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威
我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中明确的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机化建设是一项尤为重要的任务。本文以辽宁省凌源市为例,就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机化发展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1、凌源市农机化发展现状
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促进了城市化发展进程。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农民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农业机械化作业是解决劳动力不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凌源市是辽宁省的农业大市,近年来,一直很重视农机化建设,一直在大力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转型升级。按照省市农机部门的要求和部署,凌源市提出了要以满足乡村机械化需求为目标,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加快推进农机装备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农业机械化耕种、收割、加工环节要向植保、烘干、秸秆处理全方位发展,农机使用范围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水产业、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全面延伸,使用区域由平原地区向丘陵山区加速扩展。大力发展高性能大马力智能拖拉机、高速智能精量播种机械、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械等整机装备的使用。优化农机装备产业结构布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突出的农机装备产业聚集区。
以凌源市东城街道为例,近年来,东城街道一直在积极的开展农机培训工作与农机推广工作,也适时的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农机作业补助政策等惠农政策,陆续实施了深松整地、秸秆全量还田等农机耕种技术示范项目,大幅度提升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借助于各类农业机械设备和配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的减轻了农民的工作负担,有效的降低了农民的生产投入成本,实现了从翻地到播种收获的全程机械化作业。目前,凌源市的农民采购多样化农机具,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的意愿极为强烈。
2、凌源市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机化发展策略
在当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机化要始终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首先,要明确农机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农机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乡村振兴的源动力。借助于农机化建设的稳步发展,能够有效的改善农村地區的种植生产条件,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农村地区的生产力水平,能够推动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进程,能够有效的提升农民群众的经济收入水平,能够有效的增加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在这种情况之下,必然能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助力。
其次,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来开展农机化建设。从生态宜居的角度来讲,要大力的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将养地和农业种植生产有效的结合到一起,最大程度的减少农业生态污染,有效的改善农村地区的农田生态环境;从乡村文明建设角度来讲,要逐步的实现农业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将农民从高强度繁重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使其能够在保障生产效率的基础上实现增产和增收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农民群众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乡村文明建设;从乡村治理角度来讲,要借助于农机化建设来增强乡村的凝集力,不断的提升乡村地区的社会化服务水平,采用集体培训的方式来向农民群众传播农机化技术,鼓励农民群众以农机具作为集合点;从提升农民经济收入水平角度来讲,要进一步的释放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延长乡村产业链,将农村的农业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
再次,不断的加大对农机研发人员的培养力度,不断的提升农机研发队伍的综合实力,从而为农机化建设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力量。在此过程中,可以从教育角度出发,引导社会上的各大高校对农机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鼓励其积极的开设与农业机械化相关的专业,以此来为农机化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与创新人才。在此基础之上,还要大力的促进高校与农机研究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确保两者之间可以建立起长期稳固的合作关系,引导农机研究单位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定期的邀请高校人才到农机研究基地进行学习和交流,使其能够将各种先进的理论切实的融入到农机的研发生产过程中。相关的农机生产企业也要对人才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将企业内部的优秀人才送到高校中进行再教育,使其能够接触到更多的农机研发知识。
最后,根据当前农机化建设的实际需求来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的提升农机装备制造水平与农机服务水平,以此来为农机化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将乡村绿色发展与农机化发展有效的融合到一起,将农机化作为乡村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将乡村文明建设工作、乡村治理工作以及农机化建设工作有机的结合到一起,从而在推动农机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作者单位:122500辽宁省凌源市东城街道办事处农业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