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报道的创新与发展

2020-10-19 22:16丁进芳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与发展新媒体时代

丁进芳

摘要:法治新闻融合了社会性、可读性、故事性,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新闻题材。但是随着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式微,法治宣传报道也面临着创新与发展的难题。本文就法治报道如何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实现突围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法治新闻:创新与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以终端数、点击率、上网时长等充满生机的数据状态存在着,这些数据中包含了受众的思想、情感、趣味、修养、期望、理念等生动的因素,是一组有灵魂的数字。使用与满足理论最能解释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使用媒介是主动的,也是有目的的,他们希望借助媒介来满足自己对各类信息的心理需求或社会需求。他们不再是一些被动的、等待传者通过媒介用信息来装满的容器,而是带着明显的需求目的来寻找信息的。

一、全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

1.报道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突显媒体特色。

针对法治事件,往往会有权威机构召集新闻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通过统一渠道来发布相关信息,同时也会给媒体发通稿来进行宣传,不免就会出现各家媒体针对同一事件的稿件相同或者相似,作为受众而言,就会出现审美疲劳,从而影响对媒体自身以及作者作品的看法,若类似的同质化报道较多,长此以往,受众者就会丧失对媒体自身的信心从而降低关注度。

2.文章内容枯燥乏味,报道难以引起读者共鸣。

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数不胜数,但在写文章时又不能过多运用法律条例,否则就会造成文章内容枯燥乏味,因此如何写好法制类新闻报道就显得难上加难。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与其所学专业对口的,同样,法治新闻媒体人也有此种情况,其深厚的法律知识以及随着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事物等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获得。其以前自身所储备的信息面已不能适应当前变化发展的社会,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报道所策划的选题不会引起读者共鸣。

3.新媒体平台仅是对传统媒体文字简单的输入输出。

很多传统媒体已经认识到以流量取胜的新媒体传播方式的优势,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当下活跃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以及抖音等平台,但这些新媒体平台的运营并没有发挥出各个平台自身的优势,而仅仅是对传统媒体文字做了简单的输入输出,并没有根据不同新媒体平台来做相应调整。

二、新媒体时代下法制新闻报道的策略创新

1.科学合理地利用新媒体

对于报纸法治新闻的传播工作而言,其发展必须与新媒体密切结合,通过新媒体这一有效渠道,使受众广泛参与进来,从而扩大法制宣传的范围。一个有效的举措就是在手机客户端播放互动性强的法治栏目,通过各种方式,如微课、微信群等,聘请高资历的专家学者等在线答疑,给有法律需求的人们提供免费的服务和帮助,开展实时互动。同时,可以通过微信社交平台促使人们学法和用法,最终实现普法。

《天津政法报》“天津卫APP”对于案例也加强了主题化的策划报道,例如《套路贷,“贷”你倾家荡产一一全国首审“套路贷”涉黑案公开宣判》这一稿件地策划中,不仅写出了“套路贷”案件的基本情况及危害性,还将公诉人复杂的办案历程以及作案团伙的发家史详细地描绘出来,特别是“无尽恶循环,借款5万元赔套百万房”“团伙揭秘,手段残暴作案疯狂”等情节的复杂性如小说一般抓住了读者的眼球。就这样,精心策划之下使得报道内容集中、主题突出,又有具有新闻性,这便是法制类报纸与新媒体相结合形式下信息整合的妙处所在。

2.提供深层次的阅读体验

新媒体传播形式的改变,改变了读者对信息阅读的体验,尤其是碎片式阅读,使事件被分割成点状。如何巧妙地把“点状”新闻还原成读者爱看的新闻篇章,则需要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包装。

就内容而言,一定要触及事件的本质或者核心。法治新闻需要不断地进行层层深入的挖掘和解剖,从多角度、多侧面对案情背后的社会成因、社会环境、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因素等进行剖析,以冷静、客观的理性思维去探析事件发生的症结,对其中涉及的法律条款、审判程序的法律知识作理性解读。形式上要对文字、图片、视频的运用恰到好处,讲究艺术性的呈现,给读者以视听的新感受,适应现在新媒体传播的方式。

3.以点带面,增强服务意识

在运用新媒体进行法治宣传时,对执法依据、司法程序、案情分析、定罪量刑、适用法律、裁判法理等内容的解释要体现专业性、精准性,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充分感受到公平正义。所以哪怕是制作一个短视频,也要在法律术语、法理精神、适用法律等方面拿捏准确,不能为了点击率而满足于浅薄的娱乐;要以专业的深度去为群众解惑,为民众普法。对于普通商业类自媒体来说,如何精准地释法、准确地运用法言法语言说法理,更是需要下足功夫。

例如齐鲁晚,报周一至周五,每天都有两个《日子》版,重点处理各种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案例,进行集束整合归纳,成为读者维权的宝典,社會反响较好。可以说,只有注重受众体验,增强服务意识,才能培养受众的阅读习惯,并形成阅读期待与依赖,法治新闻的普法作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深入人心。

三、结论

法治新闻报道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同时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注重新媒体报道的优势。媒体要正确地使用互联网进行法治新闻的传播,对大众进行正确的法律观念引导。从法入手,弘扬社会正能量,增强社会大众的法治意识,实现社会法治化,这才是法治新闻报道的使命所在。

猜你喜欢
创新与发展新媒体时代
互联网浪潮中银行国际业务的创新与发展
传承民族文化,教学“真”的美术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