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宗江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改革的3.0时代,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当前我国教育的新导向,具体到物理学科,物理课堂教学则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关键平台之一。本人就“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课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希望能给学生呈现一个精彩有效的物理实验课堂。
一、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在学习上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才会快乐的学。初中物理“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是学习电学知识中第一个很重要的,且易操作的实验,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尤其是对物理学习兴致不高,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我一改传统做法,把本该在实验室上的课搬到了教室,每2位同学一套实验器材,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接触、动手机会,甚至于课后也故意把器材滞留在教室,学生还可以继续体验。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思考,积极互动,全班47位同学都踊跃参与,且氛围很好,突破了在实验室中的诸多限制,学生学习的兴趣得以提升,教学效果明显增加。
二、大胆改变,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例如,在“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教學中,本人只用约一分钟时间复习简单电路的组成,然后提出问题:两个或更多的用电器如何连接?可能有哪些连接方式?要求各组学生尽量用完所提供的器材连接电路,最终达到小灯泡都亮的目的。明确任务后马上让各小组学生讨论、思考然后行动,事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过程中也极少干预,仅对故障电路帮助解决。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收集各种情况,特别是少见的电路连接方式给予重点关注。约10分钟后,全班24个小组中三分之二多的学生都能使两个小灯泡发光。此时暂停学生实验,针对现状进行归类,分别展示连接实况,在肯定学生实验成果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分析做好准备。在这样的处理过程中,虽然看不到实验探究完整过程所必须的几大步骤,但是学生尽最大可能参与其中且自己动手完成了实验操作部分,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实验动手能力,而且获得了成功和喜悦。长此下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一定会有很大提升。
三、灵活分析,生成学生科学能力
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完成了实验操作,在过程中对电路及用电器的连接有了更全面的感性认识,为此,先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实验结果逐一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加深学生对电路正确的、全面的认识。由于较少学生能在实验一开始就成功连接成并联电路,于是在分析之后我要求学生重新思考和实验,寻找是否还有新的连接方式。几分钟后过,半小组就完成了并联电路的连接。又一次将新的并联电路实验成果进行一翻展示、分析后,学生很容易明白电路有两大类不同的连接方式,把这两大类连接方式的电路一并展示在黑板上进行对比分析,自然而然就得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再认识开关的位置及控制作用,用电路是否相互影响等问题。采用对比教学方式结合实验验证的方法很容易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获得了感性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从而逐步生成科学能力。
四、重视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物理实验本来是严格的科学过程,要求必须实事求是,按事物发展规律进行现象再现,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在“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实验中,对比分析用电器相互作用关系时,在并联电路中关闭一个小灯泡时,很明显看到另一个小灯泡变得更亮,我们要及时给学生以解释,不能视而不见,实验的真实可靠性非常重要。另外,在为了研究一个用电器损坏对电路的影响时,我们可以故意拆掉一个小灯泡甚至是破坏掉也没有问题,虽然对器材有损坏,但让学生感受到了真实的情况,必要的破坏性实验,更能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以至于科学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终身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素质。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