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刘奎,李坤,胡维昱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山东 青岛 26600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是治疗胰头、胆管下段、壶腹部及十二指肠肿瘤的经典术式,术后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1%~8%,病死率为11%~31%[1-2]。介入治疗和手术探查是PD术后大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3],但仍有较多治疗失败导致病人死亡的案例[4]。我院通过杂交手术(手术探查联合介入治疗)成功救治1例PD术后大出血的病人,现报道如下。
病人:男性,45岁,因“十二指肠肿瘤术后4年,反复黑便3 d”于2018年8月13日入我院。病人2014年11月因“壶腹部肿物”行壶腹部肿物切除术(病人拒绝行PD),术后病理示:十二指肠乳头中分化腺癌;术后病人因肿瘤复发导致上消化道梗阻、胆道梗阻,于4年内先后行胃肠Roux-en-Y吻合术及两次胆道支架置入术;2018年7月病人出现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感染性休克、急性肾损伤,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抗感染治疗后好转。3 d前病人出现黑便,伴头晕、乏力,为求进一步诊疗就诊于我院。辅助检查:2018年8月14日上腹部强化CT:十二指肠降段占位,肝内外胆管扩张,胰腺萎缩及胰管扩张,胆管支架置入术、PTCD术后;肿瘤学指标:癌胚抗原(CEA)5.62 μg/L,CA19-9为77.23 kU/L;2018年8月15日血常规:血红蛋白68 g/L。体检:血压102/73 mmHg,心率74次/min,体温36.8 ℃,贫血貌,PTCD引流管引流出浑浊胆汁样液,腹软,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叩痛。入院诊断:十二指肠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PTCD术后;胃肠吻合术后;胆道支架置入术后。
病人入院后嘱禁饮食,给予止血、输血等治疗,于2018年8月29日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性PD。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800 ml。术后病理示:壶腹部中分化腺癌(范围2.5 cm×2 cm),侵透浆膜达胰腺组织,侵犯十二指肠至黏膜下层,未累及胆管断端、胰腺断端、十二指肠断端及胃断端。神经侵犯(+),脉管癌栓(+)。2018年9月3日夜间病人突发腹痛伴晕厥,血压75/43 mmHg,心率135次/min,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体,考虑腹腔出血,于2018年9月3日急诊行局部麻醉下腹腔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近段分支近主干处见瘤样染色并造影剂外溢征象(图1)。由于出血动脉较细,大面积栓塞可能导致肠缺血坏死,介入止血失败,遂急诊行全身麻醉下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腹腔未见活动性出血,主刀医师遂将可疑出血点仔细缝扎,观察2 h无活动性出血后关腹。术后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浑浊液体,2018年9月9日查腹腔引流液淀粉酶为191 908 U/L。2018年9月11日病人突发腹痛,伴大汗、呕吐血性液,血压65/43 mmHg,心率133次/min,考虑再次腹腔出血,急诊行腹腔动脉造影术,结果显示:SMA近端分支造影剂外渗(图2A)。由于出血动脉较细、走行迂曲,介入止血失败(图2B),遂决定行开腹探查术。本次手术保留病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导管,并选在杂交手术室进行。术中病人腹腔脏器水肿明显,粘连较重,腹腔及肠道内大量血块,难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在快速补液维持病人生命体征的前提下,首先行术中DSA并对出血动脉定位。术中DSA提示近输入袢及胰肠吻合口周围区域的SMA来源的分支出血。探查见近胰肠吻合口处肠黏膜及胰肠吻合口活动性出血,用4-0 Prolene连续缝合止血。再次DSA,提示缝合止血处后方仍有活动性出血。打开胰肠吻合口,于胰腺后方区域可见活动性出血,用5-0 Prolene缝合止血。再次DSA,见出血停止。另行空肠营养造瘘,输入袢T管造瘘,胰腺外引流术,并于胰腺断面放置滴水双套管1根。
术后给予生长抑素静脉泵入、滴水双套管持续冲洗引流、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支持等治疗,保持引流管引流通畅,并行胰液、胆汁回输。术后1个月病人好转出院,术后3个月拔除胰腺外引流管及空肠造瘘管。
PD术后出血根据出血时间可分为早期出血和迟发性出血,根据出血程度可分为轻度出血和重度出血,其中迟发性出血主要来源于动脉出血[5]。多数学者认为,早期轻度出血以保守治疗为主,早期重度出血手术探查效果好于介入,而迟发性出血首选介入治疗[3, 6]。PD术后出血的介入治疗技术包括:血管内栓塞、覆膜支架置入、局部注入血管内加压素、球囊阻断等[7]。覆膜支架置入术适用于直径6 mm以上、走行较直的血管,在止血的同时可保证靶器官的正常血供,避免组织缺血坏死等情况发生;血管内栓塞止血快速、有效,但存在组织缺血坏死的风险。该例病人术后两次出血均为SMA分支出血,出血血管内径小,走行迂曲,超选介入栓塞未能成功,而大面积栓塞势必导致肠缺血坏死。有学者[4]提出,对于PD术后SMA出血,在无法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的情况下,应进行手术探查止血。此外,该病人两次出血均考虑与胰瘘有关,出血会进一步破坏胰肠及胆肠吻合口,加重胰瘘及腹腔感染,介入止血只可治标不能治本[6,8]。因此,手术探查止血是该病人唯一的生存机会。而根据我们的经验,术后大出血的病人因为血容量不足、出血动脉痉挛,术中探查时往往出血自动停止而难以发现出血点[9],加之腹腔粘连重、腹腔大量血块掩盖出血点、腔内出血等,进一步增加了发现出血点的难度,而盲目的手术探查则会增加副损伤。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怀疑动脉出血导致的PD术后迟发性重度出血,首选介入联合手术探查的方式止血:即一旦怀疑PD术后病人动脉出血,应立即运往具备介入手术和开放手术设备的杂交手术室,先行介入血管造影明确有无动脉出血及出血部位;对于明确动脉出血而介入下无法止血者,保留导管,行开腹探查术;术中通过造影定位出血点,外科手段止血后再次造影明确止血效果,避免止血不彻底或遗漏,同时减少过度探查带来的副损伤;此外,手术还可根据情况行胰腺外引流、放置滴水双套管等操作,从根本上解决出血原因,降低再出血风险。另外,对于介入血管造影阴性,而临床仍高度怀疑动脉出血者,笔者认为不能轻易放过,应在积极扩容、抗休克后,选择再次造影,并适当提高造影剂推送压力,可有效提高介入阳性率,避免因出血动脉痉挛导致假阴性情况的出现;对于反复造影仍阴性的病人,应按静脉出血处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保守治疗、择期手术探查止血或介入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途径止血。
PD术后大出血往往病情危急,情形复杂,主治医师需根据病人病情迅速做出判断并制定治疗策略。关于PD术后大出血的处置,已经形成比较系统的诊疗规范。但对于介入止血失败而手术探查止血又异常困难的情况,文献中并未详细提及。在本病例中,我们总结病人初次出血后止血困难的教训,于再次出血时采取了手术探查结合介入止血的方法,成功挽救病人生命。该病例让我们认识到一种新的有效止血手段:对于PD术后动脉出血介入止血失败的病人,手术探查结合介入的方法使止血更彻底、更有效,同时减少手术探查造成的副损伤。并且我们相信,此种“杂交手术”也适用于其他手术术后动脉出血的治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