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红
结直肠息肉常见发生部位在结肠和直肠中,通常是以单个的形式分布在结肠与直肠,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的癌变概率也随之升高[1]。患者发生癌变的结直肠息肉临床表现为排便带血,且排便的颜色呈鲜红色,同时伴有腹痛、腹泻的症状[2]。随着内镜的普及及广泛应用,临床检查发现结直肠息肉疾病的准确度大大提高,通过内镜进行手术切除,具有创伤小、痛感低、并发症少等优越性,是治疗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手术方式[3-4]。内镜治疗手段有热活检钳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临床使用较多的是热活检钳切除术,但部分患者经其治疗后,术后并发生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术后机体恢复。而氩离子凝固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但两种手段的治疗效果临床报道较少,鉴于此,本资料通过采用内镜下热活检钳切除术和氩离子凝固术两种治疗手段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两种治疗手段对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8年8月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直径≤10 m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将实施内镜下热活检钳切除术患者75例纳入对照组,实施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患者75例纳入实验组。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46~71(61.41±8.26)岁;病程2~5(3.36±1.13)年;息肉直径1~3(1.24±0.48)cm;息肉分型:16例I型,37例II型,22例III型。实验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48~73(61.16±8.75)岁;病程1~5(3.29±1.32)年;息肉直径1~3(1.33±0.51)cm;息肉分型:18例I型,16例II型,21例III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2组患者皆为临床病理确诊的结直肠息肉癌变;具有相关手术指征;无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无肿瘤病史;未伴随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自愿要求手术治疗。排除标准:患有肠道晚期肿瘤疾病,肠道穿孔及感染严重;肠道肿瘤以往反复多次手术后复发;患者身体功能无法耐受手术。
1.3 方法 术前完善相关检查,手术前禁食,口服清肠药,并于术前8 h予以灌肠清肠。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方式,取截石体位,对照组实施内镜下热活检钳切除术治疗,麻醉满意后,将自购于奥林巴斯公司的型号为CF260AI电子肠镜于合适位置插入,将其镜身旋转至结肠息肉的5点钟方向,当息肉充分暴露于手术视野中,使用热活检钳完整的将息肉夹住,并将其上提并回拉,通电2~3 s时,将息肉切下,后观察创伤处有无出血和穿孔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观察组实施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术前准备同对照组,将同款肠镜插入患者息肉部位,并进行换气,后将氩离子导管放置于息肉3 mm左右处,将氩气流设置为2 L/min,将其功率设置为40 w,通电源,对患者息肉进行凝固治疗,每次3 s左右,息肉变为黄黑色为凝固完成,后观察无出血和气肿情况,无情况术闭。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记录治愈患者数和术后切口感染、出血、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治愈标准:术后随访,3个月后,经结肠镜检查,原息肉位置被新生粘膜完全覆盖,同时无息肉残留和复发。治愈率=治愈患者数/总例数×100%;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出血+血栓)/总例数×100%。
2.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2.2 2组患者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治愈患者数73例,占比97.33%,对照组治愈患者数71例,占比94.67%,实验组治愈率略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4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例(%)]
结直肠息肉大多是由肠粘膜炎症引起,食物对肠壁黏膜的刺激,或者是慢性病毒感染的情况均会导致肠息肉的发生[5]。肠息肉癌变的表现为排便伴有鲜血,排出的粪便颜色伴有鲜红色,大多患者伴有腹痛、腹泻的情况发生[6]。
内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也带动了内镜结直肠息肉切除术的广泛应用。内镜息肉切除术成为更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内镜技术可准确的检查肠道内的一般情况,提高结直肠息肉及癌变的检出率,还可进行手术治疗,内镜可以清晰的探查结直肠内的一般情况,明确肠壁及黏膜的炎症情况,对于结直肠癌变息肉的手术治疗方法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便是进行手术切除,结直肠息肉是肠黏膜上隆起的肉芽组织,分为瘤性与非瘤性两种,在临床治疗中最为常见的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率较高,严重情况下息肉病变可形成恶性肿瘤,因此对于早期诊疗发现的结直肠息肉应当进行及时有效的切除,防止组织向恶变方向发展,抑制病情进展[7-9]。本资料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手术用时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患者经内镜下热活检钳切除术与氩离子凝固术治疗,均有较高疗效,但氩离子凝固术可有效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且安全性更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大内镜下进行结直肠癌变的息肉切除手术时,可以利用内镜的高清视野下将息肉摘除,因此两种手术方式对息肉的治疗疗效均较好[10]。热活检钳术主要通过热活检钳将息肉夹住并提拉起来后,使用高频电切术,将息肉切除,具有一定准确性。但该手术方式具有一定缺点,可能会因术者操作不当,过度电凝,从而损伤肠管及肠壁,引发出血及肠穿孔,从而影响手术效果[11]。但氩离子凝固术是直接通过专用导管将氩离子送至息肉部位,对其进行凝固治疗,且其凝固的深度有一定自限性,因此可有避免术中出血、肠穿孔等发生,有效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12]。
综上所述,内镜下热活检钳切除术与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直径≤10 mm结直肠息肉均具有较高疗效,但氩离子凝固术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用时更短,并发症发生率更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