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艳力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本性能以及相关试验方法,对不同纤维种类、不同纤维掺量的水泥基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研究比较。
关键词:水泥复合材料;试验方法;纤维种类;纤维掺量
引言
水泥基复合材料是以硅酸盐水泥为基体,以玻璃纤维、合成纤维、各种陶瓷纤维、碳和芳纶等高性能纤维、以及矿物纤维等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具有高延性、高耐久性等特性,是一种基于微观断裂力学的材料设计方法,经系统设计,在拉伸和剪切荷载下表现出高延展性复合材料。水泥基复合材料中纤维体积掺量仅为2%,但其拉伸应变却大于3%,远高于普通纤维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1]。在荷载作用下开裂后,水泥基复合材料表现出类似金属在单轴荷载作用下的应力 - 应变关系,即所谓的应变强化效应。这种优良的力学性能,克服了混凝土开裂后,应力迅速降低,裂缝急速开展的缺点[2]。
1、隧道加固工程情况
1.1隧道基本概况
三架岭隧道(左幅)位于本桓线(S305)本溪市满族自治县镜内,中心桩号为 K25+740,竣工通车日期1974年11月;全长为790.00m;隧道路面净宽7.4m,两侧各设0.68m 的人行道,路线中心线位置垂直净高5.0m,隧道位于直线段。隧道内纵坡为“人字坡”,小市侧(大桩号侧)至隧道内320m 为上坡,坡度为0.3%,本溪侧(小桩号侧)至洞内为上坡,坡度为1.7%。隧道内未设排水系统,通过路侧明排排水。进口侧、出口侧洞门形式均为端墙式洞门。衬砌材料为钢筋混凝土;断面形式为直墙式三心圆拱; 路面面层类型原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后加铺沥青混凝土;前进方向右侧配置照明灯具,未配置通风设施、监控设施及消防设施。该隧道行车方式为单向行驶。
1.2 隧道破损情况
据检测,隧道裂缝形式主要有:环向裂缝、斜向裂缝、边墙竖向裂缝、拱腰及拱顶纵向裂缝,共计154条;其中隧道衬砌环向裂缝有105条,约占总数的68%,斜向裂缝有16条,约占总数的11%,边墙竖向裂缝有2条,约占总数的1%,拱腰及拱顶纵向裂缝有31条,约占总数的20%。隧道渗漏水现象较普遍,渗水部位多集中在裂缝处,局部有泥浆露出。二次衬砌中拱顶、拱腰和边线处混凝土均存在明显的欠厚现象。隧道边墙、拱腰和拱顶处的二衬存在不同程度的空洞、不密实或脱空现象,其中拱顶、拱腰测线脱空严重。
1.3 隧道修补方案
如衬砌混凝土裂缝宽度<0.15mm,且无明显的剪切滑移、渗水迹象,对结构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可采用直接涂抹法进行封闭处理,涂抹材料建议采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材料。
对宽度≥0.15mm 的裂缝,采用压注化学浆液封堵的措施,其化学浆液采用环氧浆液。拱圈衬砌存在宽度在0.5mm 以上的纵向及斜向裂缝的部位,选择部分裂缝,开展裂缝和断面变形的跟踪监测,掌握裂缝和断面变形的发展趋势;对于裂缝较宽、水迹明显的裂缝,设置相应的引排措施;其它裂缝采用环氧树脂灌封处理。
对于衬砌裂缝呈横纵向交织,并且混凝土局部存在蜂窝麻面、缺损、露筋等病害的区域,采用增加碳纤维格栅法加固,布置碳纤维格栅后采用4cm 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覆盖。
2、水泥基增韧材料原材料及配合比
2.1 原材料
水泥:坚霸牌 P.O42.5级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铁岭 I 级粉煤灰;
外加剂:聚羧酸高效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 砂:细度模数为1.8-2.0的河砂;
水:自来水;
纤维:日本可乐丽 PVA 纤维;
2.2 水泥基增韧材料配合比如表2.1所示
3、现场施工情况
(1) 施工前,须对隧道原衬砌与水泥基增韧材料结合部位进行充分凿毛,要彻底消除构件表面的抹灰层和已软化、风化、变质层,应露出粗骨料;本工程采用水力磨毛法或人工磨毛的方式将所有污垢、油脂、油污、水泥浆和养护化合物从混凝土、砂浆和石头上除去,并露出粗糙的混凝土或砌体结构的表面。
(2) 跟据所需浆料的状态,调整水胶比将砂浆混合料和水加入到砂浆搅拌器中。使用低速钻头和叶板进行搅拌。搅拌3-5分钟,至水泥基增韧材料混合均匀如图3.1所示。
(3) 第一層砂浆的喷射施工,在粗糙的结构表面喷射第一层的水泥基增韧材料,如图3.2所示,第一层水泥基增韧材料的厚度为1-1.5cm,要确保喷射施工后砂浆的平整度。
