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仕庆
【摘 要】目的:设计与制作一款头部引流管固定带,探讨其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留置头部引流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并留置有头部引流管的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共有36根头部引流管,实验组患者共42根头部引流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引流管。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制的头部引流管固定带进行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移位及管道折叠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道移位、管道折叠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头部引流管固定带较传统方法优势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外科;监护室;头部引流管;固定带
【中图分类号】R47.7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1--01
研究表明[1],近30%的颅脑损伤患者会在发病后出现躁动症状,这与患者脑组织、脑神经受损有关。躁动是指精神及运动兴奋的一种暂时状态,表现为肢体的不规则运动、高度烦躁、非计划拔管等表现[2]。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我们常对患者进行四肢或躯干约束,但是头部约束尚没有很好的方法。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如重型颅脑损伤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术后头部都会常规留置引流管,目的是引流出颅内残留的血液、冲洗液,而引流管的妥善固定在术后护理中其中至关重要的作用[3]。头部引流管通常仅在经皮处以缝合线缠绕稍作固定,当患者躁动或剧烈摇摆头部时极易发生管路折叠、移位甚至脱落,如何加固头部引流管的固定是临床护理的难题。笔者设计的一款头部引流管固定带对此类导管的固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制作
1.1 材料
选取起绒面材料、魔术贴、弹力网、针、线。
1.2 制作方法
头部引流管固定带由头圈、网套、固定器和下颌固定带四部分构成。使用起绒面料制作一个宽度约为3cm的头圈,头圈以魔术贴相连,可根据患者头围大小调整。头圈顶上有一半固定弹力网,在A点固定于头圈上,B、C两点根据需要以魔术贴与头圈相连接。头圈周围有数个引流管固定扣,两侧为两个“Y”形下颌固定带,亦采用魔术贴相连。头围固定带、下颌固定带可根据病人的头围和下颌长度调节,固定器可根据管道的位置、数量进行增减和移动。见图1。
1.3 使用方法
護士站于病人右侧:
①将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自患者枕后,沿着头部绕至患者前额用魔术贴固定。
②将两根下颌固定带避开耳朵固定于下颌。
③根据患者头围及面部大小调节固定带,松紧度以伸入一指为宜。
④根据引流管的数量和位置将固定扣粘贴至头围固定带上。
⑤将头部引流管与皮肤缝合端呈“U”形固定于固定扣中。
⑥避开引流管位置,粘贴B、C两点,固定头部敷料。
2 临床应用
2.1 对象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3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64例,术后均留置头部引流管。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共有36根头部引流管,实验组共42根引流管。
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4例,年龄42.31±72.14岁。试验组男24例,女8例,平均年龄36.84±76.32岁。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意识状态和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方法
两组病人头部引流管均采用经皮处缝合线缠绕固定,在管道距皮肤缝线5cm处缠绕白色医用胶布并做好标识,班班交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对头部引流管进行固定。护士每2h松解一次固定带并观察皮肤受压处情况,发现异常及时调整,必要时可暂停使用。
2.3 观察指标
管道上的胶布标识处伸入或脱出超过1cm即为移位。管道发生完全或不完全打折,有可能引起引流不畅即为折叠。非计划性拔管包括患者在转运途中或医疗护理操作不当导致管道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病人将管道拔出。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实验组患者头部引流管发生移位、折叠及意外滑脱率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4 讨论
4.1 传统头部引流管固定仅仅是经皮处缝合线缠绕固定,患者躁动、搬动、更换体位时易出现管道的折叠、移位和意外滑脱。患者头部敷料无法得到有效固定,因为头部有留置引流管不利于传统头套的使用,头部敷料易松脱。
4.2 使用头部引流管固定带可以对头部引流管起到二次固定的作用,当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管路位置改变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增设一个半固定网套,可以有效固定头部敷料,避免敷料松脱。引流管以“U”形固定于头圈外围的固定扣上,可有效减少管路打折的发生,且固定扣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下颌固定带设计为“Y”形,相较于杜鹃[4]等的设计,能够避免压迫患者耳朵,固定更为牢靠。头圈和下颌固定带开口处均以魔术贴连接,可根据患者实际需要调节大小,避免过松导致固定效果差,也避免了过紧对患者皮肤造成压迫。
4.3 该固定带采用棉质透气材料制作,安全舒适。
可拆洗、消毒,反复使用,制作简单,取材方便,适宜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涂畅.保护性约束临床路径护理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躁动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2018,27(5):103.
詹炜丽.分级护理在ICU躁动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9(15):257-258.
尹婷婷,张华华,仲美华.高度可调的头部引流袋固定架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7):98.
杜娟,陆银,陆静.头面部引流管固定带的研制与临床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4):3002-3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