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鹏程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多媒体设备为支撑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不足,也给学校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已成为现代学校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在新课程改革影响下,了解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和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并积极探讨多媒体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势的理解,大有裨益。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30-009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30.045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设备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已经可以同步集成表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载体,甚至可以模拟现实情境。以多媒体设备为支撑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不仅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诸多不足,也给学校课堂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已成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常态化的教学方式,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着极为显著的优势,同时也为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多媒体教学的概述
(一)多媒体技术及多媒体教学
人们在各种交流沟通中要经常传递各种信息,而多媒体是传递信息的载体,如文字、图形、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简单理解就是指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传递和展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类型媒体的技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促使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因此,一般把多媒体技术理解为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把文字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音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处理技术整合在一起的,对多种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实现交互作用的新技术或新产品。
如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是逐渐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融合在一起,建立更广泛意义上的多媒体平台,实现更深层次的技术支持和应用。而多媒体教学正是这一发展趋势下的产物。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是围绕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教学目标,开展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过程,最终有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多媒体教学的特点
1.呈现方式多样化。多媒体教学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能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掌握教学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2.学习过程交互性。学生可以通过有效地控制和使用信息的手段完成在内容上相关联的多媒体信息的处理和传送,使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3.教学环节集成化。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的客观条件限制,将有关联的教学环节集成化,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不必要的教学时间,还可以强化学生学的地位。
4.教学对象针对性。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有层次、有步骤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三)多媒体教学的发展
我国早期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是幻灯、投影仪、电视机、录音机、影碟机等以非集成化、非交互性为特点的教学设备为主,但随着投影机、视频展台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多媒体教学已逐渐成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利用以计算机为核心,将投影仪、幻灯、展示台、录像、广播、电影、电子白板等设备相互集成融合成可关联的交互平台,来实现教育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式。因此,多媒体电教室已经成为现代化教学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已经基本实现多媒体教学,而且中小学校也已经开始逐步实施,甚至农村中小学也开始实施建设多媒体电教室。国家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用于多媒体电教室的组建与改造。
二、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认为:“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简而言之,传统课堂教学是相对于以多媒体技术为主的现代课堂教学方式而言,以“一幅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或“板书+挂图”为主要教学设备,以教师的主动讲授和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不断落实,它的不足之处已显而易见,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内容上,呈现方式过于单一化。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是板书,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可能是掛图。近乎单一化呈现教学内容的方式,不能对一些抽象的事物、概念、原理等直观表现出来,使教师的教变得枯燥无味,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2.在教学关系上,过分强化了教师的“教”,而弱化了学生的“学”。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了教师的“教”,导致形成了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弱化了学生的“学”。学生逐渐形成了过分依赖教师的“教”,未能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关系上,不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3.在教学过程中,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发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需要有效规划课堂教学的时间,还需要考虑因为书写大量的板书而占用的课堂时间。由于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传授的信息量有限,所以,教师对于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但又不是教学重点的知识很难在课堂上涉及,而且不能有效地使用更多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展现教学内容。这不仅阻碍了学生知识面的更新与拓展,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发挥。
4.在教学效果上,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但传统课堂教学常常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参与机会,过分注重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这无疑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轻松、活泼、有趣。图形、音频、视频、动画等效果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而且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的传授变得浅显易懂,直观形象。因此,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显著。
1.有利于以多元化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强调:“学习的最大刺激是对所学知识发生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元化呈现教学内容,使得抽象的教学内容有了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不仅可以多角度刺激学生的感官感知,对学生认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下,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教程。任何割裂教与学相互联系的行为,都会破坏教育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而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教学,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而且有助于形成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学生的朋友。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能更好地体现“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教学思想,同时也能无形中强化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相对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逐渐形成正确的发现、分析、解决、运用的能力。
3.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的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耗时的板书环节,从而节约了大量的授课时间,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用创造性的教学方式来实现教育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有利于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4.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新课程改革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且要求课程结构体现出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运用多媒体教学,呈现出不同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且有助于通过具体教学情境,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多媒体教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显著优势,不仅改善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而且在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显著地提高了課堂教育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南国农,李运林.电化教育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刚.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数学教法改革[J].山东教育,1999(Z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J].西藏教育,2003(1).
[4]何克抗.论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深化改革[J].电化教育研究,1999.
[5]林福宗.多媒体技术基础(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