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哲钟 越付非
“新媒体”主要指基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及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或通信技术的,具有互动性、融合性的媒介形态和平台。在现阶段,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及其两者融合形成的移动互联网,以及其他具有互动性的数字媒体形式。同时,新媒体也常常指主要基于上述媒介从事新闻与其他信息服务的机构。
新媒体的信息产生、信息传播的速度是传统媒体无法企及的,这就表现出了新媒体的即时性特征。信息发布者可以随时发布消息,如果消息符合当时热点话题,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产生巨大的流量收益。在接收端,网民可以通过手机、电脑或者其他智能终端快速、及时接收信息。以短视频平台抖音为例,在该平台上由四川广播电视台运营的“四川观察”账号,自2019年6月22日开始发布全国热点事件,截止到2020年9月初,共发布5800余条短视频新闻,平均每天发布13条以上。这种即时性和高频度的新媒体消息使得该账号在短短一年内迅速收获了大量的关注者。以3321.4万粉丝、11 7亿次赞数广泛受到网民的欢迎,这也为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重获新生提供了一个范例,传统媒体应当要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发挥自身优势,逐步利用好微博、抖音这类新媒介平台。要在微博运营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在平台上做好和网民之间的沟通交流赢得网民的信任和依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某个个体的身份是在某些条件下随时发生转化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一个信息源将身边即时发生的事件发送到网上,成为信息发送者;而站在其他发送者的角度,此信息发送者的身份又会转化为信息的接收者。因此信息的传输由传统的单向灌输变成了双向乃至多向的信息互联互通,受众也可以随时对信息进行反馈、评论和互动,这使得近年来自媒体成为一个获得重要发展的新兴行业,自媒体从业者通过制作视频、编辑文章等方式将各个领域的最新动态和行业新闻展示给广大网民,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了网民对热点事件的参与性和主動性,以微博为代表的公众交流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掌握话语权的需求,真正实现多向互动信息交流。
新媒体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新媒体利用通信卫星和全球联网的网络进行传输数据,不会受到传统传播媒介对于时间和空间的依赖,能够将地球乃至太空中的数据传输端相连。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大爆发更是将发送信息的时间、速度进行了质的提升,以往人们通过传统互联网进行信息处理需要通过台式机在有网线连接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但是通过智能手机则大大减少了制约因素。只要是有网络覆盖的区域,都能够随时进行信息处理。另一方面,互联网不会受到传统纸质媒体随着时间推移而造成老化破损的问题,只要服务器正常运转且未经过人为删除,信息会永远存在于网络当中不会消逝,人们可以随时查阅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在互联网上他人或者自己曾经发布过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与此刻的信息进行比对,通常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变化,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新媒体形式作为传播媒介,人们可以匿名登陆,而匿名登陆的特性决定了公众能够在隐藏真实身份、保护自身隐私的前提下在最大程度上畅所欲言地表达个人观点,即使某些情况下这种观点表达会对其他网络参与者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也会造成另一个问题,即容易产生不实消息或谣言,经常会在社交媒体上出现一个热点事件,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事件发生反转,但网民的非理性评论已经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因此如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也成为新媒体受到争议的原因之一。
大学是观念碰撞与思想创新的重要前沿阵地,大学校园文化通过对传统文化和外部文化不断进行分析、选择和吸收,进而衍生出新的社会潮流文化和观念。这种先导性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高校教师群体,由于高校教师所研究的是社会最前沿的理论和思想,因此会有超越当先社会主流认知范围的观点产生,由此影响社会文化;另一个方面是大学生群体,二十岁上下的人精力最充沛、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最高,但是价值观并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大学生群体的自身魅力会引发社会关注并产生热点话题。
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社会文化的多样性,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也容易受到来自多方面的消极影响。由于新媒体在内容上的多样性、失真性特征,使得在内容消息上存在着较多对大学生没有积极影响的东西。另一方面出于大学生的活跃或其他目的,少数大学生盲目追求在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或粉丝,很少展现大学生真正需要面对的实际问题,也不会主动发挥大学生的先锋集体作用。如果不加强教育和引导,这会对部分思想和价值观不够成熟的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更会制约校园文化的建设。
由于网络传播点多线杂面广,因此一个本可以在校园内得到妥善处理的事件或问题经过网络的放大作用很可能会突发为热点事件。根据蚂蚁软件总结整理的《2018年舆论热点事件传播特点分析》可知,教育问题的舆情事件,涵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公平可谓2018年度教育领域中公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很多看似牵涉众多的舆情事件,究其根本都离不开教育资源的缺乏、对平等关系与公平结果的诉求、对教育体制进一步完善的期待。高考,被很多人称做“中国最公平的考试”,2018年教育领域热点事件中有5起与高考有关,足以见国人对高考与高校领域的重视。
而高校在应对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对新媒体技术不够熟悉,运用能力不强,应对舆情信息的方式比较单一,造成网络舆情容易扩散、爆发,引发新的问题。在对校园突发事件的管理方面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没有相应的预防、应对措施,导致校园突发事件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首先,高校应该建立长效稳定的校园文化展示网络平台,应涵盖包括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在内的全方位网络文化平台建设。首先注册学校官方账号,并以校园网上的一些新闻视频、师生比较有兴趣的短视频为素材,进行再创作,在校园文化账号下发布,积累人气,吸引老师和同学的关注,召集学生管理团队,在大范围多方面宣传平台的运营项目,在与学生的宣传与沟通过程中,进行调研,确保平台所提供的信息与内容符合在校生的培养需求。
其次,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广泛征集广大师生的原创视频作品,鼓励大家踊跃投稿,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来。
第三,定期举办积极正面的视频征集主题活动,并进行投票评选、评奖。
通过对校园文化展示网络平台的日常运營,要根据实际情况强化网络平台对学生的正面教育,可拍摄学校专业情况,专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也可由教师进行录制一到三分钟的“小课堂”,既可以向学生们解答专业问题,也可以向全社会科普大家不太关注的小知识;另一方面,国家的时政要闻可通过本平台进行转发,以供学生们了解学习;通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现代文学及当代优秀文艺作品介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内容不仅对本校学生产生教育作用,同时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对于社会整体风气的引导也会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首先要加强学校内信息沟通和问题反馈渠道,将问题化解在学校内部而不会由于处理不当在互联网上引发争议。其次,一旦出现网络舆情,学校内部要有一支高效率高素质的舆情处理团队,依据本校已经成熟的网络平台及时处理,在常规舆情阶段,由于关注度低,学校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如果事件扩散为重大舆情事件,校园展示网络平合将发挥正式信息发布、信息反馈、舆论引导等重要功能。
由于“两微”、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乃至直播平台的强势崛起,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因此单纯的一刀切式的禁止并不能解决学生的需求,处理不当甚至会让学生产生反感。尽管我国对于该方面的监管正在逐渐加强并完善,但不能很好地照顾到所有全体,高校要承担起通过新媒体宣传校园文化,改善社会风气,加强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才能够使网络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
(基金项目:吉林医药学院“优秀校园文化创新发展培育项目”重点课题;课题名称: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高校文化品牌培育与创新研究;课题编号:whzx-zd07)
(作者单位:吉林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