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颖
摘要:艺术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的,中日两国的艺术文化交流源远流长,风靡世界的浮世绘水印版画与中国风俗画自然也脱不了渊源,可以说这是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互相传播影响、借鉴吸收的结果。
关键词:中国艺术;日本浮世绘;影响
一、关于浮世绘
浮世绘诞生于十七世纪的江户时代,是一种主要描绘市井生活的民俗艺术。当时的日本社会随着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财富的聚集和享乐主义的盛行,使表现花街柳巷娱乐场所从业者生活的风俗画应运而生。
浮世绘的含义起先源于佛教思想,“浮世”即为“尘世”的意思,浮世绘画有抛弃尘世的眷恋,通往开悟之道的寓意。体裁上既有版画木刻的作品,也有肉笔绘。不过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和转变,肉笔绘过于昂贵,已经满足不了社会需求,所以很多宫廷画师来到江户,以木刻插画形式创作浮世绘。木刻归纳起来大概有“绘本”(插图画本)和“一枚绘”(单幅木刻创作)两种形式,在木刻技法上追求木质纹理的表现效果,而且把线条的流畅放在极主要的地位。 [1]由于版画印刷成本降低,使平民百姓也有经济能力收藏,大大促进了浮世绘的广泛传播。
活跃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艺术家们,创作了各式各样的版画作品,有描绘各地名胜、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内容的,也有擅长表现女性美的,这些艺术作品都具有很高的写实技巧,所有这些题材都是以庶民美学意识为基调的世俗反映。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美术符号,浮世绘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十九世纪欧洲古典主义和印象主义流派大师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浮世绘艺术成了西方人了解东亚艺术文化的窗口。在欧洲,艺术家们早已厌倦了千篇一律的学院派艺术风格,浮世绘上那些富有神秘东方色彩的美人绘和具有异国情调的山川地域,一下子捕获了许多艺术家们的芳心。后印象派的梵高就热衷于临摹浮世绘,莫奈也受到浮世繪中一些常见的建筑造型和美学的启发,日本桥的形象就出现在他后期的作品《睡莲》中。
二、中国艺术对浮世绘的影响
浮世绘艺术在十六世纪中叶到十七世纪之间,诞生了很多精美且影响深远的作品,我们后来熟知的画作基本上处于后期阶段。浮世绘就技法而言就是多板套色水印版画,而版画技法在唐代和五代时期就已经得以发展,在明清时达到巅峰,因此中国是有着数量庞大的类似作品的。浮世绘是日本遣唐使从中国唐宋院体绘画中习得了传统水墨画之后,回归本土的一个吸收创新,所以浮世绘与中国画是脱不开关系的。
中国明末传入日本的书籍中含有大量具备观赏性的图解注释,菱川师宣眼光敏锐,从中得到启示,将它从书籍插图中脱离出来,成为独幅存在的鉴赏性图绘。继他之后,多色木版画(锦绘)的创始人铃木春信受到了明清拱花印法的启发,再结合应用我国明末清初发明的短版套印方法,使日本浮世绘艺术得到进了一步发展。[2]
除了印制方法以外,浮世绘的绘画形象也参考了中国山水画和仕女画。例如:(1)在世界上享誉盛名的《神奈川冲浪里》,是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于十九世纪初创作的版画集《富岳三十六景》中的一幅代表作。该画作描绘了风高浪急的海面上危机四伏,三艘无篷小船一触即溃,船上渔夫在绝境中挣扎,随波逐流。而远处巍峨高耸的富士山安静地伫立着,像一个爱莫能助的旁观者,整幅画面形成了强烈的动与静的对比渲染。画里线条卷曲、张力十足的浪花无疑是主角,它还有个特殊的名字叫“鹰爪浪”。追根溯源,南宋绘画大师马远的《水图》和明代著名书画家陈洪绶的《黄流巨津图》中均有“鹰爪浪”的雏形,葛饰北斋的作品与明代崇祯年间的杨柳青年画也有很多相似之处。(2)铃木春信艺术风格形成的渊源比较倾向于取法传统中国画,他笔下魅惑横生的江户市井美人,跟仇英、唐寅的仕女画也有审美情趣上的相同之处。他的美人画像温婉如玉、婀娜纤细,构图和笔法几乎就是唐代仕女画的翻版。(3)江户时代末期的著名浮世绘画家月冈芳年,著有一本叫《月百姿》的彩色锦绘合集,里面有些内容涉及到中国的传统典故。例如《月百姿》中的《南屏山昇月》就取材于三国志,描绘了魏王曹操赤壁大战前夕独立船头,遥望大江对面的情境。还有《银河月》中虽咫尺却成天涯的牛郎织女,以及《南海月》中一袭白衣,抱膝而作的水月观音等。
三、结论
浮世绘是江户时代一门成熟的版画艺术。它的编印技术、形式风格和主题都深受传统中国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艺术形式。浮世绘吸收借鉴了中国风俗画的特点,将其主题定位于民间阶层的各个方面,使其传播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
参考文献:
[1]杨贵玉.《论浮世绘对当代艺术的启示》[J].美与时代(上旬刊).2019.06
[2]王莉.《中国明清版画对日本浮世绘艺术的影响》[J].绘画美学.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