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杨光伟教授历史画创作的教学方法

2020-10-20 06:02王娣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摘要:创作课是美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集所有基础训练之后的综合提升。学习所有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创作,美术作品的独一性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学习的难度,课程作业能否参加校外的专业展览也是检验课程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杨光伟教授每学期指导的教学作品多人次入选校外展览,证明了他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笔者作为杨教授的学生,受益颇多,现对其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历史画;历史画创作;历史画创作教学;美术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28-03

一、历史画的地位和意义

自从有绘画以来,画家面对各种表现对象时,就出现了各种绘画题材。如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等等。在中国,按绘画题材来源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不管怎么分类,在现代艺术产生以前乃至今天,不管是绘画界、还是整个社会对绘画的评价,历史画的地位最高。从法国卢浮宫、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包括西方其他各个重要博物馆典藏的作品中可以证明这一点。

自古以来,绘画艺术都有一个赞助体制,中世纪以前的赞助者,主要是王公贵族、皇家、国王、宗教机构。他们决定了画家所表现的内容,从他们的角度来看,绘画的任务,就是能够颂扬统治的强大,炫耀战功,表彰统治者的德行,宣扬宗教信仰或者是赞美灵魂救赎。这也是历史画成为各个画地位最高的隐藏原因之一。回顾历史画的发展进程,可以明确历史画的地位,仍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近年来,由中宣部、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代表政府拿出了巨额的资金,在全世界征集优秀画家创作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记录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时刻的绘画,也可以证明历史画地位的重要。作为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服务于社会,为社会贡献他自己的绝学,那么历史画包括历史画教学,就应该是所有课程门类中重中之重。

二、历史画创作的准备工作

历史画创作是集所有基础学科于一体的高级课程,需要各系统的知识支撑。以下简述各前期准备的知识储备。

(一)历史观

从中国的遗留下来的各种历史典籍文献资料看,历史记载有其独特的特点,作为一个非专业研究历史的学生,只是用绘画形象去表现历史的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历史判断和历史选择的能力决定了我们怎么去看待历史,选择历史,表达历史的态度和立场。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都是官家修史,在传统的专制中央集权社会中,官方严禁民间或者个人记录修改撰写历史,所以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献只有官史和野史。并且从唐太宗开创了执政者干预审查历史记录文献的风气以来,中国的历史,其真伪和细节,事实和想象有很大的出入。

用当代历史观看,历史画不仅仅是画一些显而易见的人和事,生活中的小人物的点点滴滴也是一个有价值的。就如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反映当时民间的市井生活,其形象记载成为很多现代历史学家的参考。历史如果只是在纸本上记载下来,对后来的生活没有产生任何的影响和启发,这是死的历史。历史要被后人铭记、谈起、论述、讲解、记载、传承,这样才能把一段死的历史变成一段活的历史。这也是我们去研究历史画的意义所在,艺术家是用形象在记录、转述历史。也可以说,艺术家是在用视觉形象在重新谱写历史,作为一个画家,就应该清楚所描述的那个历史时段人物的服装、衣饰、发型、动作,礼仪,气候变迁、地形面貌、商业水平等社会百态,这才不至于犯一些低级错误。

历史观还体现在我们选择的对象和题材,它是歌颂式的,记录式的,还是启发式的。做事要用一种历史态度去对待,进行慎重的选择,而绝不是留下烂摊子,甚至留文化垃圾去毒害子孙后代。“亩产万斤”的历史笑话在当今不应该在有良心的学生手上再次发生。

(二)文化观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文化(Culture,is an umbrella termwhich encompasses the social behavior and norms foundin human societies, as well as the knowledge,beliefs,arts, laws, customs, capabilities and habits of theindividuals in these groups.),这个可以从中、西方的词典,分别找对文化的阐释。简单地说,围绕人生产生活所有的事、行为状态、心理,大到一个国家的外交,小到一个人的吃喝,都可以成为文化。中国有酒文化、饭桌文化、茶文化、紫砂壶文化、厕所文化等衣食住行文化。文化是一个种族、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在长期适应自然过程中与自然妥协,与他人进行妥协最终和谐共生而形成的一些基本的习惯。可以看出文化有精华有糟粕,当谈到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的时候,要有一个警惕,这是精华还是糟粕。只要这种文化现象没有上升到文明的程度,都是糟粕。

如非洲是整个人类的摇篮,很多人类学家撰写了无数的论文,证明现在所有的人类都是从非洲出发,并走向全世界。在白人殖民者没有到达非洲之前和撤离非洲以后的今天,非洲的文化建设和文化遗产,有多少是可以“让非洲文化走进千万家”的精华,这值得每个人思考。

