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佳
写在前面的话:
实践出真知。实践活动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育人功效的现实基点。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把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之中,对于学生体验人生、关注社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天津市基础教育领域结合教育资源和教学实际,组织各中小学校对学生因地制宜地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了实践活动的育人功效。
实践活动的完善和创新永远在路,上。作为学校,如何使实践活动彰显温度、弘扬文化、启迪智慧、塑造灵魂?如何把握资源,构建独一无二的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如何为学生实践活动“保驾护航”,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到实效、成长成才?如何使实践活动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全市16个区的部分学校,探讨如何破解实践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助力学校实践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上海道小学:
整合式网络体系让实践常态化
学校精心打造融劳动教育、感恩教育于一体的实践活动,围绕“四个一”,通过“四站十岗”,形成了整合式实践教育特色网络体系。
学校深抓“四个一”,加大实践活动的整合性。“四个一”具体指一个阵容、一种秩序、一种习惯一项制度。整顿一个阵容,学校检查学生参加升旗仪式、课间操、眼操、集会等的情况,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建立一种秩序,学校设置文明示范岗和爱心监督岗,引导学生遵守纪律,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养成一种习惯,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坚持一项制度,学校坚持落实班级自主管理、室内卫生和室外责任区保洁制度。
学生通过“四站十岗”进行劳动实践,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四站”表示学生生活实践中的四种不同环境,包括校级爱心驿站、班级爱心驿站、社区爱心驿站和家庭爱心驿站。“十岗”分别是:校园文明岗、校园监督岗、校园劳动岗、班级文明岗、班级监督岗、班级劳动岗、社区爱心岗、社区服务岗、家庭劳动岗以及家庭孝亲岗。学生每天对照“十岗”审视自己、提升自己。此外,校级爱心驿站和班级爱心驿站每学期定期开展活动,评选爱心班级、爱心大使。
学校扎实做好“四站十岗”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实践课堂成效,让实践活动常态化。如,学校每年为塘沽阳光启智托养院、祥羽孤独症康复中心、社区困难人员、孤寡老人等募集爱心基金,组织学生志愿者开展慰问、捐赠捡拾白色垃圾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将校内植物、操场体育墙、“一训三风”等内容编制成实践性活动课程,使活动教育向纵深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持续发展。
天津市实验小学:
艺术润泽实践活动,学生绽放生命光彩
学校秉承“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基因,深入挖掘人文、历史、地理、社会、民族等文化资源,完善艺术教育组织管理,落实艺术教育教学目标,夯实艺术教育条件保障,提升学生艺术审美与品质。学校被授予首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学校开展童趣陶艺工作坊活动,以“学中玩、玩中学,寓学于乐”为活动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想象力、创造力、创作表现力为活动目标,竭力为学生打造“学中体验乐趣,玩中提升能力”的艺术旅程。
课程是学校开展传承实践活动的主阵地。学校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堂,聘请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的匠人到校兼课,向学生介绍泥人张彩塑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制作工艺等,让学生了解传统泥人彩塑的美以及背后的文化积淀。
社团是学校发展传承延伸的主战场。每周二下午,学校开设陶艺坊社团活动,进一步加强陶艺学习实践。社团每学期开展特色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近距离感受泥人张彩塑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让学生领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之美的工匠精神,于潜移默化之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学校不断完善陶艺活动的基石——建设陶艺专用教室,配备专业的陶艺高温电窑炉、陶艺成型拉坯机、陶艺成型泥板机等设备,选用专供泥料。同时,学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为热爱陶艺的学生创建了实验陶艺坊微信互动平台,增强陶艺活动的渗透力。学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分享制陶心得,展示陶艺佳作,捕捉泥土的芬芳,体验创作的快乐,在实践中展示自我、提升自我。
天津市河北区兴华小学:
打造由家长决定、观看、参与的实践活动
“家校共育,构建多彩校园”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其价值是让家庭、学校两个主体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多种渠道、平台作为支撑,实现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家庭和谐的教育目标。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校牢牢把握“家校共育”這一特点,形成了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课程。
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决定权在家长手里。学校邀请各班家长委员会代表参加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推介会,使家长们清楚地了解活动详情,最后由家长委员会代表给予反馈意见,并决定是否开展此项活动。该举措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家长审查后开展的实践活动基本都能达到95%以上的参与率。
