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过度包装问题的制度逻辑分析

2020-10-20 06:25李嘉慧王书瑶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0期

李嘉慧 王书瑶

摘要:药品过度包装是目前国内医药商品的一个普遍问题。本文基于制度逻辑理论,认为药品过度包装现象背后存在政府、药品生产商、医院药店和消費者之间的逻辑冲突。政府相关部门在药品市场监管中具有兜底性责任;药品生产商市场逻辑使其采取有利自身利益增加产品利润的决策;医院关注药品的疗效而不是药品包装;消费者基于效用逻辑希望买到质优价廉、方便携带的药物。这四种逻辑的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导致药品过度包装问题,本文分析了这个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药品过度包装;制度逻辑;逻辑冲突

随着包装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不少药品包装日益复杂、考究、精致,有些甚至到了豪华的程度,过度包装和重复包装现象严重。药品过度包装不仅给消费者使用带来不便,也不符合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过度包装药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药品贮存和管理成本,加剧消费者使用负担和经济负担同时造成了资源浪费。药品过度包装问题的背后涉及政府管理部门、药企、医院药店以及消费者几个主体之间的逻辑冲突。通过对药品过度包装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运用制度逻辑理论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和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药品过度包装现象的表现及危害

目前,市场上药品过度包装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药品包装繁复。许多药品包装除了普通铝板,还附加铝塑泡罩,外附说明书后用一层塑袋封住,再整体装入药品包装纸盒,纸盒外再封一层透明塑料薄膜。这类药品包装组合过度繁复,失去了包装原本提供保护、方便携带的意义,为消费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二是药品包装计量小,浪费包装材料。许多药物需常年持续性服用,却被包装成了周计量的小包装,如治疗高血压和降血脂的药物,患者需要每日一片长期服用,但药品的包装是一盒七片一周的剂量,一个月四盒包装,几乎浪费了三周的包装。三是药品包装过大,占据过多空间。说明书占据空间过多,把普通药品包装成华丽药品。

药品过度包装问题已引发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总局针对药品过度包装现象指出,由于药品包装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以及药品定价、招标采购和市场营销等原因,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的包装形式和材料的选择未从方便临床用药、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而是过度包装,与原有包装功能严重背离,是一种非正当的营销手段。中国民主同盟上海委员会认为药品复杂包装的做法,直接增加了药品的生产成本,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造成资源浪费,产生大量废弃物垃圾,不符合环保理念。

二、药品过度包装的制度逻辑冲突分析

制度是由多种制度秩序构成的,每种制度秩序都有自己的逻辑,制度逻辑理论关注在复杂性制度环境下多种制度逻辑长期并存所导致的组织行为差异现象制度逻辑是社会层面的文化、信仰和规则,能够塑造行为主体的认知及行为。分析药品过度包装根源在于政府药品市场管制政策、药品市场自身的特性、医院药品管理制度设计与消费者自身需求背后逻辑冲突。

(一)政府管制政策逻辑

政府政策逻辑是以国家管制角度,维护市场公平和秩序为出发点。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所有药品必须完全符合安全规定,保证药品的安全是政府逻辑最核心的要素。《药品管理法》法中涉及包装的相关规定主要有: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符合药用标准,保证药品的安全有效质量;药品包装应方便贮藏、运输和医疗使用,按照规定印有或贴有标签并内附说明书;要规范药品包装规格的管理。因此,《药品管理法》要求药品包装方便贮藏和医疗使用,规范药品包装规格管理,但对防范药品过度包装并没有明确规定。

现行的医保政策中对于药品的一次性开药剂量有所规定,急性病一般一次只能开三天的用量,慢性病药品一般是一个月的用量,导致药品包装剂量偏小。这样的规定给需要长期服用某类药品的病人带来反复取药的麻烦,但是医保政策规定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防范利用医保制度的漏洞进行违法交易与非法提取药品内成分合成毒品的行为。。

基于政府逻辑,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要保证社会全体公众的利益,还要有效防范不法分子钻政策的漏洞,进行药品倒卖与提取药品成分等行为,但对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来说缺少了一些便利性,体现了政府逻辑和消费者的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

(二)医院管理制度逻辑

医院逻辑是医院在给患者开药和管理药房等一系列行为上做出的管理制度设计。医生对患者病症进行诊断后开药,只需输入药品名称即可,对药品的包装并不关注,其次医生针对不同体质的患者,需要通过试药确定最终的治疗药品,小包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减少药品的浪费。药房工作人员在接收配药信息后启动备药流程,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配药与药品发放工作,其工作的重点在于配药与发放的准确性,也不会关注药品的包装问题。

医院药房在实际工作中也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药品管理体系,如果药品包装进行大规模的整改,不论是缩小药品包装或者增加不同剂量的包装,医院都要对药品的储存、发放管理制度做出整改,随之要调整相关工作人员,无疑增加了医院药房的管理成本。

