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业是大学生实现就业的重要途径,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 如何推进大学生创业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对其创业意向进行了统计分析,就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从大学生自身、金融机构、学校及家庭层面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 创业意向
一、引言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提出,创新创业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也成为了高职院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已成为拥有丰富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的创业主力军之一。高职院校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比赛也为大学生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成为职业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境。基于此,本次调研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该校大学生创业意识及创业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此次调查采取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通过问卷星自编创业意向问卷,问题涉及创业意图、创业偏好、创业支持等,包含单选题与多选题,泳衣考察分析。调查对象为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学生及近一年毕业的学生,专业偏向于经济管理类。本次问卷通过二维码形式发放,共回收问卷214份,其中有效问卷214份。
三、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问卷调查男性占29.44%,女性占70.56%。由于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偏向商贸旅游类,女性学生比例以远高于男性,因此此次问卷调查的男女比例是适当的。问卷调查中大一学生占35.51%,大二学生占28.5%,大三学生占21.5%,毕业近一年学生占14.49%。
(二)大学生创业主观因素分析
1.大学生创业意愿
在“您的大學毕业后的首选目标”这一问题中,调查对象选择就业的概率为57.01%,超过半数。选择自主创业的仅为12.62%。可见在高职学生的认知中,直接就业仍是主流选择。
为了解各年级学生的毕业后目标,笔者对“您的年级”和“您的大学毕业后的首选目标”两道题进行了交叉分析,通过交叉分析发现,各年级到毕业,选择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23.68%、9.84%、6.25%、0%。大一学生对于创业抱有较高的热情,随着年级的升高,为自主创业的意愿在递减,且毕业近一年的学生已完全没有了创业的意愿。究其原因,大一学生对于创业积极性较高可能是由于学校的就业教育课程和各种创业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相比之下,大二、大三学生更加了解到创业的风险与困难,出于现实,就业成为了主要选择,其次为学业深造。已毕业近一年的学生大多数因为已经就业或已在读本科,基本已无创业意愿。调查中,笔者发现调查对象认为创业的最好时机是上学期间和工作几年后,分别占到了33.18%和43.93%,但据“您的大学毕业后的首选目标”这一问题的调查情况,毕业近一年的学生实际上已无创业的打算。这说明毕业生虽有创业意愿,但碍于现实原因却没有付诸行动。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曾经有创业想法的人在调查中占到了62.62%,现在正有此想法的占到了26.64%。但实际创业过的只占到了16.36%。为进一步了解有创业想法的调查对象是否创业过,笔者对“创业想法”与“是否创业”进行了交叉分析,发现曾经和现在有创业想法且已经付诸实践的人占到了30.41%(21.64%+8.77%),达到了三分之一。调查对象的实际创业情况比较乐观。
综上,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直接就业仍是主流发展方向,选择自主创业者仍是少数,且大一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最高。有创业意愿的高职大学生占到了六成,这六成人中有三分之一都已开展过创业活动。可见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还是较高的。
2.大学生创业自身认知
高职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是否会参与到创业行动中以及创业的成功性。
在题目“您认为创业是为了?”中,掌握自己命运、让自己和家人有保障、自我的成就感、拥有金钱和财富成为主要目的。分别占到了71.5%、60.75%、59,35%节57.48%。在调查中,有42.99%的调查对象为根据个人能力来选择创业方向,35.05%会根据兴趣爱好进行选择,16.82%会根据所学专业进行创业,而听从亲友建议的只占1.87%。这说明大多数创业者都是理性的,会合理分析自身优劣势,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择创业方向。调查还发现,如果选择创业,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中首先会考虑的因素是盈利性和创新性。可见大学生认为创新已成为创业中较为关键的一环。
通过上述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是比较客观理性的,有明确的创业目的,懂得将自身优势与创业方向相结合,并且十分注重创业过程中项目的创新性。对自身正确的认知有利于提升日后创业的成功率。
(三)大学生创业客观因素分析
1.创业融资
在调查中发现,在问题“您认为创业的最大阻碍是?(多选题)”中,选择最多的为“缺乏资金”,占到了77.57%。由此可知创业资金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主要因素之一。创业融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了创业能否顺利开展。
在各种融资形式中,大学生优先选择的是个人储蓄、亲友投资或借款,其次是合伙融资和政府资金支持。造成这种选择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学生缺少从其他渠道获得资金的相关能力,且难以达到融资标准。同时,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目前的新型融资渠道也不甚了解。在新型融资渠道中,大学生比较了解的是天使融资和租赁融资。对于买方信贷、典当融资等其他融资方式不甚了解,这极大地限制了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获取。
在“您认为解决目前大学生创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多选题)?”一题中,调查对象认为银行和政府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分别占到了71.5%和61.68%。但在实际融资过程中,银行融资门槛较高,政府支持力度有限,这极大地制约了大学生的创业融资,使他们在创业初期更难获得充足的资金。调查对象在选择融资方式时,更多的会考虑融资渠道的安全性、低利息和便捷性。
综上,高职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资金的来源是最为重要的问题。由于大学生融资渠道的狭窄,使其很难安全便捷的获得创业资金。大学生在融资过程中更偏好政府资金和银行的融资支持,虽然二者安全性较高且利息低,但较高的限制和门槛使其便捷性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要。因此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只能寻求亲友的帮助,这也为融资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2.创业教育与实践
