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2020-10-20 05:49福雨
北京纪事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蔡侨联印尼

福雨

“那时候给羽毛球拍串线,和现在可不一样,当时没有机器,每根线的受重平衡都在手上的劲儿呐!要想串好一把像样的羽毛球拍,除了足够的经验,更要求细心与耐心。”年过八旬的邓习达,曾任北京市侨联副主席兼秘书长,迄今记得几十年前回到祖国时的努力。

归国路

邓习达是在1959年踏上祖国土地的,之前他在印尼玛琅。

年轻时的他,是印尼当地华人社团组织“红星社”的秘书。最初的“红星社”仅仅是负责华人们的日常文娱活动,组织个运动比赛,排演个文艺演出。后来,“红星社”感受到了祖国召唤,越来越多的活动也渐次展开。这样的信号引起了当地政府的注意,在当时不明朗的局面下,一些活动受到了限制。据邓习达回忆,虽然当时在印尼的华人与华人社团的生活状态差强人意,但至今还是为“红星社”能够得到参加1955年周总理出席的万隆会议资格而感到自豪。遗憾的是,玛琅离万隆会议的会址路途实在遥远,组织的经费又很拮据,参会最终未能成行,但那足以表现出越来越多人对于祖国日益高涨的向往。

1951年,邓习达的姐姐回到祖国。当时的邓习达已经代理着《新报》与《大工商报》等华文报纸。然而,印尼的政治环境却日趋严重,政府明令禁止华人的更多行为,在大一些的城市,华人可以经商,而在玛琅这样的城市,华人是不可以参与经济的。只有一个条件,从华人身份转为印尼身份。

面对这样的抉择,邓习达选择了中国。

精神矍烁的邓老

其实这样的决定,也受到了不少阻力。鄧习达回忆,那时候身边有不少家人和朋友得知他有这样的决定,也都在劝其慎重考虑。“毕竟当时的祖国各方面发展都不是太好,比起印尼来有些差距,生活条件的艰苦是放在眼前最大的考验。”

不过,邓习达说:“周围人的劝解,其实并没有成为我的阻力,反而成为了动力。困难就在那儿,是需要面对和解决的。为了回归祖国,我先学起了理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有个一技之长总也不会饿死,条件再艰苦,人们也离不开这样的服务。”

邓习达是个爱动脑子的人,印尼是一个羽毛球国度,无论是竞技水平还是羽球运动的普及都在世界领先地位,当时一位华人运动员汤仙虎的回归祖国触动了他的心弦。他想,中国的经济在发展,体育事业一定也需要发展,从理发又有目的性地学起了羽毛球拍的维修与维护……

人民教师

大学毕业后,邓习达被分配到中学教书,他分外珍惜。那时候,家住北京南城龙潭湖附近,而学校却在朝阳的望京。作为一名教师,严格遵守时间才能保障学生们的正常授课,而当时的年代,无论是交通环境还是交通设施,都愁坏了整日要面对“长途跋涉”上班的邓习达。为了准时准点到校为学生们上课,邓习达只能选择时间最容易控制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时间的控制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体力上要付出很大代价。每天凌晨5点多一点起床,一杯热开水,一个馒头,奢侈一点再加一小碟白糖。简单的早餐就当热身,邓习达蹬上自行车便踏上了上班的道路,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每天两个多钟头的路程。有时候,学校因为开展夜班学习,待课程结束都已经晚上9点多,迎着星星蹬车回家,草草收拾休息,第二天再次蹬车上班……就这样一晃十余年,他用自行车的车轮丈量着铸就梦想的道路。

从教过程中,最让邓习达记忆犹新的是一位姓蔡的学生,如今学生已近70岁,但每年都要登门来访。

精心制作的树叶卡片

追溯到1964年,邓习达班里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他很聪明,但总是不认真听讲,而且还总是上课睡觉,平时纪律散漫,是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坏学生”。然而,不肯服输的邓习达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没有坏学生,只有引导不好的老师。于是,邓习达认真观察小蔡,发现他的自由散漫与长期以来的责任意识有关,于是主动给予小蔡机会,分担班级事务。效果显现,伴随着小蔡的责任意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与自觉性有了不错的改观。然而,小蔡上课时睡觉的情况仍旧没有改观。这让邓习达了解到小蔡的生活。原来,孩子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如今小蔡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的主要生活来源是养猪,每天凌晨四五点钟,小蔡就和母亲一同喂猪,打扫猪舍,如此年幼就要担负起家庭的担子。

邓习达走进了小蔡的家门,小蔡妈妈见到老师来访,居然有些紧张,甚至恐慌,以为孩子惹了祸或者学习拖了全班的后腿,然而邓习达首先表示出了来意,一是表扬小蔡有了很多的进步,二是鼓励孩子以后有更大的发展。这样的特殊来访让母亲喜出望外。

1983年,邓习达进入劲松一中,从普通教师到教育管理者。

侨联

正当邓习达的工作步入正轨的时候,北京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恢复了工作,接着各区侨联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成立了。这时北京市朝阳区委统战部根据工作需要把他从教育口调到统战口,担任朝阳区侨联主席。

面对一片空白的侨联工作,邓习达感受到宣传的重要性,他带领着同志们从基层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于是他请来了年轻人,一笔一画在蜡纸上刻出报纸,将侨胞对于祖国的感情,与侨联工作细细记录。而后,他同一张白纸一样,慢慢学会印刷,从陌生到熟练,侨联的工作与侨联的文化,伴随着这一张张渗透着汗水与油墨香气的报纸推而广之。在每月一期的报纸基础上,邓习达又主动促进活动的开展,增进侨胞的互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但成为了大家的沟通桥梁,更成为了侨联文化的一个窗口。由于工作的突出表现,1992年邓习达又被调入北京市侨联任驻会副主席。

2001年,已经退休的邓习达再次走上侨联工作岗位,担任广内街道的侨联主席。在当年,一个街道建立侨联组织还算是一件新鲜事,其经费来源、运作方式并不成形,面对一个无办公地点、无经费、无正式编制的“三无”情况,善于用心工作的邓习达并没有感觉到任何阻力,而是将这样一个街道侨联做出了特点。

没有办公地点,请街道帮忙协调。街道侨联建设之初,邓习达首先组织人手对辖区内的侨胞进行了统计、建档,通过统计发现居然有十余人。人的问题解决之后,人气的问题成为了侨联工作所要思考的事情。邓习达积极协调各部门关系,努力推出更多大家喜闻乐见的活动。伴随着各类活动的展开,这个街道侨联越品越有味儿。

邓老爷子如今80多岁了,仍旧精力充沛,活力满满。

猜你喜欢
小蔡侨联印尼
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成立基层侨联组织
你真了不起
印尼出手
深圳小伙误喝“橙汁”暴瘦72斤
海归李钢:“红杉人”民族魂“侨联”中国心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小蔡叔叔是妖怪
印尼举行反恐演习等四则
印尼的承诺
一个人在印尼走山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