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荣
一座城有一座城的故事。中山地处珠江入海口,因伟人故里而得名。
来过中山多次,过来采访或是探望亲友。上次比较深入的走访是201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我们深入中山、北京、东莞等多地追寻孙中山的足迹。那时来中山,直观感觉当地文化气息、历史内涵非常深厚,比如南朗镇,随处可见祠堂、村庙、古旧街巷、中西合璧的特色建筑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次,我们来到中山,从多个角度感受中山全面小康的发展面貌。“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句话为现代中国描述了最好的城市诗意景象。在中山走访的几日,这座绿意盎然、山水相依、动静皆宜的城市确实和大自然融入得很亲近。
去了不少公园,清风朗月、湖光山色、白鹭翩飞……你所能想象的关于自然的美好,都能一一邂逅。大大小小的公园连点成片,组团发展,提升着自然的生态环境。中山“绿肺”五桂山,绿入眼帘,小桥流水中,有游人相伴,也有鸡犬相闻。
城市中央有个偌大的全民健身广场,绿荫掩映中,各类体育活动可露天进行,附近居民几分钟就能到达。夜间走访中我们发现,男女老少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踢球、散步、健身……整个运动氛围非常浓厚。同样在社区、村居走访中,总能遇到积极乐观、怡然自得的人们,不管是当地人还是外来人,不管是游客还是村民。
中山文化深厚,开风气之先、创新博爱、包容和谐。有幸看到中山市著名风俗画画家邓振铃先生的中山版《清明上河图》,就像一文化长廊,绘出了中山的美好和悠久。老建筑和人物跃然纸上,细腻生动。据说,邓老搜集素材,勤奋耕耘,创作的《故园忆旧图》《岁晚趁墟图》,两部作品均由中山市博物馆和中山市非遗博物馆收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一座城市是否宜居,生活在此是否滿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非常重要。希望中山越来越美好,越来越宜居,越来越幸福!
读者观点
看了《小康》杂志9月中旬刊有关中山市人社局、高州市人民医院以及广汽集团消费扶贫的报道,感触很深。这种方式,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调动贫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同时“舌尖上的安全”也能得到有效保障。希望接下来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消费扶贫中去。
——广州 张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