学校的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未来创业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指导学生的创业实践,帮助学生在创业准备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调查中发现,在题目“所在学校是否为学生组织过创业方面的培训,是否参加过此类培训?”中,49.07%的学生并不清楚学校是否有创业培训,参加过的只占到了13.08%。可见学校对于创业培训课程的宣传还有待加强。
虽然学校在创业培训方面宣传还不够,但创业实践活动的效果较好。目前的创业实践活动主要是各类创业比赛,学生对于创业比赛的积极性较高。在调查中,根据题目“您在大学期间是否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可以看到有38.79%的调查对象参加过创业实践活动,占到了将近四成。
综上可知,学校在创业实践活动较为丰富,且吸引了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助于以后创业的开展。学习开设了创业培训相关课程,但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创业培训只是针对少部分学生,普及度还有待提升。
3.家庭支持
通过前文分析,大学生的创业资金大多来自个人储蓄及亲友支持。可见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创业与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家人对于大学生的创业是比较支持的,有31.78%很支持自己子女的创业活动,63.08%的家人对于子女创业的态度一般,只有5.14%反对。这可能是由于目前创新创业氛围的影响,使得大多数家庭对于创业持开放与支持的态度。
在题目“您认为家人的意见对你的影响是?”中,认为很重要和一般重要的分别占到了37.38%和58.41%,认为不重要的只占4.21%。可知大学生创业者对于家人的态度十分看重,这将影响他们是否开展创业活动。为进一步了解家人的支持与反对对创业大学生的影响,笔者对“家人对创业的态度”与“家人意见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交叉分析,发现当家人对大学生创业持支持或反对态度,大学生认为不重要的为0,可见大学生对于家人的态度十分看重,这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决定。
综上,家庭的支持与否对于大学生非常重要,家人的支持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其创业的开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1.主观因素——创业意愿较高,自身认知明确
对于高职大学生来说,直接就业仍是主流发展方向,选择自主创业者仍是少数,但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较高。高职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认知是比较客观理性的,有明确的创业目的,懂得将自身优势与创业方向相结合,并且十分注重创业过程中项目的创新性。对自身正确的认知有利于提升日后创业的成功率。
2.客观因素
(1)创业融资难度大,亲友融资成主流。高职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狭窄,很难安全便捷的获得创业资金。大学生在融资过程中更偏好政府資金和银行的融资支持,但较高的限制和门槛使其便捷性远远不能满足大学生创业的需要。多数大学生创业者只能寻求亲友的帮助,这也为融资带来了更多的困难。
(2)创业教育普及性待加强。学校在创业实践活动较为丰富,且吸引了大部分学生参与其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锻炼,有助于以后创业的开展。学习开设了创业培训相关课程,但宣传力度还远远不够。创业培训只是针对少部分学生,普及度还有待提升。
(3)家庭支持对创业影响显著。大学生对于家人的态度十分看重,这将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决定。家人的支持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物质支持与精神鼓励,更有利于其创业的开展。
(二)对策建议
1.自身层面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增强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通过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同时要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工作兴趣对知识进行有选择的主动性学习,进行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自我培训。
2.金融层面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政策。金融机构应该站在服务创业大学生的角度,延长贷款期限,简化服务手续,提高政策的可操作性。同时,可以以政府为主导,促进商业银行与高校进行合作,建立互动申请机制,降低银行风险,方便大学生融资。同时,国家应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新型融资方式,如租赁融资、典当融资、应收账款融资、天使融资等,拓宽融资渠道。
3.学校层面
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学校可以将创新创业课程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与学生专业相对接,设置符合人才培养需求的创业课程。同时,利用智慧职教等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创业培训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创业知识需求。
加强创业师资队伍建设。对所有教师尤其是授课教师进行创业教育,在授课过程中渗透创新创业思维,引导学生创业激情,在课程讲解上将创业案例与知识讲授相结合,将创业教育贯穿在全部教学环节中,促进学生创业素养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建设校内校外两个师资队伍,在理论和实践上更专业化的指导学生创业。
4.家庭层面
发挥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作用。在物质上对子女的创业活动进行资金支持,在精神上对子女进行教育鼓励。家庭成员特别是学生父母应该紧跟时代背景, 及时了解国家出台的相关创业政策, 熟知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职。
参考文献:
[1]温毅娴,廖颖,唐金带.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衡阳地区高校的调研数据[J].高等农业教育,2019(05):53-59.
[2]李丽,白东清,谭照君,徐海龙.关于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调查与研究探讨[J].大学教育,2019(11):24-27.
[3]王林雨,张阳.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向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无锡市的实证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02):50-54.
作者简介:陈映薇(1990-),女,汉族,湖南祁东,教师,硕士研究生,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