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预测阅读单元的教学为例,论述预测阅读单元的教学目标定位及实施方法,建议教师精准定位预测阅读目标,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逐步提升学生的预测阅读能力。
【关键词】预测阅读策略 预测阅读单元 教学目标 定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29-0051-02
为了达到阅读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称之为阅读策略。运用阅读策略开展阅读,可以使我们准确而又深入地理解文章,并对其形成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部编版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单独设置了阅读策略,包括预测阅读策略、提问阅读策略、提高阅读速度等。其中,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是预测阅读单元。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习得预测阅读策略呢?
一、预测阅读策略的教学目标定位
(一)体现趣味性
有趣味是促使学生爱上阅读的重要因素,在预测阅读教学中也是如此,教师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一边读一边预测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他们才会主动爱上阅读,并能够主动运用预测阅读策略进行阅读。
如在教学《胡萝卜先生的長胡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在风中飞舞的样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这么长的胡子可能会给他的生活带来哪些乐趣和烦恼。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容易就被激发,并在边阅读边预测的过程中享受到预测带来的快乐。
(二)体现层次性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编排上采取的是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组合的方式,精读课文在前,略读课文在后,这样的编排形式有助于学生把精读课文中掌握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中。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材编排同样遵循了这个原则,充分体现了阅读的层次性。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要从这些特点出发,让学生经历“学习预测—练习预测—独立预测”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预测能力的提升。
例如,《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是精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是略读课文。同样是略读课文,它们也有各自的特点,在《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课文主要以省略号为结尾,旨在让学生能够仿照文本的样式去想象、续编;《不会叫的狗》则是为故事提供了三种结局,并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预测故事的结局可能是怎样的。这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材编排思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依托教材文本,揣摩编者意图,体现出预测阅读的层次性。只有明确目标定位,教师的教学才会有的放矢,省时高效。
(三)体现合理性
合理即存在,存在即合理。在学生初次学习预测时,很容易出现一些天马行空、不合常规的现象,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合理与准确是有一定差距的,合理就是要求学生在预测时能够按照文本的发展去猜想、推测。学生预测的结果可能与教材中的结局一样,也可能会不一样,作为教师,要保护学生预测的童心与积极性。对预测结果与故事结局一样的,教师自然要给予肯定;对预测结局与文本不一样的,教师千万不能打击学生预测的积极性,而是要以引导和鼓励为主,如可以让学生与大家交流探讨,找出存在的问题,这样才不会打击学生的预测兴趣和积极性。
以《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一课为例,有学生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可以做绳子,做各种各样的渔线、风筝线等,这些预测都是合理的。但也有学生预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把大象吊了起来,这样的预测会颠覆人们的认知,让人产生一种不可信的感觉,这是由于学生没有顺着文本思路合理预测而导致的,对此,教师在引领学生预测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引领他们朝着合理的方向去想象、猜测、推理。
二、预测阅读策略的实施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导语中提到“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在语文要素中提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的预测要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把预测阅读策略的教学落到实处呢?
(一)借助课文题目预测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顺着题目去预测,是预测阅读的好方法。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课文题目旁边写着“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教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结合题目和自己的生活经验预测“老屋总也倒不了”可能会是什么原因。根据教师的引导,有学生说因为老屋建造的时间长了,不结实了,自然会倒下;有学生说“老屋不会倒下,因为题目中就先说老屋总也倒不了”,等等。这样教学,从题目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为学生接下来的课文阅读奠定良好的基础。再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道题是:“读读下面这些文章或书的题目,猜猜里面可能写了什么。”并列出了《躲猫猫大王》《夏洛的网》《帽子的秘密》《柔软的阳光》《团圆》《小灵通漫游未来》等题目,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引导学生总结从《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学到的根据题目进行预测的阅读方法,让学生根据题目猜一猜这些书里面可能会写些什么,然后再让学生就预测内容进行交流;也可以让读过这些书的学生告诉大家他们预测的内容准确与否。这样教学,可以夯实学生的预测基础,促进学生预测能力的提升。
(二)借助课文旁批预测
旁批即课文旁边的批注。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中,首次出现了旁批的形式,这些旁批不仅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指引,让学生用预测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旁批指导学生阅读。
如在“老母鸡来找老屋”这部分内容的旁批中写道“我想老屋可能会不耐烦了”,读到这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旁批,再想一想:自己读到这里时,想到了什么?自己的预测和文中小读者的想法一样吗?从而使学生明白预测不是凭空毫无依据地胡乱猜测,而是有着一定的依据。这样借助旁批来引领学生预测,给学生搭建了预测阅读的支架,使学生逐步习得预测阅读的方法。在学完这一课后,学生已经懂得了旁批的作用。在学习《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预测或者想法。这样教学,学用结合,学生进行旁批的过程也就是展现预测思维的过程,它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完整地暴露在教师面前,使学生逐渐树立主动预测的意识。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的预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三)依据故事情节预测
故事情节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吸引自己的情节,却发现它戛然而止时,会很自然地激发出好奇心。因此,教师要巧设悬念,鼓励学生预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让学生满足强烈的好奇心的同时,通过验证预测的过程产生一种特别的成就感,最终逐步养成边阅读边预测的好习惯。
如在《不会叫的狗》一课中,文中写道:“它很诧异:那个猎人准是发疯了,竟然对狗开枪!它跑啊,跑啊……”并为学生呈现了三种结局。教学这篇课文时,事先教师不要让学生预习课文,在课上再让学生读课文。读到这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另外的书本盖住下面的结局,先自行预测。预测完毕,再让学生打开盖住的部分,对照一下自己的预测和哪种结局一样。如果预测的和课文完全不同,教师再鼓励学生和同伴交流自己预测的想法、理由。这样教学,有预测、有比较,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预测阅读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增强了预测阅读的兴趣。
总之,预测阅读策略是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需要掌握的一项重要的阅读策略,教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编者意图,明确预测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再从题目、旁批、故事情节等方面引导学生预测,并鼓励学生把掌握的预测阅读策略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从而使学生的预测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作者简介:梁水芬(1970—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