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为家长实时“转播”是一大亮点。为了提高家长对学生参加活动情况的关注度,使家长们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活动内容,观看学生的活动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及校外引导员及时跟进,相互配合,随时捕捉学生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身影、成果,并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实时传送到班级群中。此举不仅使家长们在家便能看到孩子的活动情况,而且能让家长安心、放心。同时,家长还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与学生共同成长。为了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校设计了摸鱼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摸到鱼,体验摸鱼的困难和辛劳,同时亲近自然。学校还设计了套鹅、划竹筏等一系列特色实践活动项目,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共同感悟、共同提高。此外,学校向家长们推荐、介绍实践课堂活动基地,鼓励家长带领学生自由开展实践活动,从而构成学校、家庭双路径实践联动教育模式,丰富活动内容,增强育人效果。
天津市河东区益寿里小学:
施雅行实践活动,展雅行少年风采
学校将培养“行为美雅、谈吐文雅举止优雅气质儒雅、品位高雅”的时代新人的使命扛在肩上,坚守教育初心,注重工作实效性,以实践活动为舞台,形成了“雅行育人”教育特色,将雅行理念内化于师生之心,外化于师生之行。
享受阅读快乐,争做儒雅君子。学校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各个班级丰富图书角,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班班诵、人人诵,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与热情。学校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小螺号教育空间”的小朗读者活动,投稿朗读作品,提升阅读素养。学校组织了为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太昌乡10所小学捐赠图书活动,用行动诠释责任,让书本架起友谊的桥梁,让爱心传递希望与梦想。
践行核心价值观,培养传统美德。学校将雅行少年“学会劳动”“好习惯养成”融入教育活動之中,以主题系列活动为契机,开展“我劳动,我光荣”系列劳动技能大赛,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传承“劳动最光荣”的美德。
小小志愿者,做雅言、雅行好少年。学校发出“秀出我的精彩,做雅言、雅行好少年”的活动倡议,呼吁家长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馆,感受历史沉淀的韵味,汲取墨香之中的智慧。此外,学校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学生们在假期里孝亲敬老,主动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用雅言记录参加社会实践的感受。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对尊老孝亲、勤俭节约等中华传统美德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培育良好家风,弘扬社会正能量。学校开展“勤劳家风”活动,培育良好家风,弘扬时代正气,引导家长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家校联手共育的方式,努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
创新思维与实践活动的智慧碰撞
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的重要战略资源。为适应时代发展,学校形成了独特的创客教育实践课程体系,即以工程设计为基石,打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界限,融合物理、化学、生物、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参与一种以活动项目和问题解决为基础的学习。该实践课程体系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
依托学校信息中心和劳技中心,学校建设了“笨小孩”创客空间,其中包括: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程序设计、模型制作、木工加工等15间技术类实验室,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门类的创客课程需求。同时,学校借助物理、化学、生物等创新型实验室,帮助学生实现跨学科的综合性项目研究。自“笨小孩”创客空间成立以来,学生设计制作综合项目的能力大大提升,先后设计制作了太阳能追光、木流牛马运输车3D体感游戏、太阳能水上垃圾清理船等20余项创新作品。
学校从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以“创意物化”为目标的实践课程内容。如,初中阶段以设计制作为主,引导学生在技术创新实践过程中,提高批判质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创客精神。在创意木工实验室中,学生亲手操作微型锯床、磨床和钻床,亲身体验木料划线、切割、打榫眼、连接等工艺过程,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属于自己的木工作品。高中阶段在设计制作的基础上增加考察探究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主题制订项目学习与研究方案,通过图书查询、网络搜索、参观访问、问卷调查、实验记录等多种途径和渠道开展项目研究,最后以作品、论文、报告等形式形成主题学习成果。
天津市南开中学:
义工制彰显实践活动温度
学校于2001年开始实施义工制,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和寒暑假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加以运用,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收获。经过10余年的实践,学校已经形成较为稳定完整的学生志愿服务体系。2016年,学校被授予首批全国中学志愿服务示范学校。
健全工作协调机制。学校团委负责统筹整体志愿者工作,各班团支部书记担任本班义工负责人,要求班班有基地、班班有活动。学校统一印制《义工手册》,学生入校时分发手册,毕业时收回手册。该手册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日常义工活动和小组评价、志愿服务基地反馈意见等。
