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红敏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更为迫切。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对于特殊群体中的农民工应给予特别关注,保障农民工能够平等共享社会先进的文化成果。
关键词:文化馆;特殊群体;农民工:公益性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250-01
一、前言
文化馆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是我国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吸引并满足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心。特殊群体中的农民工作为文化馆服务对象的重要组成人员,文化馆应特别给予重视。
二、农民工文化生活的现状
近年来,农民工文化生活荒漠化问题,逐渐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农民工文化生活有以下几方面的表现:
1.农民工文化活动形式单调乏味。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群体所从事的都是一些重体力的劳动,文化素质较低,文化交往封闭性较强,他们在业余时间只能选择看电视、聊天、打牌、搓麻将、上网等打发休闲时间,看书学习的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能够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的很少。
2.文化设施投入不够。当前,农民工所在企业和所在地方政府、城市社区给农民工提供的免费或优惠的文化设施、文化服务项目太少,农民工文化生活在客观现实中的选择空间极小,在他们力所能及范围内,除少部分人能偶尔看书、看电视、看报纸以外,其他大部分人没有任何文化生活而言,精神生活极度贫乏。
3.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较低。总体来看,农民工的日常生活开支中,文化消费十分谨慎,对文化消费的开支较少。农民工整个家庭的每月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为家庭月平均总收入的5%,大部分的农民工家庭的文化消费支出为零。
三、影响农民工文化生活的主要原因
农民工从总体上说,文化程度不高,工资收入有限,尽管人在城市,但根在农村,很多人并没有把享受精神生活当作农民工的一项权利。
1.農民工的劳动时间偏长。大多数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大,企业在用工过程中违反劳动法规、加班加点现象比较普遍,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较长,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精神文化生活。
2.农民工生活压力较大。农民工的工作极不稳定,加上收入较低,每月工资大概在1000 2000元之间。他们要面对子女上学、赡养老人以及医疗费、房费等多种支出,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
3.企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关心不够。大多数企业没有为改善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大多数农民工所在单位没有电视室、棋牌室、乒乓球室、篮球场、阅览室等文化活动设施。
4.国家和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目前,各级政府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各级财政对基层文化设施的投入比重不高。此外,城市各社区限制社区以外人员使用本社区的娱乐文化设施,就使得本就不足的文化娱乐设施,对于满足农民工的需求来说就显得更加缺乏。
四、文化馆为农民工群体服务的有效途径
1.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文化馆是政府举办的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文化馆应向农民工免费并延长时间开放多功能厅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如美术、书法、摄影、器乐、声乐、舞蹈等培训班,尽量使更多农民工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2.发挥文化馆公益性、服务性原则,大力开展文化活动,激发农民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一是围绕节庆,开展节日文化活动。针对不同的节日,举办“农民工”舞蹈大赛、歌唱比赛、演讲大赛等文化活动,用以丰富农民工节日文化生活。二是顺应形势,开展专题文化活动。鼓励有才艺的农民参与庆祝建党,建军、建国等大型文艺活动等,为农民工提供展示才艺的舞台。三是社企共建,让农民工多参与“移动杯”等企业组织的篮球赛、卡拉ok大赛等文化活动,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农民工创造精神文明的新天地。
3.把丰富农民工文化生活纳入公共服务范畴,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工素质。一是文化馆应对他们进行科学文化知识培训,通过多层次教育体系来引导和组织农民工参与文化生活,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二是扩大农民工的社交面,加强与其他群体特别是城市居民的互动交流。通过培训,让农民工接触到更多的群体,结交更多的朋友,在交流和互动中使农民工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文明素养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三是加大对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投入。通过政府主导,文化馆辅助等方式整合现有的教育培训资源,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工艺术教育、素质教育等,不断提高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在新时期新阶段,文化馆应更好地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农民工能够平等共享社会先进的文化成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他们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吕东辉.发挥社会功能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2]许惠华.浅谈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中免费开放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7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