(4) 碳纤维网格的裁剪和铺设,喷射完第一层水泥基增韧材料后, 按尺寸对碳纤维网格进行裁剪;在第一层水泥基增韧材料砂浆表面摊铺碳纤维网格,碳纤维网格的碳纤维丝方向需与裂缝方向垂直,碳纤维网格横向搭接宽度为5cm,纵向搭接长度为20cm;确保摊铺完成后,整个碳纤维网格表面的平整度。
(5) 表面刷拭,3个小时后,用辊筒对碳纤维网格表面进行刷拭和按压,以保证层间的粘结强度,如图3.3、图3.4所示。
(6) 第二层砂浆的喷射施工,刷拭完毕后,即可进行第二层水泥基增韧材料砂浆的拌制和喷射施工,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为1.5cm-2cm,确保喷射完成后,无网格纤维外漏及整个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
(7) 砂浆的养护和表面处理,喷射完毕后,进行养护,养护7天后, 即可进行表面的外装修或涂装处理。
(8) 施工中注意事项:
a、用凿除、喷砂、酸洗、钢丝刷洗、高压水或风冲等方法,清理裂缝周围的基面;
b、将涂抹材料的各组分按比例调和、搅匀;
c、用抹子、滚筒、尼龙刷、专用喷枪等工具将混合料涂刷或喷射到基面上[3],涂刷时应注意来回用力,以保证凹凸处都能涂上,喷涂时,喷嘴距涂层要近些,以保证灰浆能喷射进表面微孔或微裂隙中;一次涂刷厚度不宜超过0.2mm,且混合料应在规定时间用完;
d、当需涂第二层时,一定要等第一层初凝后并呈潮湿状态时进行,如太干则应喷洒些水,对基面润湿;
e、在夏季露天施工时,如温度超过30℃,建议在早、晚进行,以防止涂抹材料过快干燥失水;如在冬季施工,温度低于5℃时[4],应采用防冻措施,对于凹陷处,涂料堆积不宜过厚,否则会引起开裂;
f、涂抹后必须加强养护,涂层初凝后宜用喷雾式方式来养护,防止洒水时涂层破坏。同时防护过程中应避免雨淋、霜冻、日晒、风吹、污水冲刷及5℃以下的低温。露天施工用湿草袋覆盖较好,如果使用塑料膜作为保护层,必须注意架开,以保证涂层的“呼吸”及通风。
4、工程用材料试验结果分析
4.1 加固用水泥基增韧材料抗压、抗折强度结果分析水泥基增韧材料抗压、抗折强度结果如表4.1所示:
由表4.1及图4.1可见,随着龄期的增长,水泥基增韧材料的抗压、抗折强度均有所增长,但增幅趋于平缓。与同标号的普通水泥混凝土材料相比,水泥基增韧材料有着更高的抗折强度,更利于提高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
4.2 加固用水泥基增韧材料弯拉强度结果分析
水泥基复合材料抗弯拉性能具体数值如表4.2所示:
水泥基增韧材料的弯拉性能基本能满足隧道工程修补设计的要求,水泥增韧材料的多点开裂性能更利于隧道修补材料的耐久性。图4.2、图4.3 所示,水泥基增韧材料试件在弯拉试验中显示出多点开裂的性能。
由图4.4可见,水泥基增韧材料表现出明显的韧性材料的性能,不会出现瞬间的脆性断裂。对于结构安全性而言,水泥基增韧材料显示出了优越的性能。
5、结论
(1) 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优越的抗裂、抗弯曲性能,在室内四点弯曲试验中表现出均匀、细小、密集横向裂缝和超强的韧性,通过内部大量纤维把内部应力进行分散,因此,这种材料可作为维修加固和翻新,用来延迟碳化腐蚀,增强结构耐久性在多项工程上进行应用。
(2) 水泥基增韧材料具有超长的耐久性、高韌性以及多细小裂缝等功能,在主要大型工程中桥梁隧道广泛应用。随着纤维技术的不断发展, 纤维价钱的不断降低,水泥基增韧材料的成本也会大幅度的下降。
(3) 由于水泥基增韧材料裂缝宽度小,裂缝宽度不到0.3mm,并且有利于减少氯离子的渗透,因此具有很高的耐破坏和变形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秀芳, 徐世烺, 侯利军. 采用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提高钢筋混凝土梁弯曲抗裂性能研究( II) :试验研究[J ]. 土木工程学报,2009,42(10)
[2] Zhang J, Gong C X, Guo Z L, et al.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 with characteristic of low drying shrinkage [J ]. 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2009,39(4) :3032312.
[3] 陈婷, 詹炳根. 设计 PVA 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J ]. 混凝土,2003(11) :3210.
[4] LI V C, MISHRA D K, WU H C. Matrix design for pseudo-strain-hard- ening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J]. Mater Struct. ,1995,28:586-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