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在老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0-10-18 01:34于丽娜
甘肃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收缩期动脉血胆囊炎

于丽娜

(天水市秦州区人民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生活习惯及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人群饮食摄入及结构不合理 (例如过多摄入高脂肪和高蛋白食物),慢性胆囊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如何预防和治疗该病成为人们探讨的重要问题。慢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胆系疾病,多因急性胆囊炎治疗不彻底形成慢性细菌性感染或反流之膜液所造成的化学刺激所致[1]。但研究指出[2],慢性胆囊炎病例中为数较对的患者既往并无急性爆发病史,但因某种症状就诊或自行体检时被确诊为慢性胆囊炎,其主要病因包括胆囊结石、饮食因素、精神因素、感染因素、化学刺激等[3-4],胆囊结石可致胆囊管梗阻,进而引发炎性反应,久之形成慢性胆囊炎,因而为引发该病的主要原因。慢性胆囊炎患者中伴胆囊或胆总管结石者约占70%[5],称之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未伴胆囊或胆总管结石者占比较少,称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或与胆囊收缩功能下降、细菌感染、胆固醇代谢异常致胆囊组织增生肥厚、饮食习惯或胆囊缺血等因素有关,其症状类似“慢性胃炎”,因此易误诊,可致治疗迁延[6]。超声是慢性胆囊炎(尤其是典型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常用诊断手段,其价值已获得认可。由于胆囊壁增厚并非诊断慢性胆囊炎的主要依据,因此二维超声通过观察胆囊壁是否增厚诊断胆囊炎的误诊率较高,这就对超声影像学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的逐步应用,为人们观测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创造了理想条件。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对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诊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旨在为临床诊治该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确诊的40例老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二维超声检查提示胆囊壁≥3cm,患者因右上腹疼痛就诊,并有消化不良、厌油腻、腹胀等症状,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21例。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均确诊为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二维超声未见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脂肪餐试验提示胆囊收缩功能下降;③既往无肝胆肾胰及胃肠道疾病史。排除标准:①病毒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②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③胆囊区域严重粘连者。选取同期入院体验的8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有男21例,女19例,年龄60~82岁,平均(67.19±8.92)岁。对照组有男 22例,女 18例,年龄62~84 岁,平均(68.04±8.59)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超声检查

1.2.1 仪器

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U22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2~6MHz),受检者均空腹禁食水12h以上,次日晨检查。

1.2.2 检查方法

于术前24h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方法如下:①检查胆囊收缩功能:以常规超声检查胆囊大小,采用食用油煎鸡蛋后口服2个鸡蛋,1h后再次检查胆囊并评价其收缩功能。②测量肝动脉血流:探头置于右肋斜切面,显示肝门处解剖学结构,据血流频谱检测动脉血流,在定位基础上让受检人员屏气,取样点为血流最亮点,取得频谱后测量并详细记录肝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 (Vmax)和阻力指数(RI)。检查过程中受检者侧卧,常规扫查其胆区,检查病变胆囊大小、形态、厚度、胆囊壁光滑度、积液等情况,观察其内强回声大小、数目,评估肝外胆管通畅度、胆区超声影像清晰度以及有无胆囊粘连等。③胆囊动脉血流测量:受检者仰卧,显示并测量胆囊腔厚度、胆囊厚度及长宽径,探头置于右肋下切面,观测胆囊动脉血流,需受检者屏气,将取样点设为血流最亮点,取得频谱并测量血流收缩期 Vmax和 RI。

1.3 评估指标

①比较两组肝和胆囊动脉血管动力学参数(包括肝动脉流速Vmax和RI和胆囊动脉流速Vmax和RI);②记录胆汁透声情况(胆汁透声良好:胆汁无回声或发现有稀疏点状回声;胆汁透声差:胆汁近似回声,可见沉积物)、胆囊壁厚度、胆囊形态(分为正常、肿大和粗糙二种形态)和超声墨菲征(深呼气时无明显疼痛视为呈阴性,轻吸气时有明显疼痛且患者无法进行深呼吸则呈阳性)等超声声像图表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血流收缩期最大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等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予以t检验,胆汁透声、胆囊壁厚度、胆囊形态和超声墨菲征等计数资料组间予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二维超声下肝脏和胆囊表现

观察组中2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二维超声观察可见肝内回声增强增粗,部分病例有弥漫性网格状改变,其他19例肝内回声无异常。观察组胆囊平均大小5.90cm×3.22cm,囊壁厚度为0.33cm×0.59cm,正常对照组老人胆囊平均大小为6.77cm×3.30cm,囊壁厚度不足0.30cm。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

正常情况下肝动脉收缩期上升支有尖锐小峰顶,全舒张期处于基线以上血流波,胆囊壁内动脉血流正常情况下呈低阻力型血供,主要有收缩期上升速度快而下降趋于缓慢、波峰呈圆钝样和全舒张期处于基线以上血流波形等表现。

2.3 两组肝、胆囊动脉血流参数比较

观察组肝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胆囊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均高于正常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肝、胆囊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表1 两组肝、胆囊动脉血流参数比较(±s)

组别肝动脉胆囊动脉Vmax(cm/s) RI Vmax(cm/s) RI对照组(n=40) 42.48±8.70 0.64±0.09 17.11±4.58 0.73±0.01观察组(n=40) 49.51±5.79 0.77±0.16 29.89±5.56 0.81±0.02 t值 4.255 4.479 11.221 22.627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4 两组超声声像图表现

观察组胆汁透声良好率低于对照组 (P<0.05),胆囊壁厚病例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胆囊肿大率高于对照组(P<0.05),超声墨菲征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超声声像图表现比较[(%)]

3 讨论

我国现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在人口总数及住院患者中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老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患者也呈增多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早期诊治是提高其治疗效果和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但老年人机体功能衰退,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进而加大了老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难度。有学者指出,老年人不仅机体器官功能衰退,且多数保健知识匾乏,随着年龄增长易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阻肺等难治性疾病,这是引发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原因[7]。同时老年人各种条件反射减弱,对疼痛等症状的感知能力下降,加之老年患者运动量不足,易出现肌肉萎缩现象,一旦患病通常无明显反跳痛、压痛及腹膜刺激征等[8],因而加大了疾病的诊断难度。如何提高其诊断水平,及时给予针对性治疗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重要问题。

胆囊壁增厚与胆囊炎、慢性病毒性肝炎、肾脏疾病、胃肠道病变等多种疾病有关,同时胆囊壁增厚是超声诊断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重要依据,但无法作为唯一凭据,因而亟需采用更有效的诊断手段为该病的诊断提供新的图像依据,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服务。本研究显示,采用多普勒超声探查肝、胆囊动脉,可见其动脉血流Vmax、RI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观察组阻力指标升高更为敏感,这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9],提示当二维超声检查可见胆囊壁增厚且囊腔内无结石时,可观察彩超胆囊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这对于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既往相关文献报道,急性胆囊炎和胆囊恶性肿瘤流速均较慢性胆囊炎患者高,其中急性胆囊炎发病时其胆囊动脉血流可增高至36cm/s以上,可结合血白细胞增高、墨菲氏征阳性、发热症状等予以鉴别。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在胆汁透声良好率、胆囊壁厚病例占比、胆囊肿大率和超声墨菲征阳性率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提示彩超能较好的诊断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与正常胆囊,在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度方面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这与司锟等人的研究结论一致[10]。

综上所述,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猜你喜欢
收缩期动脉血胆囊炎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勘误声明
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有益作用研究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超声测定胎儿脐动脉血流诊断胎儿窘迫的临床研究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囊炎40例
调压方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阳亢络阻证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