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聪仁 馒头姐
采访对象:
林聪仁,台湾成功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博士,高雄市安心塾心理治疗所所长,壹心理专家委员会顾问,从业20余年,擅长临床心理治疗督导、网络成瘾的评估与治疗、药物成瘾的评估与治疗、内观(正念)团体治疗等,期待陪伴来访者一起经历生命的成长,发现生命的可贵与美丽。
心理标签:
亲密关系可以为个体成长提供很好的机会,非常适合个体在其中进行自我调整。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姿态,在关系里建立自信和发展自我,成长为更成熟的人,修炼成为更好的自己。
从业20多年间,我见过各式各样的婚姻问题。接触越多,我越发现,尽管时代发展了,但很多人仍没有意识到亲密关系是需要经营的,自我也是要不断发展的,而是更多地在彼此消耗,使婚姻不再是亲密关系,成了仇恨关系。
我想,有些人可能并不认同这种说法。“我每天认真工作辛苦挣钱,到头来还是婚姻不幸福”。“我从没放弃过成长,无奈另一半不给力,这样的日子照样没意思。”我想说的是,这些不过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不幸福的婚姻里,往往伴随着夫妻双方或其中一方在自我发展上的问题。一般来讲,这些婚姻里的“我”会出现以下3种状态。
停滞不前:“我”一直停留在原地
有人把婚姻当成感情的终点,以为拿到了结婚证,就可以安享幸福的果实,从此高枕无忧了。结婚前,男友对女友很上心,平日嘘寒问暖,生日会准备礼物,两个人发生分歧了,也会主动反思自己,想方设法安抚她。结婚后,一切尘埃落定,丈夫觉得自己和妻子已經是一家人了,无需再花太多心思,也不想那么累了,于是,就出现所谓的爱情变亲情,甚至是分床睡的兄弟情。
有人看不到亲密关系是一直在往前走的,认为婚前婚后两个人不会也不该有什么变化,所有的状况都应该以刚建立亲密关系时的标准来判断。刚结婚没多久,妻子就吵着要离婚,因为她觉得丈夫变了,变得不再爱自己了。她说,他不像在大学恋爱时那样顾及自己的感受了,更不像从前那样多地陪伴自己了。面对妻子的指责,丈夫有苦说不出。妻子忽略了一个事实,关系在往前走的过程中,组成的成分会发生变化,比如激情会随着时间消失,而承诺的比重则越来越高。
有些人看到了承诺,也看到了另一半在那边稳稳地提供了很多支持,可他就是感受不到爱的成分,因为他停留在原地,看不到曾经的激情,就认为这段关系跟原来的不一样了。很显然,丈夫意识到当下比校园爱情多了家庭的责任,在努力适应和承担中,而妻子则没有。
还有一种情况非常隐蔽,甚至可以说很具有欺骗性,就是前面提到的“每天都在为了家庭认真工作却依然不幸福”。其实,这是变相的停滞不前。我见过一些婚姻分工很明确,丈夫负责挣钱,妻子就负责顾家(或者反过来,前者居多)。于是,丈夫很专注在工作上,妻子很专注在顾家上。妻子对丈夫的工作了解甚少,丈夫对家务从不参与,关系就会慢慢地产生一些变化。最常见的就是,夫妻俩越来越没有共同话题,无话可说的婚姻是最折磨人的。
在我的咨询经验中更为普遍的是,当家庭的经济状况稳定之后,丈夫认为自己的任务完成了,这段关系不需要自己了,他就会产生另外一段关系。妻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尤其是当孩子读了大学之后,家里没有那么多事情要做了,和丈夫又无话可讲,情感需求怎么满足?自然而然地就去外面寻找了。
往回走:“我”非但没有进步,反而还退步了
除了停滞不前,还有一些“我”是在往回走,这种“往回走”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需求层次的退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接收的信息越发繁杂,一些人对亲密关系产生了很多想象:认为爱必须要跟金钱绑在一起,不舍得为我花钱就是不爱我;强调阶层的重要性,总是和他人比较……感情原本是心与心的交流,却变成了谈物质、讲条件,退回到了生存层面的需求,家庭功能也随之受到损害。
有一对夫妻原本过得还不错,但自从孩子上了幼儿园之后,裂痕开始出现了。妻子加入妈妈群,偶然见识到了所谓的太太圈,越发觉得自己丈夫赚钱太少。回到家后,她总是有意无意地挤对丈夫,嫌他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给他提各种要求,甚至要求他辞职创业,说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更好的未来。然而,夫妻俩都是普通家庭成长起来的,丈夫也不擅长做生意,妻子的无理要求让他忍无可忍。妻子也很委屈,觉得如果丈夫不能给自己和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就只能离婚。