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学校制定《义工制课程标准》,对义工制管理模式下社区服务课程的开展进行规范。其中,明确规定每个学生每年要完成不少于50小时的义工活动,具体时间分配为每学期各8小时、暑假20小时寒假14小时。
建立健全保障激励机制。学校将志愿服务纳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制定了完善的保障制度、规范的评价制度和激励表彰制度。如,满足志愿服务时长和要求的学生记2学分,并对志愿服务成绩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学校检查各班寒、暑假义工活动情况,撰写检查报告,并评选优秀义工集体和个人;学校每年在评选周恩来班、三好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团员时,将义工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参考标准。
创建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如,学校在实行义工制之初便组织学生志愿者在双休日和节假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开展志愿讲解活动,多年来从未间断;学校开展“衣+1=爱”爱心捐助活动,为贫困山区的村民和学生募集衣物;疫情期间,学校组织学生通过写信、创作歌曲和诗文等多种形式,尽己所能奉献绵薄之力。
天津市第三中学:
舟精神为桨,实践活动为舵
学校结合新时代教育要求,大力弘扬“以天下为已任,青年壮志,舍我献身”的方舟精神,将革命时期的壮志豪情具化为责任与担当,引导学生学会对自已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并以方舟精神为核心开展了系列特色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传承方舟精神。
方舟精神是学校特色建设的灵魂,方舟小分队则是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特色建设的重要载体。1994年,方舟小分队以班级为单位成立。2013年,学校在各班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筹划成立了校级方舟小分队。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方舟小分队的活动范围和影响不断扩大,体制日趋完善,逐渐发展为学校的品牌活动。
学校把志愿服务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组织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温暖,引导学生服务社会、甘于奉献。每逢节假日,方舟小分队成员便走进社区、养老院、公交车站、医院等,发挥自己的才干与特长,传递青春正能量,谱写温暖新诗篇。如,方舟小分队成员到天津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奉献爱心,收获成长”活动,成员们精心准备,为福利院孩子演唱歌曲、弹奏古筝、吹奏横笛、表演魔术等,并将制作的小礼物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学校与周边社区成为共建单位,为社区捐赠图书,建立社区图书室;为贫困家庭孩子赠送精心制作的课堂笔记。
学校通过实践活动开展公民素养教育,以科学、民主责任与奉献深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如,方舟小分队成员将学校历史和社会热点话题搬上舞台,编排了历史剧《智送城防图》和心理剧《爱的回归线》等;在天津市第十三届“美境行动”表彰会,上,方舟小分队成员展示了自制环保台灯、落叶创意畫、冰棍花插等作品,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生活。
天津市鉴开中学:
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学校坚持落实“一项活动多重效果、专项活动多元发展”的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完善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机制,构建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多渠道开发、多角度落实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全面协调地发展。
学校实践活动课程由六个板块组成,即:情绪与心理、健康与体育、审美与情趣文化与理解、思维与运用、理想与精神。每一个板块设置了基础类、拓展类、实践类三个梯度。从内容来看,学校实践活动课程分为:研究性学习、手工制作、学科+实践活动、跨学科实践活动、德育专题、应对形势变化而灵活增减的活动。学校实践活动课程通过整合品德教育、社团活动、学科研究性学习和家校教育共同体四方面的教育资源,深入拓展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同时,学校开设了生活技能课、生活类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常见的生活问题,让学生走进生活,提高生活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
学校搭建平台,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获取新知识的体验过程中,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多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如,组织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电脑机器人模型、串珠、陶器等,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开展小记者写作报道、诗歌朗诵、课本剧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
学校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利用资源开发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如,学校组织学生对本区的历史地理沿革、水系分布、村镇变革等进行探讨、研究,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津市西青区实验小学:
在实践活动中为传统文化注入生命力
学校依托独特的地域优势,不断探索和研究,开发了杨柳青年画实践活动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年画文化润泽学生成长。自2004年起,学校正式将年画纳入到学科教学中。学校由浅人深地开展实践活动课程,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绘画水平统一设计教学内容。如,一二年级学生用蜡笔、油画棒、彩铅彩绘年画;三年级学生用蜡笔、水彩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年画;四至六年级学生用水彩独立地完成简单的彩绘年画。学校年画实践活动课程实现了全校覆盖、全线贯穿。
