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探究

2020-10-20 07:26库顺欢
建筑与装饰 2020年17期
关键词: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摘 要 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逐渐多样化,相应的,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大幅度提升。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部分地区环境破坏严重,或是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并且该市政给排水设计不合理,导致城市内涝和水资源浪费,极大地阻碍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因此,应该加深海绵城市理念认知,渗透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及时有效改进其中的问题,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 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引言

我国城市人口正在逐年增加,这给建筑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建设压力,资源利用的划分也需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使得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社会经济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海绵城市理论更应该在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加以研究和应[1]。

1海绵城市概述

海绵城市是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发展的着眼点,其最为主要的目的和要求就是促使相应城市能够具备较强的海绵属性,可以在水资源的吸收以及释放方面具备更强功能,以实现城市水资源调控效果的优化。从海绵城市的具体运行中来看,往往可以促使城市在雨水比较多的时期进行大量存储,以求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基础上,保障给排水系统的运行更为顺畅;在城市相对缺水时,则可以将原有储存的水资源进行释放,以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2海绵城市理念下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策略

2.1 人行道设计

在人行道设计时,工作人员需要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进行设计。在以往市政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技术应用的路面一般都是不透水的,即使在阴天情况下,该技术水平下的路面会出现湿滑、积水的问题,从而导致行车出行的安全性受到影响。应用海绵理念,在选择建筑材料的过程中,比较重视材料的透水性,以确保雨水有效渗入地下,避免出现堆积雨水的情况。同时,在对市场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道路设计过程中,相关的工作人员还需要有效控制地面的温度以及湿度,有效补给地下水。在对道路设计的过程中,还可能会有其他因素影响土壤的渗水性,基于该种情况,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将排水管道防放置到合适的地方,并保障有一定的坡度,有效实现排水功能[2]。

2.2 车行道设计

在车行道设计工作中,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首先需要确保施工路面具备渗水性能。通过对车行道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很好地降低地表水的径流量,同时还能起到地下水补给的作用。在开展实际的工程设计工作时,可以将路边分为上层、中间层及基层,并在基层和中间层之间布设非透水性的施工材料,将透水性比较好的材料放置于上层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雨水对路基造成的损坏,而且还可以避免雨水破坏或侵蚀路基。对于雨水天气,顺着横坡雨水可以顺利地流入盲沟中,可以节约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再循环利用效率,以期达到优化雨水收集、排放的目的。

2.3 绿化带LID设施设计

(1)传输型草沟。传输型草沟主要布置在绿化收水带起端入流處,作用为传输径流,坡度基本同道路坡度。种植要求高度为35~50mm左右的常绿草皮。①换填层。换填层土壤级配:60%粗砂+20%原土+20%椰糠。粗砂和原土应该与20%的没有椰壳的纯椰糠混合(按体积计算),所有的椰壳在混合前应该剔除。②溢流雨水口(井)。传输型草沟中设置溢流雨水口(井),溢流雨水口(井)高于草沟底0.15m,部分溢流口下游设挡流堰。③路牙开口。机动车道侧传输型草沟沿线每隔30-40m设置开口路缘石,机动车道路缘石开口处沿线铺设20cm宽卵石,起到拦截杂质、防止冲刷的作用。

(2)雨水花园草沟。雨水花园草沟主要布置在绿化收水带内传输型草沟下游,作用为传输径流、净化雨水、滞蓄雨水。生态滞留草沟分为覆盖层、换填层、碎石层三部分。①覆盖层。覆盖层位于土壤表层,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避免因表面密封导致的透气性降低。②换填层。换填层土壤级配:60%粗砂+20%原土+20%椰糠。换填层土壤初始下渗率不小于150mm/h,TSS去除率不小于75%,有机质(%LOI)32.5%~3.5%,pH5.5~6.5。③碎石层。碎石层厚度为40cm,底部采用粒径为3~5cm碎石,顶部5cm粒径为0.5~1.5cm。

2.4 蓄水改造设计

海绵城市理念的运用还能够明显提升城市中各个区域的蓄水能力,而这些被存蓄的水资源同样也就成为利用对象,应该引起市政给排水设计人员的高度关注。针对海绵城市相关设施存蓄的水资源,应该借助于恰当的转运通道,促使其能够被应用到最为适宜的场所,尤其是在一些水质要求并不高的方面,更是可以借助于这些蓄水进行再利用。比如从生活用水中来看,冲厕用水以及清洁用水都可以利用这些蓄水资源,需要设置专用管网;对于道路清洁以及园林景观用水,同样也可以借助于恰当的管网布置,促使这些蓄水得到较好运用。在这些蓄水改造应用背景下,原有的市政给水压力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体现出良好的水资源节约利用效果[3]。

2.5 附属设施

路缘石和路肩边沟属于市政给排水中的重要辅助设施,其设计要遵循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设计要求。路缘石有两种类型,分别是平缘石和立缘石。平缘石的高度和附近路面的高度一致,目的是引导雨水流向绿化带和雨水口,减少路面积水;立缘石比附近的路面稍高,下雨天时可以在雨水口汇集雨水,将立缘石进行豁口、打孔处理或者间隔式摆放,保证雨水顺利进入绿化带。以往采用混凝土的路肩边沟设计,不但没有美感,还经常出现堵塞现象,而且不能净化雨水,现在一般运用植草沟的方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合理的市政给排水设计支持,契合区域实际情况,对水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损耗,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维护生态系统平衡,这对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陶冬民.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注意问题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8

(3):239-240.

[2] 周杉.关于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建材与装饰,2019(15):117-118.

[3] 殷向琴.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探讨[J].四川水泥,2018

(5):67.

作者简介

库顺欢(1985-),湖北人;学历:本科,职称:工程师;现就职单位:重庆市规划展览馆(重庆市规划研究中心),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中给水排水工程规划。

猜你喜欢
给排水设计海绵城市市政道路
关于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伸缩缝施工技术的浅述
浅析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技术
市政道路下穿高速铁路技术简述及应用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
高层建筑给水系统设计中的节水优化措施分析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环保问题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