角色功能的退回。前面提到,从爱情到婚姻多了义务和责任,与之对应的就是角色的转换:从女儿、儿子变成妻子、丈夫,从男女朋友变成夫妻。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顺利完成这一成长的。
我听过很多妈妈说,你知道我家里有几个孩子吗?我一算,咦,怎么多一个?这个多出来的孩子是谁呢?就是她的丈夫。丈夫在工作上还可以胜任,甚至很能干,但生活几乎不能自理,洗衣做饭不会,穿衣搭配不懂,带娃陪写作业不行,就连袜子都得妻子送到他面前。丈夫全程扮演的是儿子的角色,而妻子则成了妈妈,内心的委屈可想而知。
还有一种情况是妻子退回到女儿的状态,而丈夫则成为父亲。有些夫妻一开始很甜蜜,一个找到了安全感,另一个感觉到了被需要。但时间久了,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很少有人能够单方面不停歇地付出和给予,当丈夫感到疲惫、不再想扮演父亲的角色时,关系就失衡了。当然,也有人很幸运地遇到了一个不知疲倦的“父亲”,不仅赚钱养家,还能帮妻子安排好一切,妻子就像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女孩。不幸的是,如果丈夫因病早逝,而妻子早已习惯了他的照顾,错失了角色功能的转变,生活就会陷入一片混乱。
关系模式的退回。家庭中的长辈其实一直都在示范亲密关系应该用什么方式来呈现,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种关系不好,就会努力去做完全相反的事情。当一件事需要花力气去控制的时候,其实是非常煎熬的。就像戒烟、减肥一样,是在和我们的生活习惯甚至是本能反应做斗争。
如果我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被另一半看到了,可能会促使我用更多的能量去坚持和改变。但如果正向回馈不足,比如另一半动不动就说你和你爸一个样,比如年纪越来越大、顾忌越来越少,就很容易退回到上一辈的模式,也就是心理学所讲的代际传递。
过往遗憾的退回。一种是寻求过往匮乏的经验,因为成长少了些什么,到了某个阶段就想要去弥补遗憾。这种情况在中老年比较常见。夫妻俩过得挺平淡的,到了五六十岁,一方突然毫无征兆地提出要离婚。有位丈夫以前想读摄影专业,却被父母强迫学了经济学,儿女成家后,他要去弥补这个缺憾,坚持要和妻子离婚,要独自去拍遍全球。
还有一种是把注意的焦点放在了过去。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很多人知道了原生家庭的说法。可惜,很多人都是“自学成才”,遇到问题后,想到的不是如何積极应对,而是终于找到了“罪魁祸首”的解脱。妻子缺乏安全感,总是通过作的方式吸引丈夫的注意力,日子过得一团糟。后来,妻子发现,这和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很大关系,于是她就回到这个原点,反复思考我的父母怎么可以这样对我,为什么我要受到这么多不公平的对待。陷在过去,也就失去了应对当下的能力。
单飞:“我”走得太快,他跟不上
这几年经常被拿来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婚姻里,一方成长太快,另一方却跟不上,这样的婚姻还要不要继续下去?乍一看,这样的“我”比前面提到的“停滞不前”和“往回走”要优秀很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我一直强调婚姻是个共同体,优秀一定是整个家庭的优秀,而不是一个人的优秀。如果说一方走得快,另一方没有跟上来,亲密关系一定会出状况。丈夫擅长理财,为了更好地理财,还在不停地学习。妻子对此一窍不通,丈夫也嫌弃,她就干脆不管不问了。结果,两个人在这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丈夫觉得妻子不思进取,妻子觉得丈夫大包大揽,两个人为此争吵不休。
有时候,我会把家庭比喻成公司。公司想要长久经营,每个人都必须是往前走的。这个过程中,一定有人进步快有人进步慢,快的带领慢的,慢的向快的学习,遇到问题时,才能够一起承担。而不是有一个人走得特别快,有一大群人都落在后面。走得快的那个人会觉得很累,为什么冲在前面的总是我,为什么你们都不努力?落在后面的人也觉得委屈,一方面为自己跟不上而自责,另一方面感觉自己被抛弃了,公司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婚姻也是如此。
