学陶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8.

猜你喜欢
智力障碍特殊教育原则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试论提高智力障碍儿童语言沟通能力的措施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研究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智力障碍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艺术治疗在智力障碍、自闭症人群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智力障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及解决对策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