学校以传统年画为基石谋创新,将书包手绢、风筝、灯笼、螃蟹壳等作为年画的载体,同时拓宽表现形式,以剪纸、十字绣、纸浆作品、钻石贴画等不同形式展现年画风采。基于对传统年画的创新,学校创设了风格独特的杨柳青年画彩绘室、年画艺术手工活动室,开设了年画扇面、泥塑、木板年画、景泰蓝年画等20余种不同工艺的选修实践活动课程。同时,学校还构思创作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阳光体育”两大主题的宣传年画。
学校确立了以年画为抓手,辐射其他学科的实践活动课程路径。如,音乐课与年画课相融合,教师根据年画中的娃娃形象和故事,创编《欢天喜地杨柳娃》《乐有余》等特色舞蹈,指导学生用舞蹈的形式展现年画魅力;劳技课与年画课相融合,师生用吹塑纸做材料,采用由内到外、层层粘贴的手法,为年画作品增添立体感;英语课与年画课相融合,成立小小导游班,编写年画英语解说词,由学生导游向来到杨柳青的国际友人讲述年画艺术等。年画实践活动课程让学生在参与、交流、感悟中开阔眼界,为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下坚实基础。
天津市津南区葛沽第二小学:
在实践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秉承“让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通过多样的实践课堂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学校以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为实践活动的原则,着力提升实践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实践中收获,在体验中成长。
学校依托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实践活动,让家国情怀在学生心中扎根。学校联合天津时代记忆纪念馆开展了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弘扬长征精神、红色之旅、礼赞新时代、国学进校园等活动,带领学生听革命故事、学革命精神;培养红色传承小小讲解员,增强学生对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理解;开展一年级新少先队员人队仪式,由家长为学生佩戴红领巾,队员们用铿锵的誓言立下远大的志向。
学校携手社区组织道德实践活动,让社会责任感在学生心中凝聚。学校与社区构建共育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净化学生成长环境。如,每月开展“志愿者统一行动日”活动,使文明新风、环保、科技、法律等意识深入人心;推进“美丽社区”建设实践活动,将保护环境贯彻到行动中;组织关爱残疾人、孤寡老人、贫困家庭等帮扶活动,使学生体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在社区内开展“我是小小朗读者”朗诵比赛“老少同乐迎新春,共享幸福一家亲”主题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组织学生走进消防中队进行零距离体验,让消防意识、感恩意识在心中筑牢。学校设置安全教育日、消防安全宣传日等主题日,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员业务训练,学习消防器械的用途和使用方法,掌握防火、救火和逃生知识,模拟消防员救援火灾,切身感受消防员的奉献精神,让感恩意识在学生心中发芽。
天津市东堤头中学:
“走”出来的实践活动,构筑实践育人高地
学校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联合起来,调研而后实践,实践而后反思,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选择,力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行走中获得生活的启迪,在行走中感悟人生的奥秘。
学校带领学生走出去,用双脚体验生活。2019年3月,学校七八年级全体师生远赴河北省兴隆县青松岭镇,与青松岭中学师生开展了“携手共进,丈量青春”手拉手联谊活动。学生们走进大山,聆听青松岭上的故事,亲身体验到贫困地区艰苦的学习环境,更感受到了不懈追求的青松精神。对于学生来说,青松岭研学既是一次身体的磨练,又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每年春季,学校都会开展10公里远足拉练活动,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耐挫能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责任意识。
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学校还创造性地开设了《带你游览天津卫》实践活动课程,选用“模拟导游”的模式,由学生担当导游,带领同伴游览,将其他同学带人环境之中,带人文化韵味之中。教师提前引导学生导游选择天津历史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如,古文化街、梁启超故居、意式风情街等,然后指导学生导游全面了解所选择景观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等,进而让学生独立设计行走线路,制作行走线路图,并准备导游词。同时,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礼仪、法治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讲座、课堂教学、网站、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
学校通过开展“走”出去的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增长了见识、掌握了知识,而且使学生形成积极体验,获得真实感受,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天津市武清区石各庄镇梁各庄中心小学:
“耕读文化体验”,赋能实践活动
学校以弘扬本土传统文化为支撑点,以着力培养具有传统“耕读精神的现代公民为目标,以劳养德,培养学生“知农事、爱劳动、亲农民爱父母”的优秀品质,着力打造“耕读文化体验”特色实践活动。学校营造出“竹亭绿廊秋千架、花美果香蜂蝶舞”的优美校园意境,兴建“耕读文化展室”,进行“耕读文化体验”主题教育解说活动,做好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学校全方位立体布局“耕读文化体验”实践活动,坚持“四个融入”,力求将“耕读”精神渗透到学生心中。
“耕读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学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实际,开设了《二十四节气与我们》《民俗教育读本》实践活动课程。同时,学校与家庭联动,共同指导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帮助家长清洗衣物、清扫院落、擦地、择菜洗菜、整理餐桌等。