出现成长不一致的状况,往往和个人的特质有关系。进步快的人往往神经质比较高,严谨性比较高,而另一方则正好相反。这种差异性也恰恰是当初两个人互相吸引的原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互补。事实上,对方吸引自己的部分同时也是自己比较弱的部分,使得我们在这方面更容易依赖对方,而忽略自己的成长。两个人差距越来越大,也就越来越无法沟通。因此,需要通过觉察和成长来保持平衡。
共同参与,一起成长
看到这儿,有人可能会觉得,我太难了,还是继续单身吧。我没有说每个人都必须建立亲密关系,我想强调的是,亲密关系可以为个体的成长提供很好的机会。另一半就像一面镜子,通过与他的互动,可以照见我们的优势和不足,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成长。我想,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只有更加成熟,我们才更有能力过好这一生,更有能力孕育并协助下一代成长。
所以,亲密关系是可以让一个人更成熟的过程,是一个最适合去调整自我的阶段。在调整的过程中,有人停滞了,有人往回走了,有人则走得太快了,这也提醒我们需要把握一个度,从而更好地在亲密关系里发展自我。
我们可以经常和自己对对话。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有哪些优缺点?发现自己的优势,建立自信,发挥更多的能量;承认自己的不足,学会示弱和求助,找到成长的可能。我想要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怎么做可以达到想要的状态?如果另一半也有能力做自我对话,可以跟他来共同讨论这种状态。
我们要用好奇的心态来看待另一半。我为什么会跟这个人在一起?他有什么优点是让我很欣赏的,有哪些地方是让我不习惯的?有哪些地方是值得我学习的?有哪些地方是我可以帮到他的?我怎么做才能够让他发挥得更好?比如不要有太多的评价,而是对他的优势多加称赞,同时协助他比较弱的能力进行提升。
只有保持觉察和好奇,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调整自己的速度。
在“停滞不前”的婚姻里,我们要觉察到变化。妻子要看到丈夫是为了这个家才更忙了,学着调整自己的期待,提升独处的能力;丈夫要看到妻子对陪伴的需求,适当调整工作节奏,提升陪伴质量。在“往回走”的婚姻里,夫妻双方要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当下。觉察到角色的转换,试着去承担应有的责任;看到当下的问题,自己努力或寻求伴侣的帮助,跳出代际传递的怪圈,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在“单飞”的婚姻里,我们要学会调整心态,既不要把对方当作依靠,也不要认为对方是扶不起的阿斗,而要互相尊重,彼此扶持,做到一个也不能少。
每段婚姻都有课题要攻克,更加具体的做法也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婚姻是两个人的,需要夫妻共同参与、一起进步,而不是谁都不管或只有一方独自承担。共同参与不意味着平均主义,而是建立在各自优势上的占比分配。丈夫擅长理财,占比就可以高一些,80%是丈夫操作,20%是妻子共同参与;妻子擅长做家务,可以占70%,丈夫则承担剩下的30%。
这样一来,大家都没有办法停滞不前了,因为每个人都是部分参与,必须要往前走。而且,也没办法往回走或是走太快,而是他走得慢了,我带一带;我走不动了,求助一下他。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我们才有机会模仿、学习,优势的部分更进一步,比较弱的地方也会得到调整。一个人的自信是跟自尊、自我效能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参与了,才会知道自己是可以完成某些事情的,是可以为这个家庭做贡献的。有了自信,自我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当然,在亲密关系里发展自我是相互的,双方的沟通很重要,我们需要达成一致,每个人都不能在这段关系里坐享其成,也不能单方面付出或索取,而是需要共同参与,不断地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有能力过得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