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乐
摘 要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6页、47页的内容。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也是学生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 乘法;相同加数;乘法运算
教材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场情境引入。结合蕴含“相同加数”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初步感受乘法的意义。本课教学设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除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目标:
学生能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会写、会读乘法算式。
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画一画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构乘法意义的过程。
2.感受相同加数相加于乘法之间的联系,体会到用乘法表示的简洁性。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教科书第46页情境图。
1.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便利店有1个女孩子;4架小飞机;4节小火车等)。
2.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回答(坐小飞机的一共几人?坐小火车的一共几人?游乐场一共有多少人在玩?)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而丰富的游乐场情境,使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
(二)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
1.出示小飞机情境
(1)师: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小朋友在玩什么?(小飞机)数一数,一共有几架小飞机?每架小飞机里坐了几个小朋友?并用圈一圈的方式表示出来。
学生圈一圈,回答问题。
(2)说一说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出来吗?
学生尝试写算式,之后汇报。
板书:3+3+3+3+3=15
(3)观察加法算式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5个3加在一起;加数全都是3等)。
教师相应板书:3+3+3+3+3=15
5个3
设计意图:通过数一数、圈一圈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架小飞机里坐的人数相同,概括出加法算式的特征是几个几相加,渗透乘法的意义。
2.出示小火车情境
(1)师:小火车里的小朋友也玩得很高兴呢!请同学们自己先数一数每节小火车里坐了几个小朋友?
要求边数边圈一圈,学生独立操作,汇报:每节小火车里都坐了5个小朋友。
(2)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指名一名学生上黑板写。
板书:6+6+6+6=24
(3)这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加数都是6;有4个6相加)。
设计意图:沟通“几个几”和相同加数相加的联系,突出乘法的意义。
3.出示过山车情境
(1)师:瞧!玩过山车的小朋友真开心啊!请大家数一数,用自己的话说说玩过山车的人数是几个几?大家圈一圈。
学生边圈边数,确定是7个2。
(2)过山车里一共有几个人?列出加法算式。
请一个学生上来写出加法算式并标出是几个几?
2+2+2+2+2+2+2=14
7个2
(3)师:其实啊,还有一截过山车没下来,过山车里一共有20个2,你能写出这个加法算式吗?
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写板书:
2+2+2+2+2+2+2+2+2+2+2+2+2+2+2+2+2+2+2+2=40
20个2
(4)追问:写完这个加法算式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感到麻烦。
(5)教师介绍乘法以及读作。
设计意图:通过过山车的情境,让学生尝试算出20排过山车里有多少个小朋友,使学生感受到乘法是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算法。
(6)师:加法算式中没有7,那么乘法算式中的7是怎样来的?2表示什么意思呢?
学生回答(7表示7排过山车,2表示每排过山车里有2个人)。
(7)把上面的两个加法算式也写成乘法算式。
學生独立完成,之后找2个学生上黑板写。
板书:5×3=15 4×6=24
(8)师:你能根据这道乘法算式5×3=15编一道解决问题吗?
学生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进一步沟通相同加数相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理解乘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进一步掌握乘法的意义。
1.摆小棒活动
师:现在我们进行摆小棒活动,老师说你来摆,看谁摆的老师一眼就能看得出?要求:同桌一个说加法算式,一个说加法算式。
(1)4个3
板书:3+3+3+3=12 4×3=12
(2)变成3个4
板书:4+4+4=12 3×4=12
(3)再变成2个6
板书:6+6=12 2×6=12
(4)再变成6个2
板书:2+2+2+2+2+2=12 6×2=12
2.完成数学书48页第2题
教师:先观察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再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数学书48页第三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汇报交流。
板书:7+7+7+7+7 7×5或5×7
15+15+15 15×3或3×15
4.课外拓展,了解乘号的由来。
课件介绍乘号的由来,学生明确可以把“×”看作是由“+”斜过来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反思: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出示小飞机的情境后,教师询问:“每架小飞机上的人数有什么特点?”有个学生回答:2个女生和1个男生。之后,教师问:“用一句话概括这个加法算式”,学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回答问题,直接说的是乘法算式。可以看出有的学生提前预习了,但是并不清楚乘法的意义。因此,教师直接问:“你能概括一下加法算式里一共是几个几相加?”。进一步提问:“对照图片说一说5是从哪来的?”在这个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每架小飞机里的人数和加法算式里的3是一一对应,从而概括出相同数连加算式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2.通过让学生编一道解决问题,也就是把算式转化为文字信息,加强学生运用语言表述的方式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之后的摆小棒活动,比如4个3变成3个4再变成2个6最后变成6个2。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都是12根小棒但是表示几个几的含义都不同,从而理清了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数量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