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丹
【关键词】中药泡洗;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2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7-21--02
中药泡洗是借助泡洗时洗液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渗透进局部皮肤,被足部毛细血管吸收,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补肾益气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摩之浴之”之说,《理渝骄文》曾指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以腰部和腿部疼痛为主要症状[2],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指出该病与肾虚、风邪入侵有密切关系。腰腿痛多因扭闪外伤、慢性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所致。该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发现及早干预,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延缓病情加重和减少不良预后的关键。我们采用有特色的中医治疗对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对象 选取2019年1-12月收治于我科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齡24-86岁,平均55岁。临床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纳入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并参考胡有谷[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MRI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突出。排除标准:高热大汗,有出血倾向,皮肤病,血管病变,软组织损伤3天内。
1.2 药物安全性 所用中药为临床常用药,未见明显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报道。若治疗过程中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及时停药。
2 方法
2.1 中药组成 温肾暖足方:肉桂50g,吴茱萸100g,生姜150g,葱头50g,花椒80g。
2.2 操作流程 患者床边放置床旁椅,专用泡足桶套上一次性隔离袋,倒入温肾暖足方,加热水3000ML搅匀,温度为37-41℃之间,进行足部泡洗治疗,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周为1疗程。
2.3 疗效观察 参照全国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专题会议拟定的标准。显效:疼痛症状消失;有效:疼痛症状缓解;无效:疼痛无改善。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提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4 泡洗护理
4.1 泡洗前护理
4.1.1 严格掌握适应症,做好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中药泡洗目的及注意事项;了解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对热的敏感度是否正常。
4.1.2 泡洗时应注意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预防烫伤,对行动不便及老年体弱者,协助患者上、下床,动作宜轻柔,以免增加患者痛苦。泡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饭前、饭后30分钟以内不宜进行。
4.1.3 做好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中药泡洗的相关知识,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能积极配合操作。
4.2 泡洗中护理在泡洗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医疗安全,定时测水温,工作人员不能离开患者,嘱患者饮温开水300-500ml,严重心肺患者不宜超过150ml,密切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出汗、皮肤等情况,以防止患者发生头晕、心慌和烫伤等意外情况。
4.3 泡洗后护理泡洗结束后协助患者用干毛巾擦干皮肤,避免吹风受凉,冬天注意保暖,如排汗过多,及时更换衣裤。如泡洗后出现过敏反应应暂停治疗,对局部皮肤过敏者或皮肤烫伤者及时向医师汇报,予以对症处理。
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腰腿痹痛范畴[5],辩证多属于肝肾不足、阻闭经络、气血不畅所致。足为三阴经之始、三阳经之终,它汇集了身体一半经络,被称之为人的第二心脏,它是人体上一块蕴含无限宝藏的神秘器官。中药泡洗属于中医外治祛邪法的一种,通过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穴位的刺激和药物的透皮吸收,以达到行气活血、温经通络、补肾益气,有效地改善血循环以缓解疼痛。医学理论证明,100例患者中,泡洗前腰痛症状与泡洗后相比较有明显改善,说明采用中药泡洗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止病情发展有明显疗效,起到重要作用。中药泡洗治疗实施过程中,泡洗前详细介绍中药泡洗的目的以取得患者的理解配合,操作中一定保持温度的适宜,严密观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泡洗后避免受凉等是中药泡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钱晓平,徐芳,杨金亮,等.中药口服、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光明中医,2016,25(1):25-28)
[2]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875-87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201
[4] 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221
[5] 胡国静.电针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7,24(7):448-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