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020-10-20 07:26龙懋嵩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7期

龙懋嵩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原有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为了实现生态平衡,需要做好生态恢复设计工作。基于此,为了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以生态恢复的角度对城市河道治理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探讨。以相关概念为切入点,着重阐述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恢复设计;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

江河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在河道两岸繁衍生息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了城市。如古称“江州”的重庆,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聚之地,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丰富的江河水源为重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促进其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航运中心及贸易集散地。近年来,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如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运用生态恢复设计,才能够保证河道治理的实际效果[1],因此,应该结合生态恢复设计的基本原理做好城市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尤其是要遵循生态恢复设计的原则,才能够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1相关概念

1.1 生态恢复设计的概述

生态恢复设施设计是指对于受到干扰或者是已经破坏的生态环境,通过利用人为的恢复措施,重新恢复一个生态系统。通过人类的调节,能够实现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下生态恢复设计的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既可以应用在水生生态环境系统当中,也可以应用在陆地生态系统当中。其中水生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湿地。陆地生态系统包括废弃的工业区、荒漠化的土地以及退化的土地等[2]。生态恢复设计都是通过人类来完成的,在进行生态恢复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基本的原理,具体包括,物种共生原理、物流物滞留原理、自我维持原理、自我调节原理以及社会学原理等等。

1.2 城市河道治理概述

城市河道治理是指为了防洪、航运、供排水及河岸洲滩的科学使用,根据河道的演变规律,因地制宜对河道的主流位置进行调整及稳固,从而实现改善水流、泥沙运动等方面的工程举措。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①防洪排水功能;②景观文化功能;③生态环境功能;④利用雨洪功能。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城市河道治理的发展趋向于自然型河道治理,总体要求为顺应自然、尊重自然,降低因人为原因对自然造成干预。以符合防冲刷为前提,利用自然的河岸线代替了传统的人工河岸线;钢筋混凝土被卵石等透水透气性材料所代替。如今,城市河道治理做到了以“自然积存”实现削峰调蓄,控制径流量。以“自然渗透”修复水生态。以“自然净化”减轻污染,改善水质[3]。

2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设计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2.1 设计原则

(1)自然的原则。进行生态恢复设计时必须要尊重原有的自然生态,因此,需要对当地的河流、水文、地质等条件进行综合的调研和分析,尽可能的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从而避免出现再次污染的现象。在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时,要注重于生态学的相关知识结合,尽可能的坚持自净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因此,在进行生态恢复时要坚持自然的原则,尽量保证生态系统恢复之后能够与自然环境相适应。

(2)避免生物入侵的原则。恢复河流的生态设计时一定要避免外来物种的生物入侵,才能够恢复本地的物种,因此,在进行生态恢复设计时应该尽量选择本地的物种,防止采用外来物种对本地物种带来损害。尤其是在恢复城市河流的生态时要避免生物的入侵,要保证河流的恢复系统能够保留原有的生态功能。

(3)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进行城市河流的生态恢复时,主要是为了实现河流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恢复设计时应该尽量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对不同生态环境配置不同的生物群种,然后结合视觉以及美学的相关观点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并且保持与城市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这样才能够实现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2 具体应用

在本人参与的南方某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项目中,其基地内河流纵横交错,水系发达,水体众多。由于人口持续增长,城市建设区范围不断扩张,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发展,导致流域水问题比较突出,水环境安全面临威胁,主要污染物减排面临较大压力。目前该河道两岸缺少植物种植,水质污染严重,缺少合理的护岸措施,且不利于行洪排涝,所以不能够满足人们在视觉上、生态环境以及游憩上的需求。经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共同研究,设计团队做出以下的修复方案:

(1)总体布局。总体布局,其一设计传统的护坡、种植树木和草等水土保持措施,实现蓄水保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其二设计蓄水池、雨水花园、湿地、植草沟等各种城市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发挥美化景观、蓄水、净水等环境效益;其三按照项目的规划要求设计相应的附属配套设施,在实现河道的水清、岸固、坡稳的基础目标上,构建引领性的接近自然的城市水土保持、河道整治、濱水景观及人水和谐的生态河道工程,在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4]。