文化还容易和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传统道德扯上关系,文化一旦和这些扯上关系,就由一个文化学、社会学、人类学的简单问题变成一个非理智的政治行为,最终会产生不理智的后果,应该十分警惕这个现象。在创作历史画的时候,特别是历史画要涉及到大量的文化现象、文化事實时,如何取舍、如何褒扬、如何贬损。这体现了作画者的个人良知和学识水准。优秀的艺术家不要去做“掉格”的事。

(三)艺术观

从整个人类的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看,艺术是上层建筑,是少数人欣赏的活动,不是必需品。但人在满足基本的基础生存要求以后会转而寻求精神上的慰籍,在这种前提条件下,我们来谈艺术才是贴切的。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对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人讲道德良知是无效的。所以在创作历史画的时,要树立正确的艺术观。艺术是为精神服务的,我们可以把社会中的每个人变成精英,而不是要让“我”的艺术降低品格的要求去迎合、去适应最底层没有解决温饱的人的需要,那是不现实的。所以艺术观就是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

长远来看,西方经典的历史神话题材往往都是直击人性的,比如大卫的《萨宾妇女》(油画,385×522厘米,卢浮宫收藏)它的历史背景,大家耳熟能详。萨宾城的妇女在面对自己的丈夫、孩子、父亲、兄弟时左右为难的境地。暗示了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人都会处在这种两难选择之中,这也是艺术能够引起观赏者共情的效果和功能。一件作品不能引起共鸣、共情、反思,不能让观众在他的面前停留,这件作品是失败的。

(四)本体语言研究

我们有了好的想法时,怎样用恰巧的表达手段阐释出,并且能让对方乐意地接受,这是一门智慧和技巧,原始社会中如果一个野蛮人摘了一朵玫瑰和一个拿了兔子的人同时去竞争一个爱人,其结果会截然不同。这个故事说明我们面对不同的观众与不同的投资方,要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在听懂的基础上再超越,你的作品或你的行为才是成功的。

作为画家,画家的本体语言就是形象,利用形象去诉说和表达,把视觉形象留存在所有人的心目中。艺术学院成立的目的,包括各个学科训练的基础,就是让普通的人掌握怎样去诉说形象语言的技巧、技法、技能特点的这样一个研究机构。我们的所有基础学科都是围绕创作来设置的。最终目的是选择什么样的技巧来传达形象。一台电脑,如果我们要执行一个命令,在电脑的程序上绝不会只有一条途径,假如这条途径出现问题,电脑会报废,但事实上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达到控制它的目的。

学校课程的设置,有多样的表现语言、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相当于修房子,选择泥土,选择砖瓦,选择石头还是钢筋混凝土?这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你的价值判断。绘画也是如此,历史画创作更是检验学生掌握绘画本体语言的最直接的一个判断方式,一个人掌握多种语言是有必要的,但在和人交流的时候选取恰当的语言是明智的。在创作过程中,最忌讳把所有武艺都用在一张画上。作为一个正常人,解决问题,总会选择最捷径、最简单的一种方式去做。这是人的生存本能地要求。做历史画创作也是这样,不是故意把事情弄复杂,显得自己水平高超,而是用最直接,最贴切、最简洁的方式来解决,来表达形象,这样才是有效的。

三、历史画创作的过程小结

(一)教师的作用

好的老师,可以利用他的学识帮助学生节约大量的时间。学生面对浩瀚无际的知识空间时,没有判断力和选择能力。优秀的老师,会根据需要培养的目标去选择人类最精华的文化和最有价值研究方向推荐给学生,免除学生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好的老师清楚一个问题的方向、边界、突破点在哪里。学生的优势是精力好,身体好,有干劲,缺点是经验不足,有劲无处使,好的老师和好的学生相互配合可以产生大量的优秀作品。

(二)学分制的特点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孔子式的“问答”,是柏拉图式的“不停追问”,或释迦牟尼的“说法”。新中国建立以来,全盘学习前苏联的教育模式,采用课堂教学灌输填鸭式,这可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培养大量开动机器组织生产的接班人。随着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教育系统又大量的引进欧美的教育方式,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近20年来彻底引进学分制。

学分制的假设前提是学生都是目标明确好学的,有独立思考能力独立判断能力,成熟的、有内在冲动的、渴望知识的学生。学分制主要是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有限的课堂时间用于师生之间的对话和针对问题而展开的一种互动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都有优势和局限,就看选择的倾向性在哪里,学分制的优势在英美是显而易见的,其培养了大批具有创造性的、有能力的人才。目前个各高校采用的就是学分制,面对不同基础教育阶段过来的学生时,学分制教学有可取之处。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优势。

