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阮冰剑 王禹
摘要:随着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旅游文创衍生品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创衍生品是景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域性文化传播的重要推广方式。大连清泉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文在调研大连清泉寺及其文创品商店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一些寺庙文创衍生品的设计开发现状,结合大连清泉寺文创衍生品的开发设计现状和不足,总结出大连清泉寺文创衍生品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清泉寺:文创衍生品: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B472;TP39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143-01
一、大连清泉寺简介
大连清泉寺位于大连市普兰店区星台街道,清泉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一年,有1300多年的歷史。民间把清泉寺称为“吴姑城庙”,据明万历三十五年碑记载,1607年吴姑建立清泉寺并举行佛光开光大典,前来参观的的除僧尼和善男信女之外,还有很多高管贵族,此事件轰动辽南。这座寺庙始建于东汉,这里浓郁的佛、道、儒教的融合,有“中国小佛山”的美誉。因其秀丽的景色,浓郁的宗教文化和久远的历史文明使各地游客接踵而至。
二、大连清泉寺文创衍生品的设计现状
寺庙文创产品在消费市场上“看的多,买的少”,在大众消费中对寺庙文创衍生品的认可度不高,原因大多为缺乏实用性,缺乏创意性,没有内涵。大连清泉寺现有的文创衍生品也存在这些问题,开发过于单一,主要有佛手摆件、香炉、手串等。纵观国内开发较好的文创衍生品寺庙有如布达拉宫,它开发了体现了地方特色的唐卡、瓷器、建筑模型、哈达、手串、藏香、文房用具等;湖南南岳衡山寺庙开发了以“寿”文化为主的系列衍生品;杭州灵隐寺开发了一些列独具特色文创衍生品,如明信片、环保纸袋、平安符等。
三、清泉寺文创衍生品的设计方法
清泉寺建与东汉光武年鉴,已有1900多年历史,寺庙外的巍霸山城遗存了自汉以来的建筑遗产,同时作为省级非遗的清泉寺庙会,作为辽南地区完整保留较为完整的古代寺庙,香火几千年来从未断过,作为典型的佛教文化历史遗存,有较多的可挖掘整理的元素用于文创衍生品开发。
(一)体现地方特色
清泉寺作为辽南寺庙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清泉寺文创衍生品开发的文化母体。其开发应该有别于其他文创产品的开发,只有找出特色,才能创作出差异性的文创衍生品。围绕辽南地区独有的寺庙文化进行开发设计,其文化元素本身就区别于其他的文创衍生品。既表现了大连清泉寺和巍霸山城的文化特色,是基于辽南寺庙文化为基础的创意设计,其创作思路与表现效果也要区别于其它地区的寺庙文创衍生品设计。
(二)注重佛教文化特征的传承
文创衍生品与普通的旅游纪念品不同之处在于其专有的文化属性,要深度挖掘其特有的佛教文化特征,使其设计出的衍生品更有艺术性与故事性,这样设计出来的文创衍生品不仅具有特定的佛教文化元素,还在文化的层面上有的叙事性的情感表达。寺庙文创衍生品在设计与传播的过程中都传达了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佛教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挖掘其佛教文化的精髓并运用到其文创衍生品的创意设计中,一方面,可以使文创衍生品具有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可以迎合大众传递对于佛教信仰的精神寄托。
(三)从佛教特征进行文创衍生品的设计
在文创衍生品的形态设计上,应该注重佛教设计元素的表达,如莲花是佛教上应用比较广泛的图案,莲花象征了纯洁,莲花的图形变化也较多,有单莲、束莲等。通过考察清泉寺中莲花的图案,进行归纳与元素提取,设计出以清泉寺莲为特色的文创衍生品。在文创衍生品的材质选择方面,可以选择天然的陶土、木头等,能够体现顺应自然设计的理念,天然的取材在设计中不添加过多的装饰,体现出返璞归真的理念。在色彩的选择上,可以选用最基础的黑白灰三色为主,单独几个纯度较高的颜色做点缀,从而使人联想到墨色和突出画面中表现的事物特征,即是贴近古镇给人的淳朴素雅、笔墨生香的印象,也是为了避免繁缛的装饰而显得庸俗,尽量的减少装饰的复杂程度,体现清泉寺及文创风格的自然而然,不经雕琢的感觉。
四、结语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文创衍生品有着地域文化设计特征,具有“独特性”的特征,是将其独有的设计元素赋予文创衍生品之中,并以此为载体传达了地域文化,游客通过市场的消费活动购买文创衍生品,能够感受到当地独有的文化特征,大连清泉寺以其独有的佛教文化特征进行文创衍生品开发设计,在遵循体现地方特色、注重佛教文化特征的传承、从佛教特征进行文创衍生品设计这三方面,设计开发区有别于其他寺庙不同的、有独特地域文化性的文创衍生品,为地方经济服务,推进全域旅游战略的实施。
★基金项目:2019年大连艺术学院校级大创项目“大连寺庙文创衍生品开发设计与推广”(项目编号:2020135990101),大连市社科院2019年度智库重大调研课题“基于全域旅游下推动大连乡村文创产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dlsky105)。
参考文献:
[1]闫晓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文创产品设计与推广策略探析[J].科技文汇,2019 (04).
[2]陈炯.艺术振兴乡村途经研究[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