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潇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在《野草莓》这部电影中,主角伊萨卡做的第一个梦,导演伯格曼对梦境的独特展现手法,梦境中与现实的连接,以及通过梦境展现影片的主题。
关键词:《野草莓》;梦境;现实
瑞典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他对法国新浪潮乃至整个欧洲艺术电影都有着巨大的影响,更是因为他把电影提高到了与文学、绘画、音乐等其他艺术同样的层次。伯格曼之所以被称为“电影的哲学家”,是因为他的很多电影深奥难懂,就连他被观众公认相对简单好理解的电影《野草莓》,也混合了自然实景的拍摄和精巧的闪回,以及梦境的意象。
在《野草莓》这部电影里,讲述了主人公伊萨克这位78岁的老医生,为了接受大学授予他的荣誉学位而踏上了旅程,回忆起自己的家庭和一生的故事。伊萨克故地重游之时,导演用了不少精妙的闪回,带观众回到了他的青年和中年时代,为观众展现了伊萨克的初恋和婚姻故事。如果说这些闪回串联了整个故事的线索,那么在电影开篇的第3分钟伊萨克做的那个梦,则更為重要,且定下了全篇的基调。
在导演伯格曼的镜头下,主人公伊萨克的梦发生在一条空无一人的街道上,伊萨克抬头时,看到了悬挂在高处缓缓晃动的钟,此时导演用镜头特别强调了一下,这个钟只有表盘,却没有指针,钟的下面还挂着一对眼睛,正回看着主人公伊萨克。而此时,伊萨克又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只怀表,而怀表同样只有表盘而没有指针。感受到诡异氛围的伊萨克在街道上来回踱步,回头时发现一个戴着帽子的黑衣人背对着他,他缓慢走上前,拍了拍黑衣人的肩膀,黑衣人慢慢回头,伊萨克看到了一张没有五官的面孔,黑衣人一转眼就倒在地上,化成了一滩水。正当伊萨克惊恐万分时,远处的钟声响起,像是预示着重要的事即将到来,伊萨克慢慢走向前,街道的拐角处走来了一辆拉着灵柩的马车,老旧的车轮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车上没有赶车人,马车自顾自的慢慢向前,像是被一个未知的目的地所驱使着。当马车走过街边的路灯时,马车的车轮卡在了灯柱旁,一下,两下,马车的车轮一次一次的撞击在灯柱上,马车无法继续前行。最终,车轮从马车上掉落,缓缓滚落在老人身旁,车上的灵柩也随之倒在了老人的面前。老人看到掉落的灵柩盖子已经打开,一只苍白的手伸在外面,当老人慢慢走向灵柩时,那只灵柩里的手掌慢慢打开,抓住了老人的手,并把老人抓向灵柩。此时我们看到,灵柩里的人正睁眼看向老人,而他和老人是同一个人,受到冲击的老人楞在那里,音乐越来越响,诡异和恐惧的情绪到达顶点,导演也将镜头逐渐推向了两人的脸。而就在这时,老人醒来,梦境结束。真实的情况是老人正躺在家中的床上,老人缓缓转头面对镜头,我们看到了一张比梦境里灵柩中的老人更苍老,更真实的脸。老人也正回忆着自己刚做的梦,听到了房间里时钟的滴答声。这时钟发出的滴答声,正是在梦境结束前我们听到的滴答声。
这段接近5分钟的梦境在场景的安排上,颇有一丝表现主义的风格,空无人烟的街道,画在墙上的路灯投影,没有五官的黑衣人,带着灵柩的马车,这些布景和意象,带观众体会到了一点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味道,而与表现主义风格的电影不同的则是,《野草莓》中演员的表演是真实的,不过分夸张的,主题也非那些超自然的恐怖神话故事。而导演伯格曼之所以用表现主义的场景来展示非现实的梦境,为的是能够让观众在观影中能体验到一股既陌生而又真实的感受,具体展开分析,观众从看这一段的梦境体验到的感觉上来说,这一段场景的表现是陌生的,但梦境里展现的感觉是熟悉的。但从现实的真实性上来说,这一段的场景是熟悉的,梦境的内容却是非理性的。这两者不同的感觉,导演巧妙的合二为一传递给银幕前的观众,使我们看到了一段真实却又充满幻想的诡异感觉梦境,因此,这样的梦境展现和在现实中每个人做的梦,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共同点的。我们在现实生活里做的梦,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第一,梦的感觉是真实,内容则是虚幻。第二,梦里的感觉是虚幻,内容是真实的。而这两种情况,都被导演巧妙的幻化成以上的场景和内容,展现在影片中。
众所周知,梦境是很难在银幕前表现的,难的不是如何表现梦的内容,而是如何用镜头表现做梦时的感受。虽然现在的拍摄设备和手段日新月异,但“感觉”这种东西,往往很难受制于某种固定的技巧和手段。不仅如此,每个人都会做梦,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梦境的体验者和讲述者,都有资格评判任何一位导演对于梦的展示是否合格。然而,毫无疑问,伯格曼在《野草莓》这部电影里对梦境的展示是优秀的,导演用了自己的风格,去展示了一段表面荒谬非理性,实际却点出了主题,且符合观众对于梦的体验和感受的一段梦境。它和我们每个人真实会做的梦一样,融合了荒谬和真实性,甚至更为真实也更为可信,展现了潜意识里我们最恐惧的心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同样是展现梦境和潜意识的超现实主义代表影片《一条安达鲁狗》中对梦的理解要高明的多。
回到《野草莓》电影的主题,影片在开头的时候,主人公伊萨克评价自己的一生,是“为了面包而辛苦开始,为了对科学的爱而结束”,然而这个梦的展示,恰恰告诉观众,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回顾自己的一生,就算拥有了名利和地位,但又有什么意义呢,生命还不是一样的虚无缥缈,始终不变的是那一直回响在耳边的时钟的滴答声。而这正是充满了哲思的电影大师伯格曼在《野草莓》中,通过这段梦境真正想要传达给观众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