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枚岩路基填料级配对路基性能研究

2020-10-19 08:29魏佩顺
关键词:风化含水率路基

魏佩顺

(郑州市公路工程公司 郑州 450000)

0 引 言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地与山谷相互交错,高速公路大多采用桥隧形式.修建桥隧时产生的大量弃渣,若随意弃置,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1-2].将桥隧中的弃渣填筑路堤,既可有效解决路基填料运输问题,又可保护环境、降低工程造价.广甘沿线含有大量千枚岩,主要由绢云母、石英组成,其强度低、风化程度不同、抗变形能力差,以及水稳定性差,千枚岩与普通硬质岩石在力学工程特性有较大差异[3].如何采用千枚岩填筑路基,对控制路基强度、稳定和变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刘新喜等[4]研究发现风化软岩压实性较好,CBR随压实度提高逐渐增大,可用于填筑路基.郑明新等[5]通过研究软质千枚状板岩矿物成分、耐崩解性、力学强度,以及击实特性,认为风化软岩填筑路基具有可行性.卿启湘等[6]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软岩路基应力、应变特性.熊跃华等[7]研究了粗颗粒含量和含水率对泥质千枚板岩击实特性影响,建议路基施工含水率控制在12%.毕冉[8]研究了不同压力下千枚岩的破坏状态和级配变化.田鹏程[9]运用数理统计确定天然千枚岩颗粒级配,并研究了不同室内击实方法下千枚岩破坏状态.而千枚岩物理力学性质不一,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级配不断发生变化.鉴于此,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模拟现场千枚岩级配变化,确定合理的级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素千枚岩工程特性不满足路基填筑要求,采用水泥对其进行改良,研究水泥改良千枚岩填料的路用性能.

1 千枚岩工程特性

1.1 千枚岩物理性质

取自路堑开挖现场,根据其风化程度选取了二类代表性千枚岩,分别是微风化千枚岩A和强风化千枚岩B,见图1.

图1 千枚岩

由图1可知,千枚岩A的岩体较为完整,主要呈板状结构,岩芯多呈10~15 cm块状或柱状,锤击声不清脆,较易击碎;千枚岩B的岩体相对完整,多呈板状、块状或短柱状,岩芯多为4~10 cm的块状,夹杂有3~4 cm的碎片状,锤击声哑,易击碎.参照文献[10]测定千枚岩A、B技术性质,见表1.

表1 千枚岩物理指标

由表1可知,随风化程度加强,千枚岩颗粒密度和块体密度逐渐减小,含水率、吸水率,以及孔隙率逐渐增加.

1.2 千枚岩力学特性

1) 点荷载强度 风化千枚岩A、B点荷载强度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千枚岩点荷载强度

由表2可知,千枚岩强度与风化程度相关,风化程度越高,强度和软化系数越小.说明千枚岩浸水后,强风化千枚岩在水作用下较容易发生破坏.

2) 抗剪强度 对微风化千枚岩A垂直、水平节理进行直剪试验,试件尺寸为50 mm×50 mm×50 mm.千枚岩抗剪强度试验结果见表3.

表3 千枚岩抗剪强度

由表3可知,同一节理方向时,千枚岩天然状态φ和c均大于饱和状态,但相差不大,说明水对千枚岩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另外,相同状态时,千枚岩垂直节理方向的φ和c均大于水平方向,说明加载方向和结构面影响千枚岩抗剪强度.

1.3 水稳定性

参照文献[10],选用崩解试验和膨胀试验评价千枚岩水稳定性.

1) 耐崩解特性 对微风化、强风化千枚岩分别进行5次干燥循环崩解试验,试验结果见表4.

表4 千枚岩崩解试验结果

由表4可知,千枚岩崩解量随循环作用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而耐崩解性指数则逐渐减小.循环作用5次时,微风化、强风化千枚岩耐崩解性指数分别为90.8%,81.5%.

2) 膨胀特性 对微风化千枚岩进行膨胀试验,测试其轴向和径向膨胀率,实验结果见表5.

表5 千枚岩膨胀试验结果

由表5可知,微风化千枚岩径向、轴向膨胀趋势很小,基本保持原有结构.

2 千枚岩颗粒级配

2.1 试验方案

1) 室内破碎强千枚岩,控制最大粒径≤60 mm,对其进行筛分试验.试验结果见表6.通过改变含石量模拟现场千枚岩破碎状态下的级配,参照文献[10],采用室内重型击实试验分析级配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影响.拟含石量为30%,40%,50%,60%,70%和80%.含石量是指千枚岩粒径大于5 mm的颗粒质量百分率.

