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仁在大庆会战中的故事两则

2020-10-20 02:45:26供稿大庆油田公司工会
工会信息 2020年14期
关键词:开钻全队钻井队

◆供稿/大庆油田公司工会

提起马德仁,在当年会战队伍中无人不知,大家都称呼他马队长。他的锻炼成长和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是与他带领的1202钻井队到大庆后,在会战中创立更高标杆的业绩分不开的。

当年,1202钻井队从玉门到克拉玛依,从川中到大庆石油会战,经受了一个又一个的考验。他们坚决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迎着困难不断成长。按马德仁的话说,成绩和荣誉的取得,是党的辛勤培养和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及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援的结果。

领导一声令下,马德仁带队赶赴新油田

1959年秋,一个振奋人心的喜讯——松辽发现大油田,传到各个油田,传遍全国。当时在新疆克拉玛依日夜奋战的马德仁钻井队的全体职工都为这一喜讯的传来欢呼、跳跃。他们摩拳擦掌,巴不得有那么一天能到松辽大油田去战斗,去显身手、做贡献。

1960年3月,新疆石油管理局领导向全队职工传达了石油部的命令,决定让队长马德仁、支部书记韩荣华带队代表新疆局到松辽参加石油大会战。命令一下达,他们就立即整理行装出发。经过几天几夜的长途跋涉,4月1日晨,这支具有光荣传统、闻名全国的钻井标杆队到达新的战场。当时天还没亮,几十号人下了火车就一齐挤到萨尔图火车站小小的候车室,由于天气寒冷,他们人挨人、人靠人地互相取暖。天亮了,马队长派人去找指挥部,其他人上街吃了点面条。8点钟左右,会战指挥部派来3辆解放卡车把他们拉到星火牛场,全队职工卸下行李,马队长分配大家打扫牛棚。用马车去拉羊草,然后把羊草铺在地上,搭起一个大通铺。按1、2、3、4班,一个个排号就位,就这么住了下来。在头顶青天一顶,脚踏荒原一片的艰苦环境里,全体职工能住上牛棚就感到满足,没一个人有怨言。

然而,几十号人吃饭成了大问题。开始队里没有食堂,在老百姓家搭伙,每顿是苞米面窝窝头加咸菜,非常艰苦。马德仁队长看到全体职工大都是年轻小伙,饭量大,吃不好怎么参加会战呢?于是千方百计想办法自己建食堂。马队长领着大伙首先把一个猪圈打扫干净,砌上炉灶,接着找星火牛场的两名家属帮助做饭,把队上食堂建了起来。

吃、住问题解决了,全队职工要参战,可是钻机还未到。钻井队没有钻机就等于战士没有枪,怎么上战场?全体职工求战心切,马队长心里更急。为了稳住队伍情绪,马德仁、韩荣华一商量,决定向解放军学习,搞好工农关系,在等钻机的时间,为老百姓做好事。全体职工响应支部号召,主动为老乡打扫院子,替牛场刨粪,被群众称为“戴铝盔的解放军”。

马队长和韩荣华还研究决定,利用这一时机,在全队集中进行一次战前动员,讲清大庆会战的形势和意义,号召大家克服困难,艰苦创业,保持荣誉,在大庆会战中再立标杆。同时,马队长又到先开钻的钻井队取经求教,了解当地打井特点,学习各队的先进经验。在一次职工大会上,马队长提出,面对各路英雄相会,要经受各种考验,并向全队职工提出要求:全队要一条心,一股劲,努力实现高速度、高水平,保持井队荣誉。并在全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赶铁人”的群众运动。

4月中旬,井位定了,马队长带领大家挖水池和泥浆池。由于地冻,一刨一个小坑,工作量很大。但他们不怕难,不怕苦,硬是起早睡晚地搞突击,做完钻前土方工作。听说钻机到了(是国产钻机,编号1202),马队长高兴地跳了起来。立即组织全队人马兵分两路,一部分在火车站装,一部分在井场卸。很快把钻机和辅助设备搬到井场。会战初期,汽车、吊车、拖拉机很少,大家不等不靠,没吊车,就挖卸车台,硬是像铁人那样靠人拉肩扛把钻机安装起来。接着,他亲自到调度室联系,要来打钻用水,拉来钻井工具器材。经过几天几夜的战斗,钻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马队长带领的1202钻井队,在新油田会战的第一口井开钻了,会战指挥部的领导来井场检查工作,鼓励他们安全钻进,取得好成绩。马队长当场表示:“请领导放心,我们坚决完成任务。”

