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动金融资本 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2020-10-15 07:33马明中
河北农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金融服务现代农业贷款

□文/马明中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对资金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成为现代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普遍共性。

现代农业面临金融资金支持短板

信贷规模不足。据省产业化办调查,我省国家级龙头企业贷款满足度在70%左右,省级龙头企业贷款满足度在50%左右,其他经营主体满足度不足20%,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率更低,不足10%。从农业企业获得贷款的期限结构看,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占90%,长期固定资产贷款仅为

10%。

抵押产品创新力度不够。传统的农村贷款业务,品种单一,主要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和担保贷款等,普遍金额小、期限短,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需要在时间、风险与价格上不匹配。贷款条件苛刻,农业有效抵押物不足,土地经营权、林权、农产品认证品牌等非货币化资产权证抵押贷款业务未实质性地推进,其它金融抵押产品开发与实践需求尚有相当距离。

多元化金融服务缺乏。直接融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等方面的金融服务供给较少。直接融资规模偏小,到2015 年我省从主板和创业板上市的农业类公司7 家,占省级龙头企业总数的1.2%,农业企业直接融资规模与农业产值占GDP的比例很不相称。期货市场在我省还处于初步认识阶段,尚未充分发挥作用,期货品种仅限于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农业风险保障水平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质量安全风险的产品较少,保障水平还处于保物化成本阶段,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尚不健全。

现代农业对金融服务提出新要求

近年来,农业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水平逐步提高,对金融支持服务提出了新要求。第一,融资信贷由季节性向大额长期化转变。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等催生金融需求多样化,促使贷款对象由农户向新型经营主体转变,贷款金额由小额分散向大额集中转变,贷款方式由小额信用向资产类抵押转变,贷款期限由短期向中长期并举转变。第二,金融产品由单一需求向复合多样化转变。现代农业的发展,产业层级多样、从业主体多元,经营复合性突出,决定了对金融服务需求已不局限于传统农业生产的单一融资贷款需求,也包括农产品定价、风险管理、资本化经营等多种需求。这要求金融产品从传统的存贷款,拓展到金融租赁、保险、期货、证券等大金融领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第三,金融服务由简单服务向网络信息化转变。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更多利用互联网等电子信息平台和手机银行等移动支付手段,向经营主体提供便捷化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帮助其实现有效的资金配置和风险管理。

撬动金融社会资本支持现代农业的对策建议

创新财政扶持方式,搭建融资平台,实现政府、金融和社会“三资”结合。一是建立农业投资基金。将政府用于农业的各项补贴直接转化为投资基金,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项目建设或产业发展关键薄弱环节进行投资。近几年争取在畜禽育种、农产品加工、畜禽规模化养殖、农民培训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二是建立股权引导基金,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通过对股权基金出资,将部分公信力赋予基金,在基金完成投资后,被投资企业往往可以争取到更大额度授信或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三是建立担保增信基金,实现政府与金融资本结合。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为企业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提供担保和信誉支持。这类基金承担部分担保和风险补偿功能,将政府资金放大一定的倍数贷款给企业,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四是健全农业“兜底”的保障机制。政府引导现有保险公司涉足农业保险业务,鼓励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增设机构,拓展业务,完善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体系。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保险+期货”模式,转移化解市场风险。加快客户需求导向型涉农保险产品创新,引导保险机构利用农村金融机构网络,开辟客户投保、续保及理赔快速通道,有针对性地开发一批农村客户用得着、买得起的保险产品,解决农业“风险高”的问题。

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扩大涉农服务覆盖面。一是完善农村金融网点建设及布局。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各涉农金融机构合理设置机构网点,尽快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兼顾公益性和盈利性,为现代农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的组织体系。二是培育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提升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水平,实行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行多县”和在经济发达地区“一县多行”并举,提升村镇银行县域覆盖面。

创新农村金融制度,助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结合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建设,突破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的瓶颈。十八届三中全会赋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抵押、担保等金融属性,意味着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成为可能。涉农金融机构应主动配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房用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土地流转权、宅基地、林权等抵押贷款,将固定在土地上的呆滞资金转化为流动的开发经营资金,激活农村“沉睡资本”,促使传统的土地经济社会向现代货币经济社会转型。二是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加大信贷投放。涉农金融机构应围绕特色农业、高端农业、设施农业、绿色农业、循环农业加大信贷投放,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以及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发展,使土地越来越肥,农产品越来越绿。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用金融力量释放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大对乡村旅游休闲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投入,支持特色旅游村镇发展、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产品,扶持农产品加工、农业仓储物流,从根本上激活农村经济细胞活力。

坚持创新发展理念,拉长涉农服务链条。一是加大综合化金融服务力度。涉农金融服务要由以信贷业务为主,向以信贷投放及增加更多非信贷服务转变,在为土地流转提供存、贷款等基础服务的同时,在人口密集的乡镇布设电子化设备,积极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在农村的运用,在财务管理、结算汇兑、整体上市、债券发行等方面,提供更便捷的金融服务,适当给予农村结算收费优惠,为发展现代农业加油助力。二是提供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涉农金融机构应针对农业产业链的实际,加大对新兴农业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点对点”的信贷扶持,而是形成链条式的物流服务流和资金流的双向循环。三是发展“农村电商+信贷”模式。农村电商、农产品定制等“互联网+”新业态成为连结农户和市场的重要平台,支持电商企业依靠平台积累的用户信息和大数据资源,帮助金融机构构建信用评估体系,奠定“农村电商+信贷”服务模式基础。

猜你喜欢
金融服务现代农业贷款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不断滚动贷款,同时减记债务:政府如何才能从破产中更快恢复? 精读
现代农业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