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天生就爱阅读的孩子?有没有高效文字阅读的方法?书本为什么没有说明书?读书真的可以像处朋友?也许你心里还有许多个小疑惑,想举手问问题。来吧,让育儿专家勇赫大叔,跟你聊聊阅读那些事儿。
关于“指读”的争议由来已久。但经过十多年的研究,阅读专家基本上已经对“指读”有了比较统一的认识和理解。指读并不是亲子阅读的方法,而是一种识字的过程。把识字和阅读的方法混用,本质上是对亲子阅读功能的误解。可以这样说,亲子阅读的作用很多,其中最不重要的一个便是识字。那些拿起绘本就让孩子指读文字的做法,不仅是一种浪费绘本资源的表现,而且极易造成对孩子教育的失误,甚至是教育悲剧。
影响阅读导向
“绘本像头猪,浑身都是宝”,绘本的“宝藏”包括完整的剧情、精美的插图、丰富的话题、个性的角色、多元的文化、生活的经验、安全的教育、思维的训练、社交的方法等,这么多的内涵,可你上来就“指读”,就是在向孩子表明你的教育态度——你认为,识字比起前面响当当的那“九条宝藏”都要重要。由于你的选择,孩子会误认为“绘本是为识字而生的”。
破坏阅读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阅读。”实际上,针对幼儿进行“指读”的做法是传统的“以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的翻版。父母或老师不尊重也不关注孩子到底喜欢什么,而凭借主观的“早认点儿字,多认点儿字”,以期赢在起跑线上。殊不知,破坏了阅读兴趣,其实就是输在了起跑线上。
导致阅读焦虑
让孩子“指读”,说白了,你的亲子阅读从一开始就贴上了“急功近利”的标签。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绘本绝对不是为识字而生的,也绝对不是为了给孩子带来焦虑而存在的。绘本的宝藏蕴含在精美的插图和亲子沟通話题中,而这样一个亲子阅读的过程,其实是淳朴而灵活的,积极而放松的。
出现这种教育现象,一方面和急功近利的社会心态有关,一方面也代表着父母在亲子阅读方面缺乏科学的指导与帮助。知识是乘客,能力是船。在0~6岁的时候,很多父母看重的是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如果船太小,载客量就是有限的,进去一些乘客,就得出来一些乘客。但如果在孩子0~6岁的时候,父母不急着教孩子知识,而把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表达能力重视起来,自然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如何培养这么多关键能力呢?不是上早教班,不是下载软件,而是可以在亲子阅读与亲子游戏中实现。这个过程也是探索“绘本宝藏”的过程,只希望父母朋友们不要“丢了西瓜,捡起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