(三.)学生成材的规律

一个人是否成长成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家,特别是独立的历史画创作的艺术家,是有判断标准的。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乃至于思想都是可以教授的,玄奥的哲学思辨可以传授,只是不同的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传授的方式有细微的变化,医学中心脏可以移植,视网膜移植使失明的眼睛恢复光明,这些高精尖的技术都可以通过课堂传授。相对来说,用画笔来描绘世界的技巧和方式就显得更小儿科。

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思想的自由、人格的獨立,价值判断、审美倾向都可以传授和培养,可以纠正和改变。教学方案的设计,就是围绕培养一个正常的、合格的艺术工作者的目标而设置的。

作为教师,如果仅仅是满足于达到基本的底线要求是很容易的,但有良知的有责任的老师总是会超越这个目标,所以很多老师都有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快乐和欲望,个中奥秘就在于此。

四、历史画创作学习的要点

(一)庄严、崇高的形象塑造

恢弘、磅礴、大气、苍茫,精、气、神,视觉震撼,这是历史画,特别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基本要求。历史画创作一般说来画幅都比较大,籍里柯的《美杜莎之筏》在卢浮宫占据了一整面墙的面积(高491厘米,长716厘米)。大卫画的很多历史画在卢浮宫要占据三分之一的展厅,这是古典时期对历史画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国的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最终通过的作品画幅都非常巨大。但太大的画幅会带来许多附加的问题,比如对人物形象的组织,技巧画面处理,中间需要填充的物件、场景、细节,这些非常这考验控制整个局面的能力。

(二)至精致诚的画面品质追求

历史画不同于简单的宣传画,把它放到博物馆、展览馆,创作者和投资方都希望这件作品流芳千古。它代表了这个时代人类思想文化最顶尖的结晶,所以在画面中,对每一个细节的推敲,从绘画技巧的品质要求到最终呈现的画面效果,都是有极高的要求的。这种历史细节的把握,涉及到历史学、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当时的气候、文化、服饰、建筑、经济、器具、器械乃至于家具、食物、植被、地形、地貌、季节、时令等等具体而微的小细节,比如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对当时维米尔生活的阿姆斯特丹,市井百态的高度逼真的还原堪称楷模。所以历史画创作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一个团队的力量,涉及到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历史档案等方方面面的知识,所以做历史画创作要多交流,从各个细节上去进行推敲,避免发生常识性的错误影响整个作品的品质。

(三)气氛的控制

历史画不是一个简单的图像记录。历史画存在的理由,是绘画作品呈现出来的静态的、固态的、凝固的美,永恒的美,整个画面情绪情感意境的传达。这是摄影录像所不能取代的。照相机发明以来,就改变了绘画的历史和绘画的主题乃至于技巧。绘画想要不被取代,想要有自己独立存在的理由就要研究它不被其他媒介手段所取代的存在的价值的部分。

(四)艺术家个性化地体验和个性化地表达的重要性

画家创作的作品是独一无二的,设计可以无穷复制,绘画是创造出一个假想物,设计是制造出一个实物。艺术学校教育最大的弱点就是班级教育,全班同学都接受同质化的知识内容。从知识的传播角度来讲,有利于信息和知识传播,但是从艺术家培养的角度来讲,只能培养艺术工作者而不能培养大师。这反映在新闻报导中,很多新闻记者写的稿子,换个时间换个人物仍然实用,用一种概念化的、概括性的、公共性的语言和模式去报道生机勃勃的新闻现场,这也就是经常被我们政府和政党所批评的“高级黑、低级红”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作为画家一定要戒除这一点。

所有的大师都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从技法技巧,思想境界各个方面都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所以做历史画创作时,我们作为学生一定要去研究,根据自己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现有的手段和自己的体验,戒除一种公共性的、概念性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作品才是独特的吸引人的。

(五)大师气度

创作者要有大师气度,有大师的品格、技法材能和大师的修养。我国台湾地区画家刘国松从20多岁就想成为一个大师,从学生时代作品就不走寻常路。在50岁就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所有人都尊称他为大师。从他的作品看,确实是具有了大师的风范,可谓名致实归。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理想的模样,第一取决于理想的模样是什么,第二,是否找到了正确的路径,第三,周围的朋友、师长、同道是否鼓励、赞美和帮助。课堂教学中好的老师要善于发现有潜力的学生,去鼓励他、赞美他、帮助他让他成大师。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普通人,做事的风格和做事的格局与他的追求有关。只要心怀成为大师的理想,作品自然就会有大师的气度。教育的意义在于从教者要去帮助那些想变得更优秀的人。而不是把大量精力浪费在装睡的人的身上。

