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疫情之下的地摊经济

2020-10-20 03:23张秀美袁勤沁
商情 2020年40期
关键词:商贩疫情经济

张秀美 袁勤沁

【摘要】多年来,“野蛮生长”的小摊小贩一直是城管们的主要工作对象。不得不说,清理摊點规整了市容,却也让城市街巷缺少了一丝烟火气。今年两会带火“地摊经济”,不少城市陆续松绑,释放经济发展最大活力。基于此等情况,本文以地摊经济的背景为基点,阐述其对经济的影响,从而综合分析地摊经济发展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地摊经济 疫情 经济发展

一、背景

2020年入春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态势不容乐观,国内食、游、购、娱等行业遭受重创持续低迷,无法满足大众的就业需求。就业与民生已然成为当前分化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5月27日,中央文明办明确在2020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不再将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中央同时顺应人民呼声,逐步释放政策红利,从地摊经济切入,拓宽就业渠道。目前,各地逐步“不再一律封杀马路摊点”,而是“有序开放马路摊点”。

二、对经济的影响

(一)缓解就业压力

疫情之下,纵观全球经济万象:贸易与投资萎靡,金融市场动荡,经济全球化逆流……中国在国际不确定不稳定经济大环境下谋求发展,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而此时地摊经济强势崛起,成本低、门槛低,有足够的空间吸纳剩余劳动力,对于谋求生计的低收入群体十分友好。不少摆摊者升级成为“室外经营者”,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了燃眉之急。

(二)刺激拉动消费

个人收入的差异带来消费层次的差异。危机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超前”消费与“月光”消费的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从消费者的角度考量,地摊经济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让市民有了更多选择,有效降低其生活成本。以蔬菜为例,在地摊经济被允许之前,一筐蔬菜从田间地头开始,往往要经过好几道中间商,流通、运输、贮存、分拣等费用使其在超市上架时已经是商品流转后环环累加的价格。而在地摊经济中,生产直接对接消费,城市周边的农民进城将蔬菜直接运送到市民的菜篮子中,既便宜又新鲜,满足市民对价格与质量的双重需求,一定程度上节约生活成本,缓解了消费压力。

(三)优化资源配置

如果说大中型市场满足的是中高层消费者的生活需求,那么地摊经济则满足低收入群体的生存需要。一场疫情冲击让不少交易活动受到波动,货物积压、产品滞销,不少生产厂商甚至面临倒闭的窘境。地摊经济则不失为厂家处理滞销商品及残次品的一种渠道。可以想见,这些商品如果出现在商场极有可能降低消费者的好感度,而出现在地摊中,也许就是低收入群体的最佳选择。此举满足了不同层次群体的需求,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创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人间烟火,最抚人心。以食、游、购、娱为主的多元化地摊经济与民众多元化的生活需求相契合,为城市增添不少动能。地摊经济不仅仅关乎民生和就业,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包容、活力、宽怀的直接呈现。只要合理规划、因地制宜,那么雅俗共赏、独具特色的地摊市集将会展现巨大的吸引力,助推城市旅游购物消费。

三、地摊经济发展问题及建议

(一)环境卫生

从地摊的发展历程来看,环境卫生问题一直是城市治理的痛点。油污油烟肆意排放,降低周边空气质量;部分摊贩和消费者缺乏足够的环境意识,甚至将废弃物乱扔乱倒。尤其在疫情尚未得到完全扼制的大背景下,加之摆摊区人流集中且量大,卫生管控措施不到位将会是一个巨大隐患。在这一方面,如何兼顾市容市貌光鲜亮丽与地摊经济持续长远发展,如何落实疫情防控与环境卫生措施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商品质量

摊点中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又因价格低廉,赢得了不少消费的喜爱。但是其中不乏以次充好的产品,损害着消费者与同行业竞争商贩的利益。需要明确的是,地摊绝不是那些无法通过正规渠道销售的廉价劣质商品的集散地。如果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地摊经济热度,而让假冒伪劣商品拖了后腿,就会让地摊经济畸形发展。政策松绑了,责任却不容松懈。监管部门仍需重视,要加大对假冒伪劣食品的打击力度,净化地摊经济经营环境。

(三)交通管理

一般来说,居民区、学校、医院附近这些人员密集且人流量大的地方是报摊设点的首选,摊贩们分布在道路两侧,吸引消费者集聚。由此也带来了交通堵塞、车辆混杂等问题,更为严重的还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

(四)城市治安

地摊经济刚刚起步,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提升。一方面,在配套设施、管理制度、工作方法上难免有漏洞,摊点的运行与维护往往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与财力,这些治安管理成本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商贩与城市管理者之间可能存在摩擦,甚至出现商贩对城管大打出手的情形,与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背离。

四、地摊经济发展建议

(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策略,城市的地摊经济是否可行、怎样施行,还需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把握红线,拒绝盲目跟风。此前,一张北京“地摊地图”流出引发热议,后经证实为谣言。北京市重申,地摊经济并不适合北京,对于市民反馈的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将交由城管部门依法处理。

治大国如烹小鲜。城市治理也是如此,需要有关部门立足实际,精准施策,久久为功。作为国家首都,近些年来,北京一直以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为战略目标。不可否认的是,疫情打乱了当地原本的生产生活秩序,部分市民将摆摊设点作为尽快挽救损失的“捷径”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北京这样的特大型城市来说却不能是一种良策。

(二)放管结合,规范引导

围绕地摊经营在环境卫生、商品质量、交通管理、城市治安等方面带来的系列问题,不能片面地判定它好与不好,那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两难处境也不是大众所希望看到的。我们要做的,是在为地摊经济松绑过后探索“放”与“管”的动态平衡,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有效规范引导商贩摆摊设点,既不落窠臼,又慎终如始。当然,盘活一方地摊经济,单靠政府部门远远不够,还需要商贩的自觉与消费者的监督,筑牢三重防线助推地摊经济焕发活力。

作者简介:张秀美,西华大学2018级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袁勤沁,西华大学2018级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

猜你喜欢
商贩疫情经济
疫情中的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奇葩粽子
开卷三笑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