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恒辉
摘 要:目前PVC的生产工艺主要是石油乙烯法以及电石法,中国缺油煤多等特点,导致我们国家的大部分PVC还是以电石法为主。笔者近期受理新疆、内蒙、四川的多家氯碱企业的授信,各主体均有自己的一些竞争优势,但如何抓住各氯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分析其未来盈利情况就显得尤为关键,本文旨在通过解剖氯碱企业的成本链条,把握行业核心竞争力的DNA,为类似授信项目审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氯碱化工;授信审查;成本对比
一、产业链条图
聚氯乙烯是通用树脂,在房地产、汽车、建材、家居等领域应用广泛,是重要的有机合成材料,是五大通用合成树脂之一,主要用于生产建筑材料(管材、门窗型材等)、包装材料、电子材料、日用消费品等。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加上PVC应用领域的拓宽,它已经广泛应用于塑料型材、管材以及医用输血管、输血袋、汽车底盘塑料防腐涂层、发泡拖鞋等产品的生产。
全球范围内PVC的产能虽然以电石法为主,但乙烯法的价格一般高于电石法,乙烯法PVC的价格对电石法影响较大。原油价格的涨跌对乙烯法PVC的生产成本的影响较大,从而简介影响整个行业PVC价格的变化。国内煤炭主产区的煤炭价格相对稳定的多。在新疆、内蒙古、陕西等煤炭产区,PVC企业大多建成了煤—电—电石—PVC—电石渣制水泥等一体化的产业链,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比较明显,是电石法PVC最有竞争力的地区。当原油价格低于55美元时,乙烯法有优势;当原油价格高于55美元时,电石法有优势。
从资源禀赋看,我国富煤少油;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频繁。种种因素都决定了乙烯法不可能成为中国PVC产业的主流。因此,未来我国聚氯乙烯的产能仍将集中在煤炭丰富、价格偏低的新疆、内蒙等地区。东部沿海地区依托原油进口便利、靠近烧碱市场的优势也将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二、电石法工艺流程
PVC行业的成本大致传导规则如下
约1.45~1.8吨的煤+70度电——1吨的兰炭;
约0.6~0.8吨的兰炭+3000~3500度电+0.9吨石灰石——1吨的电石;
约1.45~1.55吨的电石+0.75~0.85吨的氯化氢+400~450度额外电——1吨PVC
不考虑烧碱的生产氯化氢用电量,则:
生产一吨的PVC大概需要6500~7000度电,在考虑自备电厂情况下,按每度电耗煤308g~314g标准煤计算,用标准煤2~2.2吨,折5300大卡动力煤2.55吨~2.8吨。
生产一吨PVC大概需要(1.45~1.55)/0.8*(0.6~0.8)*(1.45~1.8)吨原料用煤1.73吨。
穿透看,上述传导公式可以简化如下:
有自备电厂基础上,一吨PVC相当于用:4.28吨~4.53吨煤(含原料用煤及动力用煤);
无自备电厂的企业,一吨pvc相当于用:1.73吨原料煤+6500~7500度电。
三、主要的觀点
基于上述成本传导因素,在其他变量相对稳定前提下,特别是原油价格维持稳定,各区域电石法生产企业成本比较优势体现如下:
在各厂家均有自备电厂基础上,新疆煤价与除内蒙外其他地区电石法PVC厂家采购动力煤价之间价差在250元/吨以上,与内蒙地区价差超过75~100元/吨以上,新疆地区才有一定能源优势。若考虑其他如人工、水费等因新疆区域较偏,成本有一定增加,则煤吨价差须进一步扩大,才能维持该优势。
对比历史的新疆动力煤、内蒙动力煤以及华东及西南动力煤价格,新疆PVC确实有一定的价差空间与优势,但对于内蒙地区,其优势并不十分显著,主要因用电量并不像电解铝那么高,且PVC价值也与电解铝差异较大,同时外销运费占成较大。
若对比无自备电厂的其他区域竞争者,按一般企业0.45元/度电,内蒙地区0.35元/度,新疆目前0.15~0.25元/度电(自挖煤成本0.15元/度,外购煤0.25元/度),则动力方面优势明显。
目前烧碱的综合电耗在2300-2700度电,单一从烧碱看,考虑运费、水费以及原盐采购等因素,新疆较四川、内蒙等地,并优势,但因烧碱生产中间产品氯化氢是PVC的原材料之一,故整体也分摊了成本。2019年受烧碱价格下降,新疆的氯碱企业利润收到一定的侵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