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20-10-20 06:26朱江波
科学与财富 2020年19期
关键词:解决对策电力系统自动化

摘要: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直接关系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为了能够切实保障电力系统的工作质量,避免在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环节出现隐患和问题所对电网造成的影响,需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深度剖析电力系统中所存在的缺口和短板,以创新意识进行完善解决,才能有效推动电力事业趋向现代化、科学化发展。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解决对策

引言

我国电力系统处于发展中的阶段。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将影响电力发展的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的技术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施工

1.1     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

在目前我国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偏远地区和乡村的建设日益完善,虽然在统筹城乡规划的战略方针中迈出了有力的一步,但从电力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偏远地区依然有所欠缺,存在地域之间施工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我国社会总体用电量逐日增长,对电力系统的建设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所以相关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则应当更加精确、稳定,但在偏远地区所存在的施工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不仅导致偏远地区在使用电力能源方面存在局限性,进而造成偏远地区逐渐与城市脱节,形成恶性循环。并且,一旦由于技术和设备不过关而导致安全故障发生,还会导致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等情况。所以施工技术发展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从直观来看是阻碍偏远地区发展的因素之一。深入分析深层次的影响,如直接造成我国电力网运行的发展障碍,各区域之间设备和产品的链接不畅会影响电力能源的传输。

1.2     设备故障

在电力系统中,无论是输电或是配电环节,都是依靠于设备进行转换和分配工作,所以电力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电力能源输送的效率。但以目前情况来看,由于电力系统的使用周期较长,并且随着公众用电量逐渐增加,电力设备所承担的负荷也逐渐增大,造成电力设备出现老化和磨损的情况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设备工作的稳定性。电力设备与国民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造成电力设备出现老化等情况的主要因素不仅有设备自然运转产生的因素。还有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其中人为因素主要指,在电力设备的运行中,由于管理理念缺失或是管理工作落实不够准确,而导致操作失误,或是设备运行中缺乏有效的维修和保养,进而导致设备的隐患积重难返,最终形成具有毁灭性的问题。电力设备一旦停运,不仅电力系统出现断层,影响终端的供电工作,而且如果出现漏电或是火灾等情况,势必造成大量的损失。由于电力设备具有高度的重要性,所以在运行中对于环境的要求较高,但目前无论是城市还是偏远地区,电力系统的布置难免会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如果由于当地的气候因素和环境的变动而对设备造成损伤,同样会导致设备故障产生。还有一些地区经常出现自然灾害,诸如雷暴等情况一旦对电力设备造成干扰,将直接导致电力系统出现崩溃现象。

2解决对策

2.1     改善自动化施工技术

虽然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相比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为了保障电力事业能够更加完善,则应当提高共享开放的理念,积极吸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工艺,结合我国实际国情进行结合,进而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改善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需要从设计环节入手,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所以相关设计人员则应当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并保持积极创新的思想,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施工技术的设计中。

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资源搜集整理,并根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进行融合,以形成完备安全的设计方案,为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奠定基础,采取以下设计思路:(1)可以通过分布式的设计模式,将设计构建中的预警、管理工作进行不同的模块分离,避免各模块之间出现相关的影响和干扰,进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节约不必要的接线,实现企业的成本节约。(2)利用功能较为完善的繼电器,确保电力系统中的设备兼容性和延展性发展到最优,并实现电力系统软件自动化技术的标准性和灵活性,以便于系统更好的应对变化,提高工作能力。

2.2     加强电力设备管理

电力设备所出现的故障虽然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但如果通过加强管理的方式,及时发现其中问题并解决,则能够有效避免故障产生,确保电力设备的工作顺利开展。

对电力设备出现故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加强电力设备管理工作可以从两方面展开。

2.2.1  设备管理

由于电力设备的重要意义非比寻常,应当从采购环节入手,尽可能地加强电力设备质量管控,在电力设备的采购中。应当确保设备符合国家运行标准,并且其中零部件稳固,设备能够实现正常运转,通过多次试验进行比对,达标后方可投入使用。在电力设备的使用中,应当结合现代电子信息化技术加强监控系统的建设,对电力设备进行动态化实时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故障,维修工作也能够准确找到故障点进行解决,极大程度降低由于维修所造成电力系统停运的情况发生。在设备的工作周期中,应当定时定期进行重点部位检查,一旦发现零部件出现老化和磨损的情况,应当立刻进行维修和更换,并在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对设备整体再次进行全面检查,从而全面保障电力设备运行效率,在保养和维修工作后,应当做好记录,以便于未来工作更好地开展。

2.2.2  环境管理

电力设备的工作环境应当保持清洁,并且具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所以在工作中,则需要管理人员能够对设备定期进行清扫,清理杂质以及带有腐蚀性的物质,避免对电力设备造成伤害,并保证电力设备的工作环境的湿度和温度符合相关标准,还应当由专业人才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除一般的保护工作外,还需要结合当地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发生情况,建立应急机制,防止灾害发生对电力系统造成危害的蔓延。

2.3     提高工作人员能力

工作人员作为电力工作开展和电力设备保养的主体,除了应当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当具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日常工作中,电力企业应当定时定期对工作人员展开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并在培训中加入考核机制和奖惩制度,促进工作人员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形成,在电力事业的工作中,企业应当为工作人员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注意力,并防止一旦故障发生时的互相推诿等情况,为工作人员制定规范。电力事业的工作人员具有特殊性,所以除企业所制定的计划和规范外,工作人员本身同样应当保持谨慎性和创新思维,在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结束语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施工技术已经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并且不断进行创新完善,所以在工作中更加需要企业与工作人员共同努力,不断提高电力系统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卢喜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5(18):53-54.

[2] 彭云建,邓飞其.电力系统随机稳定性分析与控制问题综述[J].电工电能新技术,2007(03):52-58.

[3] 崔凯,房大中,钟德成.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概率评估方法研究[J].电网技术,2005(01):44-49.

[4] 黄旭桃.浅谈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7(10):157.

作者简介:

朱江波(1984—),男,工程师,毕业于西安科技大学,电气工程硕士,主要从事电力工程质量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解决对策电力系统自动化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信息时代的电力系统信息化经验谈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对影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独立性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