基于医院管理制度逻辑,院方因为种种原因并未有提出药品过度包装问题,也因而成为药品过度包装现象没有被重视的原因之一,体现了医院管理制度逻辑与消费者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

(三)企业市场逻辑

市场逻辑要现在药品生产商和药店都要通过药品在市场上的流通获取利润。市场逻辑表现在企业要从药品中获得利润,其中一个方式就是通过美化药品包装,使其能够与其他同类药品区别开来供消费者进行选择,从而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获得盈利,这种竞争使药品的包装趋向豪华化。另一方面,药品市场本身缺乏弹性,消费者对药品的需求往往取决于药品的疗效,价格的影响较小,即使由于包装过度导致药价上涨,一般情况下患者也是会买单的。

从生产设备角度看,现有的药品包装的生产设备是固定的,对于企业来说是已经投入的固定资产,一旦要改变药品的包装,就需要同时投入资本进行机器的调整或重置,其次包装的改变必将使企业生产计划、工人计划都随之改变,无疑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基于市场逻辑,药企如果简化药品包装,说明企业的药品不能够以华丽的包装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要改变现有的包装生产设备,将会提升生产成本,使之陷入了社会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之中,同时也体现了市场逻辑与消费者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

(四)消费者效用逻辑

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往往存在盲从心理以及通过包装判断商品质量的错误认知,又因为药品市场存在信息的不对称现象,患者在无法判定药品疗效的情况下进行消费选择时,药品包装带来的信息是最直观的,精美的包装更容易获得患者对药品的信任,效用逻辑主要是用消费者购买行为逻辑延伸出来的。

消费者购买药品的效用逻辑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购买药品的消费者作为患者,在购买药品时主要遵循医嘱,很多时候自己没有选择的权利,只关注药效,这是会忽略或者是对药品包装的过度无奈妥协。另一方面,消费者在一次大量购买药品时需要抱着一大袋的药品,实际上将包装盒子扔掉会极大减小携带的分量,增加便利性。同时对于慢性病的患者,每月至少要两次前往药店购买药品,这种不便利性就更加凸显出来。

基于效用逻辑,消费者更希望买到药效好,便宜,携带便捷的药物,但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在于疗效,于是对于过度包装,在整体反映上表现出来的能动性较低。消费者对药品的经济性、便携性的需求使之与企业市场逻辑之间存在冲突。

三、解决药品过度包装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药品过度包装问题背后实际上体现了政府逻辑、医院逻辑、市场逻辑以及效用逻辑之间的冲突。要有效解决药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一)要合理解决药品过度包装背后的制度逻辑冲突

政府的目的是维護社会公共利益,对药品的流通进行限制,有效预防药品的非法买卖行为;医院的目的是治病救人,重在药品的药效,往往忽略药品包装问题;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的目的是利润最大化,过度包装是其扩大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消费者的目的是通过药品缓解自身的症状,重在便携与疗效,又因为药品的价格弹性小,所以包装往往被忽略。因此,要解决药品过度包装问题的关键是合理解决不同主体逻辑之间的冲突。

(二)让药品包装有法可依,依靠法律限制药品过度包装

药品过度包装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相关法律规定,因此政府应健全针对药品包装材质、大小、方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药品包装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通过法律的形式合理解决四种逻辑之间的冲突,并建立相关的监督审查制度,对药品过度包装问题进行明确有效的监督管理,使药品的包装形式规范化。政策的规定避免了药企之间的包装竞争,规范了市场行为,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合理的药品市场环境。

(三)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积极创新、自我监管

药品生产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应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创新研发绿色包装、可循环使用包装,替代现有的药品包装,减少药品包装的浪费。除此之外,药品生产企业应设计更为简约便携的包装形式,比如,以单次服用量进行包装取代单粒包装的颗粒药品,在最大程度的节约空间的同时方便消费者服用。药品生产企业内部应加强自我监督管理,制定相关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对药品进行包装生产,营造良好的行业氛围。

(四)消费者要树立正确观念,提高自身意识,拒绝过度包装药品

首先,消费者应加强学习医药相关知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以包装判断药品的质量的错误认知,切忌盲目从众的消费心理,要根据疗效、成分选择最为合适的药品。其次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和维权意识,从自身做起,杜绝过度包装药品,并主动监督药品生产企业的行为,打造良好的药品行业环境,消除药企的包装竞争,使自身能够购买到更加经济、便捷的药品。

参考文献:

[1]    杜运周,尤树洋.制度逻辑与制度多元性研究前沿探析与未来研究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2):2-10,30.

[2]    范继成.药品过度包装大行其道[J].中国包装工业,2013(3):52-53.

[3]    朱铭来,孟祥怡.药品过度包装的弊端及其对策[J].中国医疗保险,2011(6):49-50.

作者简介:

李嘉慧(1998-12-12),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学生,本科在读

王书瑶(1999-3-6),女,汉族,浙江温州人,学生,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