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协调性研究

2020-10-20 06:25史聪聪
科学与财富 2020年20期
关键词:协调性高职

史聪聪

摘要:目前,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由于教育本身存在滞后性、中央和地方部门权责不清晰等原因,导致高职院校低水平重复建设与产业需求未形成良性互动。本文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职;专业结构;产业需求;协调性

一、前言

实际上,高职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1]目前,河南省人才市场的“用工荒”和高职院校毕业生之间结构性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研究省域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协调性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协调性分析

起初,由于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专业设置标准,所以其专业设置同本科院校的专业相同,直到2004年,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才走向了规范化。2015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 专科) 专业目录(

2015年) 》用来规范和引导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并逐步扩大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来设置本院校的专业[2]。尽管教育部在2015年对高职专业设置颁布了新的政策,扩大了高职

院校專业设置的自主权,但是其也是相对的自由,中央政府的权利没有完全下放,学校动力不全。省域高职院校一般情况下还是须在教育部专业设置目录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来开设专业。

由表1可以看出,截止2019年教育部设置的第三产业专业数占比为53.88%,河南省设置的第三产业专业数占比为59.73%,相比教育部高出

5.85个百分点。第一、二产业低于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标准。具体到第三产业,超过60%的比重反应了我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失衡。高职院校在设置专业时,一方面缺乏对市场需求的实证分析调查,盲目热衷设置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如:财经类,教育类等专业;另一方面,由于学校经费有限,为了使学校能够生存,并不考虑市场是否需求,而是开设一些成本低、技术含量低、教学周期短的专业,导致高职院校低水平重复建设。其中,具有明显办学特色的高职院校,如嵩山少林寺武术职业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等横跨专业大类数分别为10,14个。多数高职院校办成了“综合性”、

“全能性”高校,淡化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在与其他高校的竞争中也丧失了

相应的比较优势。此外,本文还将高职对应的三大产业结构与对应的产值占比进行比较,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专业数所占百分比从2013年的7.88%下降到了2017年的5.02%,第一产业产值所占百分比从11.90%下降到了2017年的9.30%。虽然二者的占比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所下降,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第一产业的贡献率。河南省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在2011年至2017年始终占据全国第二名,对中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一些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专业比如,农资营销与服务、农产品流通与管理专业还有待发展。

第二产业专业数所占百分比波动性极大,从2013年的43.91%增加到2015年的45.96%又下降到2017的34.45%。在产业转型过程中,第二产业的产值所占百分比有所下降,从2013年的52.5%下降到了2017年的47.40 %。另外,在54所公办高职院校中,几乎每所高职院校中都有第二产业中的专业大类,但是具体到第二产业中的水利大类,许多高职院校都无此专业。由此可见,虽然第二产业在河南省仍旧占据主导地位,但是目前还未能充分激发第二产业的活力。

第三产业专业数所占百分比从2013年的48.21%急剧增加到2017年的60.53%。第三产业的产值从2013年的35.70% 上升到了2017年的43.30%。尽管河南省在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是第二产业仍旧占据主导地位,2017年面向第三产业的高职专业数占比高达60.53%,明显偏高,并且由于当前就业形势的影响,与第三产业相关的高职专业的毕业生数已经严重超标,造成河南省人才供需失衡,出现了结构性失业。另外第三产业过度集中与热门专业,如,教育、经济等,不能充分满足第三产业发展的需求,缺乏新兴产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目前,河南省产业结构呈现“二、三、一”而高职专业结构却呈现“三、二、一”,二者在匹配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对策

(一)地方政府要统筹分析加强监管

国家和河南省政府方面应该进行宏观调控,从整体考虑到各市区教育资源与经济发展的情况,赋予地方政府和高职院校更多专业设置自主权,避免重复设置和趋同竞争,实现高等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3]。同时,政府要发挥其在市场中的作用,从全局把控人才市场的发展趋势,促使高职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的均衡。比如省会城市郑州,应该着重发展电子信息类与能源类等特色高职专业;而开封市应发展文化旅游业、智能化类等特色专业。既要充分发挥高职专业设置对区域产业结构的经济带动作用,也要根据市场变化实时调整高职专业结构,满足市场需求。

(二)用人单位要提高高职院校的参与度

高职专业结构的构建,要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纽带。因为,企业作为生产的一线载体,能够随时把握市场的变化需求,而高职院校又需要这样的一手信息去优化自身的发展。在产教融合方面,界定清楚全责,构建院校、企业命运共同体,真正做到满足社会需求,形成专业构建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高职院校要规范专业设置,构建动态调整机制

高职院校要使用好政府所赋予的办学自主权,处理好新旧专业交替、调整专业等一系列问题。依据市场需求,科学严谨的进行高职专业的审核与审批工作。形成以人才、市场为导向,以国家、省市政府和高职院校三级管理模式为指导,促进高职专业设置与河南省经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发挥比较优势,从而推动河南省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北伟,贾新华.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05):104-108.

[2]    张等菊, 江洧.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切性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高教探索,2017(03):96-101.

[3]    胡德鑫,王漫.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研究[J].高教探索,2016(08):42-48.

猜你喜欢
协调性高职
建筑暖通设计的协调性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博物馆扩建设计的环境协调性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一种基于非协调性跳频通信的高效密钥协商方法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中西医联合治疗头位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36例
运用集对分析法评价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