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霞
郝老师: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暴露出滥食野生动物而引发人类疾病和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请你搜集相关资料,说说人们是如何对待野生动物的。
景郝晨:野生动物的生存现状极不乐观,很多野生动物的生命受到威胁。随着贸易的开放和现代信息工业技术的发展,野生动物的商业性利用是造成野生动物现状的主要原因。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将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主要归为四类:1.药用。虎豹骨、犀角、甲片、龟板、羚羊角、蛇等当作药材,商人会获得很高的利润。2.收藏。有些人把象牙、犀角、玳瑁、珊瑚、鹦鹉螺等收藏在家,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是一种向别人炫耀的本钱。3.把野生动物当宠物。鸟、龟鳖、蛇、蜥蜴等养在家里,那是相当与众不同的,那是相当酷的。4.食用。穿山甲、巨蜥、熊掌、鸟、龟、蛇、蛙等,都是人们餐桌上见到过的动物呀!
岂不闻:在全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形势下,违法猎杀野生动物的现象仍屡见不鲜。例如,2020年3月4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森林公安民警发现在雁翅镇山上有人设下近百个猎套,猎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2020年3月6日,黑龙江省林区公安局方正分局得到线索,辖区星火林场居民王某非法猎捕黑熊,随后民警在其家中查获熊胆、紫貂皮及狩猎用的“钢丝套”十余个……
马可馨:野生动物非法贸易在近年已成为世界上最严重的跨境有组织犯罪之一。随着贸易全球化的发展,日益便利的通讯、交通、航运也让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路线扩展到了更多国家和更多物种。
郝老师:野生动物携带大量未知的病原体,当其存在于野外环境未跨界传播时,人类可以与之保持安全的距离。但野生动物贸易,尤其是非法的野生动物贸易,急剧加速动物携带的病原体传播、重组,为滋生新的病原体提供温床。野生动物贸易供应链和消费环节大大增加了从业者和消费者感染人畜共患病,尤其是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刘欣怡:人类正在为不尊重自然,付出沉重的代价。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一定意义上,就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报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比如,非洲人最爱吃野生动物,尤其是在农村,像猩猩、猴子和蝙蝠都是他们主要的狩猎对象。如此这般,非洲大陆成了很多病毒的温床,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多次从丛林走向村庄,最后走向城市。
郝老师:为什么会存在食用或贩卖野生动物的现象呢?
王子墨:贩卖野生动物虽然违法且危险,但一旦交易成功,就能获得很客观的经济收入。
李妍泠:在有些人眼里,野味是一种价值符号,它稀缺、昂贵,能区分阶层,能吃到就是有身份的体现。也有不少人沉迷于“以形补形”“越野越补”的古老执念,将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水中的野生鱼类,悉数化作盘中餐、腹中物。
郝老师:野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野生动物也携带大量病原物,是新冠肺炎的可能传染源。食用野生动物是造成非法猎杀野生动物的重要原因。那么,保护野生动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向志远:我们应该从小就培养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像平时常见的麻雀、青蛙、蜗牛等小动物,它们和我们一样,有着各自的生活、成长轨迹和朋友圈。我们尽量不要打扰它们,也不要人为地去圈养它们。如果看见有人欺负小动物,要及时制止,告诉其动物会疼,因为它们也有感觉。遇到受伤的野生小动物,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在它们饥饿难耐时,为它们送上力所能及的食物,送上我们的爱心,它们也会懂得感恩的。
马可馨:不要贪图一时的口福而去吃烤鸽子、烤麻雀之类的小吃;更不要贪图新鲜刺激,去尝试“活吃”或将动物以更残忍的方式屠杀后做成的“饕餮”。
王子墨:发现有违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违法经营、运输、贩卖、加工、制作和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行为的,要及时向森林公安机关举报,做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李妍泠:呼吁周围人一起保護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和人类共生在地球家园,同样享有生活在地球的权利。动物们属于人类的朋友,守护它们就是守护整个自然生态链,就是守护人类自己。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
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决定》明确规定,凡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明确禁止猎捕、交易、运输野生动物的,必须严格禁止;全面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猎捕、交易、运输在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
随后,全国各地接连出台更坚决的措施,对禁止食用、交易野生动物做出更明确的规定。我国正式进入全面禁食野生动物时代。
《人民日报》:
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法律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除了在法律层面规制非法交易和滥食等违法行为,《决定》还倡导社会各方面在移风易俗上共同努力。不论野味是否新鲜美味,抛开法律的因素,在现代社会,滥食野味就是不文明、不健康、不道德的表现。从长远来看,应从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层面入手,引导公众摒弃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新华社:革除猎杀野生动物陋习
在许多老百姓眼中,野生动物和他们自家饲养的家畜没有区别,这种观点不改变,猎杀野生动物行为就很难根除。更有一些人缺乏法律意识,除了捕杀保护性野生动物外,还私自圈养野生保护动物,用于食用或贩卖,这都需要从观念上加以纠正和改变。
《光明日报》:
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在全球深度互联的趋势与背景下,潜伏在野生动物体内的病毒与细菌有了更多的传播机会和易感人群,塑造出全新的人类疾病图谱,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复杂而深远的负面影响。痛定思痛,为预防重大公共卫生风险,我们必须将防范的关口前移,彻底革除一些地方一些人行之多年的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因为,保护野生动物,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就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地球家园,就是呵护人类自己。
《瞭望》:
高度重视野生动物保护问题
非法利用野生动物现象仍然存在,既有执法不力的因素,也有立法本身的原因。后者应引起更高程度的重视。这其中,保护范围过窄,人工繁育制度不完善,名录制度不健全,关于禁止滥食野生动物的规定模糊不清,以及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都亟待在进一步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过程中进行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