吃睡在井场,一心为了多打井,打好井

从第一口井开始,每口井从搬家安装、开钻、完钻、固井、完井、再搬家,马队长都寸步不离井场,亲自指挥战斗。他像一个永不疲倦的指挥员,日夜战斗在前沿阵地。为了提高钻井速度,他根据现场地层情况,分别采取钻井措施。钻井中出现什么问题,他及时爬上钻台进行处理。发现钻机声音不正常,他能准确地判断出是啥问题,然后立即帮助司钻进行处理,大家都称他是“经验丰富的钻井专家”。

马德仁是个粗中有细的人,善于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改进工作,不断提高钻井水平。

打第一口井时,由于对地层不熟悉,指标、措施不好订,他就发动职工边打井边注意了解地层情况,然后,根据地层情况订出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这口井打完后,他又发动大家进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明确新的奋斗目标,使队伍思想统一,情绪高昂。1597井固井出现了事故,马队长立即发动群众,查思想,查工作,揭露矛盾,找出问题,他带头整改,从事故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后固井再没有发生问题,而且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提高钻井速度,马德仁住在井场,动了不少心思。以前打井打深了就不敢用清水钻了,怕井喷,影响钻井速度。带着这个问题,他在井场召开司钻会,围绕提高钻井速度这个问题发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经过讨论,思想解放了,以后每口井采用在标准层深度以上用清水钻井,大大提高了速度,创造了月“三开三完”“四开四完”直至“六开五完”的纪录。

在人力组织上,过去搬家四个班一齐上,人力施展不开,耽误休息,干不出成绩。针对这个问题,马队长提出两个班搬家,两个班休息准备开钻的措施。在搬家前,铺平道路,挖好泥浆池、水池。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这样,使工作有条不紊,既保证了工作重点,又保持了正常休息。结果创造了当日搬家、当日开钻的新纪录。在钻头使用上,不断摸索,掌握了不同地层使用不同钻头的技术,大大提高了钻头使用效率,加快了钻井速度,为全队夺标杆、保荣誉创造了有利条件。

会战的日日夜夜,不管刮风下雨,地冻天寒,马队长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当时,井场离住地很远,饭都是炊事员送到井场。每次吃饭,马队长总是替司钻、副司钻工作,等大家吃完饭他才吃。有时候,饭送少了,他宁肯自己不吃,也要先让工人吃饱。在会战紧张的日子里,他很少回队部睡个安稳觉,始终顶在井场。当钻井工作进入正常,他疲倦得不行了的时候,就把头伏在膝盖上闭闭眼,或者躺在钻杆上睡一会儿。听到钻机声音不正常,马上起来跑上钻台去处理。

一次,由于寒流袭来,气温突然下降造成泥浆泵上水管线冻结。钻井的血液是泥浆,泥浆不能循环,钻井就无法进行,不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将影响钻井进尺,影响当月任务的完成。在这紧要关头,马队长毫不犹豫,破冰跳进泥浆池清理上水管线的莲蓬头,棉衣被泥浆浸透,成了冰的铠甲,他硬是坚持奋战几小时,直到故障排除,他才离开井场去换衣服。

队长以身作则,带头吃苦在前,就像无声的命令,鼓舞、鞭策着全队职工。工人们说,干部都这么拼命干,我们还有啥说的。当时,1202队打井多,工作量很大,个别人感到比其他队干的活多,又脏又累,想调离这个队,但一看到干部、工人们的干劲,都感到这个先进集体无比温暖。老工人刘正魁说:“说真心话,要是有一天叫我离开这个队,我还舍不得呢”。

猜你喜欢
开钻全队钻井队
我国首口万米科学探索井开钻
化工时刊(2023年3期)2023-03-18 20:10:50
我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
钻井队成本控制现状及主要途径探析
归侨钻井队一箭三雕
每期一照
我国第一口干热岩科学钻探孔正式开钻
地球学报(2015年4期)2015-03-29 02:42:22
敬呈大庆1202英雄钻井队
中国火炬(2014年9期)2014-07-25 10:23:22
我国首个超千米煤层气项目开钻
中国煤炭(2011年8期)2011-02-14 19: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