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相信人定胜天,相信孩子的脾气秉性都是可以由后天改造的。孩子太内向,我们就给他报个主持班;孩子太好动,我们就给他报个书法班。好像不管孩子什么样,我们都能把他变成另一个样儿。我也时常陷入这样的纠结中。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在养育孩子,还是在创造一个自己想象中的未来?我们到底是想成就孩子,还是希望成就自己?好像真的有那么一天,孩子在我们的各种操作下,终于变得不一样了,那就是我们的教育成功了!
我的女儿一直是个安静的孩子,话不多,也不爱动,幼儿园上了两年多了,甚至没有一个处得很好的小伙伴,家里人都觉得这样的性格将来长大了,进入社会肯定要吃亏,所以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是全家总动员尝试去改变她。只要是能带上她的公开场合,我们都带着她,爸爸给安排了游泳课和羽毛球课,我给她报了表演主持班,爷爷奶奶则是天天晚上带着她在小区里溜达,每天帮忙约小区里同龄小朋友跟她一起玩。然而,一顿操作下来,我们发现孩子更加沉默了……
我尝试去理解她、接纳她,是缘于一次补课的经历。某个周末,因为爷爷奶奶带她去参加了一个聚会,我们缺了一节表演课,所以后来就跟老师约了另一个时间段补课。可是,补课相当于进入一个全新的班级,全都是不认识的孩子,我估计她更加放不开了。果不其然,在去补课的路上,她就开始抽抽搭搭,问我能不能不去补课,我当然不会同意。到了补课的地点,我想把她送进去就走,可是她一直抱着我的胳膊不撒手,两眼泪汪汪地就那样看着我,也不吭声。老师看到了,就想来抱她,但是她并不理会。于是,老师尝试着拉她,我则用力推她进教室。就在这一拉一推之间,她彻底崩溃了,号啕大哭,我怎么哄劝都停不下来。那一刻我真的很火大,也觉得很没面子,于是用力甩开了她的手。周围的家长也都围过来劝我:“没事,你走吧,小孩都这样,进去了就安静了……”真的可以这样吗?我后来很庆幸我那一刻的犹豫,因为我想到,即便是她第一次去幼儿园,也没有这样哭过,她可能真的不是因为陌生、害羞或分离焦虑,也许只是不喜欢。想到这里,我还是敲开了教室的门,把仍旧哭哭啼啼的她带回了家。
到家之后,我反复问她:为什么哭?为什么不想上课?她大多时候是沉默的,看我火气又上来了,就回我一句“没意思”。“那你觉得什么有意思?”“爸爸带你学游泳,你学了一个暑假都没學会!”“全家人有空就陪你练羽毛球,你到今天也还是不会。”“不喊你你永远不动,你看看你都胖成什么样儿了?”“那你说说你想学什么?你能干什么?”在我一连串的问话中,孩子只是瞪着我一句话都不说,我当时看她不服气的样子,真的很想打醒她。不过,等我停下来,她还是给了我回应:“你给我报个画画班吧。”
当家人听说女儿想学画画的时候,真的没有一个人赞成。“她已经够内向了,再学这么安静的东西,以后怎么好?”“她就是懒,画画都是坐着,又不用动。”“她这是敷衍我们呢,学个画画,想要她在亲朋好友面前来个展示可弄不了。”……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着孩子红肿着眼睛的睡颜,想到她在我大声责骂时的眼神,有一丝恍然。我们都觉得她不会说话,所以从不给她说话的机会,家里每个人都在盯着她身上的“缺点”,好似没有人看到她拿着涂色本一涂就是两三个小时,也没有人看到她即使玩个简单的绳结,也能够自娱自乐一个下午。这样的专注力往往被我们所破坏——“这么无聊有什么好玩的?”“你能不能有点创意,涂来涂去都是一样的。”想着想着,我猛然发现,我们大家都全身心地爱着这个孩子,却没有一个人全身心地接纳这个孩子,好像她做什么都是错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她应该怎样的准则。也许,长此以往,孩子不是越来越沉默,而是觉得越来越得不到支持和鼓励,从而失去信心和表达的欲望了吧。
细思极恐,成年的我们早就开始放弃改造自己,进而寻找到了另一条路子,把希望寄托于孩子。但事实证明,往往天不遂人愿。当然,也正是由于这些挫折,我们学才会反思,从而疗愈自己,接纳孩子。
后来,我按照孩子的意愿,给她报了画画课,没想到在老师眼里,她是个特别努力又有天赋的孩子,安静、细腻是这个领域最好的加分项。多少个周末的午后,看到孩子在自己的书桌前安安静静画画的样子,我都不禁觉得:这陪伴的时光啊,真是太美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