五、艺术教育有它独特教育的方式

艺术教育不同于其他的人文学科,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培养模式。如果是培养一个杰出、优秀、伟大的人。我们可以从米开朗基罗的培养模式来提供思考和參照。美帝奇家族当年抱着培养大师的目标,聘请了一批学者,为他们招收了二十多位小学徒。他们开设了语言学、逻辑学、几何学、建筑、修辞、神学、诗等等大量的学科课程,而艺术上聘请的这个雕塑老师每次和他见面就是对话聊天,经过两到三年的时间后,米开朗基罗就成为了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一个知识渊博、学识有独特见解的一个学者性雕塑家。在此之前,他只学习了不到一年时间的绘画。在20岁左右时,他的盛名就被教皇所知道并强行征招到罗马,在23岁左右就被那个时代公认为大师,这可以看出大师是可以培养的。

中国传统的私塾教育也产生了很多优秀的人,比如说“三苏”(苏洵、苏轼、苏辙)同中状元,这个美谈也证明了针对性教育的重要性。

从这里面可以总结出几个经验,第一,想培养大师首先老师就要接近大师或学识渊博气度格局都很高的人,“名师出高徒”也说明这一点,一个绘画界的无名小卒是培养不出伟大人物的;第二,大师更多是通过精神的侵染和启发,不停的反复逼问式训练,通过言语语言逻辑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思维。我们的基础教育和基础教育选拔的方式采用了一种机械化、标准化、模式化、标准答案这种方式,对于大规模培养劳动者切实可行,但要培养一个拔尖的、一个时代的引领者是不够的。通过标准化答案训练出来的人要改变成一个具有大师格局的人才,需要老师付出极大的精力去训练他。所以艺术学科的最好的方式,在基础部分可以采用机械的训练,在思维层面的训练必须是一对一的对话式、对答式、启发式才是有效的。

六、历史画教与学的注意事项

(一)注意隐和显的关系

画面形象、画面组织、形象、轮廓、颜色、线条等构成因素的处理方式不是像杂货铺一般。艺术的最高境界在于隐藏,通过隐藏发现不同的解读方式,这才是一种高明的处理手段。正所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理也在于此。

(二)作品的大师气象格局和修养

这个是必须有永远关注的,随时要提醒是自己作品是否具有这些因素。

(三)结构意识

画面的结构意识无处不在,从单个的形象到整体的布局到空间的区分,颜色的铺陈都要注意结构。这种结构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分布更是从思想上精神上的统筹安排。

(四)组合意识

当我们面对历史现象的时候,它是丰富的、庞大的,面对一处风景时,风景的很多元素并不美而通过画家的组合,提炼以后就比现实美。历史记载、历史原貌、历史传说不是等同的,故事永远比现场精彩。所以画面的组合选择决定你整个画面的成败。

(五)抽象意识

抽象在中国是缺失的,整个现代艺术也好、当代艺术也好,抽象、抽象意识、抽象思维、抽象处理起决定性作用。画面中哪个地方实,哪个地方清楚,哪里模糊,这都是抽象意识的具体呈现。

(六)大师鲜明的特点

这个特点就是符号,一定要有意识去注重自己的符号。塔皮埃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有“十字架”这个符号。笔触、构成、色彩使用习惯、人物形象塑造等,都可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

(七)时空关系

我们画历史画的目的是激发人通过历史事件反思当代生活,甚至影响到未来人类发展,所以要具有有正确的时空观。哪些可以选择哪些可以舍弃,这个是建立在一定的价值判断立场上的,正如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强盗、樵夫、武士、武士妻子的叙述是不同的,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和价值判断上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陈述。艺术家都是带有充沛情感的人,让艺术家站在一种冷冰冰的现场去陈述是不现实的。艺术作品感染人是艺术家利用他的情绪来感染人,所以对于这种时空观的选择要反复思考慎重使用。因为这种共情会代代的传承感染下去,如果不能传承感染和引起共鸣。那这件历史画也该走进历史的尘埃回归到库房。

(八)设计意识

设计无处不在,人生可以通过设计,作品更是通过设计产生的。艺术是高度情绪化的产物,很多人觉得艺术创作是一个情绪化的过程,其实艺术创作非常理性。要一步一步的经过设计和实施,从我们以上的所有内容论述可以体现出一点。一切生活都可以是创作,但是怎么设计它变成一种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这取决于艺术家的才情脱离掉一种低级趣味的审美观来提供的精神食粮。

七、阅读的重要性

要成为一位杰出的人,仅依靠课堂的时间是不够的。课后需要大量阅读各种人类文明的精华来充实自己的精神,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阅读的质和量、广度和深度,决定他成长的速度和方向。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4年10月15日.

[2]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日;5月23日.

作者简介:王娣(1999-),女,四川泸定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美术学2017级,学士学位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学,发表论文2篇;通讯作者:杨光伟(1970-),男,重庆忠县人,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教学,综合材料绘画创作与教学,论文与作品获奖多次,出版专著7部,发表论文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