(2)科学制定调蓄水方案。在进行生态恢复设计应用时应该结合河流的具体状况、周边的社会生态环境来进行方案的确定,尤其是面对河流域内河网密布,应该在河道整体治理设计时设计一个蓄水库,保证对水流进行调解,既满足生活用水,也能够保证水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3)分区域规划设计河道景观。为了防止人们审美疲劳,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可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水文条件、地形地貌、周边的环境等因素酌情考虑分区域设计河道景观。如河道的一部分地段分布商业金融中心,则可考虑将其设计为现代化的气息,设计幻彩灯光、错落有致的亲水驳岸等,设计出现代感、时尚感强的城市河道景观。河道的一部分地段为商圈,可将该段设计自然河道,通过利用多样化的花草,展现自然的河道景观。与此同时,还能够根据河道周边的具体状况,构建文化园景区、滨水游廊、生态园等景区相连,促进各大景区的完美融合。

(4)合理利用竖向空间。河道为带状狭长空间,通过对河道现状竖向进行分析后,通过选取洲廊设计的方式,合理将城市的河道竖向空间进行利用,在保证挡墙的抗倾性、抗滑性的安全条件下,因地就形,创造亲民的水面地下空间。同时,通过使用挡墙式驳岸科学设计竖向空间的景观,增强景观设计的延伸性。

(5)采用多种手段治理水体污染。在进行河道治理时首先应该还原原有清澈的水质,防止污水流入河流当中,如果河流的上游分布着大面积的鱼塘或者是生猪的养殖,会导致河流水质富营养化严重,因此应该对河水水质进行治理,进行综合合理的利用,也可以在周边构建人工湿地,从而建造具有自然生态系统的湿地系统,有效地去除水内的有机物。

(6)精心设计沿河绿化景观带。为了有效地稳固堤岸,丰富生物的多样化,并且美化城市的景观,在河道的两岸布置植被缓冲带,从而美化环境,并且能够通过生物群对污染物进行过滤吸附分解。尤其是河道两岸的路边要使用透水性能比较强的透水砖,并且修筑卵石排水沟,既能够对水分和热量进行充分的吸收,也能够减轻城市排水以及防洪的压力,避免雨水的堆积,有效的渗入地下,从而补充地下水,保持土壤的湿度。因此,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设计时应该充分的运用生态恢复设计的原理,做好河道治理工作,全面提高河道的水质,并且打造出优美的城市景观[5]。

3结束语

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充分地运用生态恢复设计,通过进行生态恢复设计能够对破坏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修复,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在进行生态恢复设计时可以利用物种共生、物质流、自我维持、自我调节以及社会学等基本原理,同时需要遵循自然的原则、避免生物入侵的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此,在进行城市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时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够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生态恢复方案,也可以通过增加蓄水库设计等方法来保证水源供应,提升水的质量,应该进行综合规划,构建人工湿地。最后做好两岸的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工作,避免雨水的涝灾,保持土壤的湿度。

参考文献

[1] 许光义,杨进新.浅谈城市河道治理工程设计[J].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7,(9):7-10.

[2] 梁春飞,苏凤秀,凌迎娣.基于生态恢复理念的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以鹰潭市白鹭公园为例[J].绿色科技.2019,(23):144-147.

[3] 林晨,刘向阳,邓卓.智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河道治理中的应用[J].水利發展研究.2019,(2):57-63.

[3] 黄鹏飞,饶浩羽.生态恢复设计在城市河道治理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2018,(6):117-119.

[4] 赵跃中.城市河道治理措施探析——以榆林市榆溪河为例[J].地下水,2020,(2):227-228.

[5] 周旭,王婧姝.城市河道治理中海绵城市设计理念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9,(11):143-14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