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通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疾病之一,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常出现反复自瘘外口流出少量血性、脓性等分泌物,使患者肛门具有潮湿、瘙痒,甚至湿疹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治疗肛瘘主要手段是外科手术,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虽然可达到较好根治效果,但其伤口较大,对肛门组织损伤大,术后恢复慢,可能会导致肛门功能障碍,不利于预后[2]。研究显示,肛瘘主灶切开联合间断开窗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慢等优点,逐渐被临床应用,且随着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三维超声逐渐应用于肛肠疾病中,为其精确治疗提供基础[3]。目前临床对其研究甚少,基于此,本资料旨在探讨肛瘘患者采用超声下肛瘘主灶切开联合间断开窗术治疗对其肛门直肠压力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7例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及实验组(47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5~75(45.32±2.65)岁;病程2~13(6.74±1.54)个月。实验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24~75(45.29±2.62)岁;病程2~12(6.69±1.57)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符合《痔、肛瘘、肛裂、直肠脱垂的诊断标准》[4]中肛瘘标准;②临床资料均完整;③患者对本次资料采集及阅览知情;④无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④合并结肠炎、结核等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给予传统肛瘘切开挂线术:医师将左手食指伸入肛内作为引导,探入探针,准确定位瘘道的走行及内口位置等,于内口对应的外口探入球头探针,或者在内口对应位置距离肛缘3~4 cm左右处,作一梭形切口,向肛缘伸展1.5 cm,切开内外口,将橡胶圈适当拉紧后固定于主管道上,将支管充分切开呈“V”形。利用刮匙将腐败及坏死组织等刮除,使用生理盐水或者双氧水进行反复冲洗,于患者肛内及创面填塞凡士林纱布,并加压固定包扎。术后给予常规抗生素干预3~5 d,预防感染。
1.3.2 实验组 给予超声下肛瘘主灶切开联合间断开窗术:术前首先对患者行三维超声定位,取患者截石位,检查前轻轻扩肛,于检查探头处套上消毒的避孕套,涂抹耦合剂,将探头轻轻插入肛门直肠,利用采集系统行图像采集。容积扫描过程中通过调节图像获得3个切面,获得数据后储存。给予患者全身麻醉,取俯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将探针经内口垂直探入最高点,作主灶切开,长度约为2~3 cm,呈15°~30°的“V”型,于内口及切口间挂浮线。将探针经肛瘘外口探入,沿着瘘道的走行方向,根据其长度设计2~3个开窗切口(长度约2~3 cm),每两个切口之间相距1 cm左右,将坏死及瘢痕组织等清除。坏死组织较大可扩大切口。术中创面进行彻底止血,在肛内及创面填塞凡士林纱布,固定加压包扎,术后给予患者常规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1.4 评价指标 (1)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疼痛持续时间、愈合时间;(2)比较2组患者肛门直肠压力:采用荷兰MMS公司提供的Solar GI多功能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测定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肛门直肠压力,主要包括肛管最大收缩压及肛管平均静息压。(3)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尿潴留、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2.1 2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持续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术前2组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患者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比较
2.3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有1例发生尿潴留,1例肛门失禁,总发生率为4.26%;对照组有2例发生尿潴留,1例出血,1例肛门失禁,总发生率为10.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6,P=0.292)。
目前临床治疗肛瘘主要手段是手术治疗,部分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可痊愈,但仍有部分患者术后存在复发风险,研究表明,手术成功关键在于准确寻找内口及管道。传统手术治疗方式是肛瘘切开挂线术,虽然具有一定疗效,但其去除病灶不彻底,且病程较长,术后易导致患者出现明显疼痛感,效果不佳[5]。无论选择何种手术方式,原则均为保护患者肛门功能,尽可能减少对肛管括约肌的损伤[6]。
肛瘘主灶切开联合间断开窗术是一种新型治疗肛瘘的方式,该种手术方式在内口相对应处的肛缘外作一切口,只切开主管道肛管直肠环以下部位,具有切口小且引流长等优点;此外,该种方式通过在主管道与支管之间等多处进行开窗对口引流,对肛门周围组织损伤小,可保留肛门括约肌,不影响肛门功能,最大程度减轻对肛门的缺损。通过主灶切开及间断开窗可有效避免常规术式创口大、疗程长、出血量多等缺点,利于保护肛门功能,改善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此外,该种手术方式术后形成的瘢痕较小,避免术后肛门畸形、感染、出血、肛门失禁等并发症发生[7]。目前临床评估肛瘘主要方式是核磁共振、常规超声等,诊断效果并不佳,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三维超声不断被临床应用,研究表示,超声下进行手术可保证手术效果。本资料结果显示,实验组疼痛持续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肛管平均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略少。分析其原因在于,肛瘘主灶切开联合间断开窗术保证两个开窗口之间保留1~1.5 cm距离,且挂一橡皮条,可在不影响创面引流同时减小创口,利于术后恢复,缩短患者疼痛时间[8]。此外,该种手术方式可减轻肛门变形,减少瘢痕组织,对肛门括约肌的功能具有一定保护作用,故其对肛门直肠压力影响较小。
综上所述,肛瘘患者采用超声下肛瘘主灶切开联合间断开窗术治疗,可缩短患者疼痛时间及愈合时间,保护肛门直肠压力,减少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