表6 千枚岩筛分试验结果

2) 对第一次千枚岩击实试件进行破碎,并二次击实;取最大干密度的千枚岩试件破碎进行筛分试验,评价其级配.

由表6计算可得,不均匀系数19.2,曲率系数0.7,属于级配不良.

2.2 击实试验结果

1) 一次击实 含石量对室内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的影响见图2.

图2 击实试验结果

由图2可知,随含石量增加,千枚岩最大干密度逐渐提高、最佳含水率逐渐降低;其中含石量为70%时,最大干密度最大,这是因为千枚岩中含有足够的粗颗粒形成骨架,又有较多的细颗粒填充于骨架之中;另外,当含石量越大时,细颗粒越小,千枚岩吸水能力降低,导致最佳含水率不断减小.因此,千枚岩最佳级配是含石量70%.

2) 二次击实 不同含石量千枚岩击实结果见图3,筛分试验结果见表7.

表7 千枚岩(含石量70%)筛分试验结果

图3 含石量-二次击实千枚岩最大干密度关系

由图3可知,含石量70%时,二次击实千枚岩最大干密度最大,与第一次击实结果相近.这说明含石量70%时,千枚岩级配良好,结构密实.

由表7计算可得,不均匀系数21.3,曲率系数1.8,级配良好.

3 水泥改良千枚岩

3.1 重型击实试验

对破碎千枚岩进行筛分试验,根据图2和图3确定级配组成,拟控制含石量为50%,60%,70%,80%.采用水泥对破碎后的千枚岩进行改良,并测定其路用性能.拟水泥剂量4%,5%,6%.击实试验结果见图4.

图4 水泥剂量-水泥改良千枚岩最大干密度关系

由图4可知,同一含石量下,随水泥剂量增加,水泥改良千枚岩最大干密度逐渐提高.含石量60%~70%时,击实效果较好,干密度较大.

3.2 CBR试验

研究水泥改良对千枚岩CBR值影响,拟水泥剂量4%,5%和6%,含石量分别为60%和70%,击实次数拟30,50,98次,最佳含水率下成型试件.CBR试验结果见表8.

表8 水泥改良千枚岩CBR试验结果

由表8可知,击实次数与含石量一定时,水泥改良千枚岩随水泥剂量增加CBR值逐渐提高;含石量60%和70%的水泥改良千枚岩,水泥剂量每提高1%,CBR值增加26.9%,23.6%.另外,相同击实功下,含石量60%水泥改良千枚岩大于含石量70%千枚岩,这是因为随含石量的升高,颗粒之间的空隙逐渐增大,水泥大多依附在粗颗粒表面,与细颗粒接触较少,从而导致含石量70%千枚岩CBR小于含石量60%的千枚岩CBR.

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分析水泥剂量对改良千枚岩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控制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采用静压法成型试件.试件脱模后,立即放入塑料袋内密封好,在标准的湿度和温度条件下养护7 d后,测试其无侧限抗压强度.拟水泥剂量4%,5%和6%,含石量分别为50%,60%和70%.试验结果见图5.

图5 水泥剂量-改良千枚岩无侧限抗压强度关系

由图5可知,含石量不变时,水泥改良千枚岩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水泥剂量每增加1%,含石量50%,60%和70%改良千枚岩强度约分别提高51.3%,31.6%,62.0%.另外,含石量60%千枚岩强度高于其他两个含石量的千枚岩,这是因为含石量70%千枚岩,骨架之间空隙大,细颗粒与水泥反应产生的胶凝物质作用不完全,致使其强度低于含石量60%千枚岩.对此,选择含石量60%,4%水泥剂量改良千枚岩既满足路基填筑要求,又经济合理.

4 结 论

1) 千枚岩随风化程度加强其密度、强度及水稳性逐渐降低,含水率、吸水率和孔隙率逐渐增加.

2) 通过对不同含石量千枚岩进行击实试验,含石量70%千枚岩时,两次击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最大.

3) 通过水泥改良千枚岩,击实次数与含石量一定时,水泥改良千枚岩随水泥剂量增加CBR值逐渐提高;含石量不变时,水泥改良千枚岩7 d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呈现递增趋势.

4) 选择含石量60%,4%水泥剂量改良千枚岩既满足路基强度要求,又经济合理.

猜你喜欢
风化含水率路基
直接估计法预测不同层凋落物含水率的适用性分析
市政道路路基质检与控制探析
千针万线草幼苗出土及生长对土壤含水率的响应
软弱路基加固处理设计探究
一种基于样本传播的图像风化方法
浅层换填技术在深厚软土路基中的应用
路基换填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实践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随风化作满天星——吴江涛诗词读后
级联型PID系统在加料含水率控制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