“耕读教育”融入农业生产活动。学校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参与农田菜地里的轻体力农业劳动,做到知农事、爱农村、爱家长;在学校则通过实践活动进行蔬菜种植、果树管理等劳动实践体验。学校聘请有种植经验的农民、专业种植户为师生讲授树木修剪、蔬菜栽培、粮食种植技术等,使学校学农劳动与本地农业生产保持一致,让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家乡。
“耕读教育”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学校要求学生在家庭中帮助家长收拾庭院、清理生活垃圾、进行庭院花草种植;在学校则进行清理绿地里的白色垃圾、种植树木花草、给花草浇水和修剪等活动。
“耕读教育”融入志愿服务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在校园中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建设文明校园,帮助有困难的同伴;在社区中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建设美丽乡村,营造温馨的社会环境。
天津市宝坻区第三中学:
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助助学生成长
“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学校的办学追求,而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则是学校建设的抓手。学校以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辐射下,学校各项工作均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学校践行行走式教学,开展系列实践活动。如,组织八年级师生赴汉沽航母主题公园参观,组织七年级师生参与“追寻英烈业绩,历经青春洗礼”主题教育活动,赴蓟州区盘山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感受“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友”的幸福,学校开展了系列传统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如,组织师生共同参观袁黄纪念馆,参加《了凡四训》售书仪式,参与“传承千古文明,享受诗意人生”学国学诵经典文艺汇演等。这些活动既净化学生心灵、提升学生道德修养,又培养了学生向善向上的正义感和进取心。
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体验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带领师生走出校园,体验生活。如,学校组织的开学典礼、人团仪式、百日誓师、毕业典礼等活动贯穿学生成长的各个关键阶段,让学生学会感恩。
开展自我管理教育活动。学校开展了以感恩、自我管理、习惯养成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如,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歌咏比赛、书画展、舞蹈汇演等活动,让学生找到自信,尽展艺术风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开展体验教育活动。学校开展“学雷锋志愿行”实践活动,前往云杉镇植物园清理垃圾,了解热带植物,感受生命的意义;植树节时,学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义务植树……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天津市静海区梁头镇中学:
拓劳动实践阵地,培养唠动实践能力
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从校内、校外、家庭三个角度,不断开拓劳动实践阵地,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
学校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实际,自主开发了“果树栽培与病虫害防治”“蔬菜种植与管理”“学生心育课程”等实践活动课程,并纳人到课时中;与静海区劳动教育基地共同开发了塑编工艺、金属丝工艺等課程。不仅如此,学校还将劳动实践活动常态化,融人学校及家庭生活中。
学校开发校内劳动实践基地,让学生体验劳动的幸福。学校充分利用实践课堂时间和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劳动实践基地开展翻地、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等各项劳动,并安排专业种植者给予现场指导,让学生全面体验劳动,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喜悦,同时告诫学生勿忘乡村,敬畏大地。学校还安排学生每天轮流负责就餐管理,协助带班领导和值班教师负责整理餐具,监督就餐秩序和剩饭情况,清理餐厅内外卫生等。
学校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一是利用区劳动实践基地资源和师资优势,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基地开设的风能骑车、创意搭建、脸谱艺术等10门课程,丰富劳动内涵;二是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卫生清整、植树、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为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三是组织骨干学生帮助社区孤寡老人完成收拾房间、清扫院落、洗衣服等生活事务,让老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四是组织学生到社区农场、种植园劳动,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的发展与进步。
学校与家庭形成合力,引领学生做劳动的主人。学校在原有“每天帮助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每周末帮助家长做家务”劳动实践。
天津市宁河区芦台镇第一小学:
民族团结一家亲,实践活动促共荣
学校把民族团结教育与培养“四有”新人目标融为一体,以特色活动为载体,把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融汇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实践活动。
学校重视民族特色美育工作,让民族认同感驻进学生心里。学校将民族艺术教育融入藝术教学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活动,如,唱民族歌、跳民族舞等。学校为学生打造展示才艺的舞台,如,新年合唱比赛、才艺展示、校园艺术节等。
学校扎实开展“手拉手”活动,让民族情触动学生心灵。学校与西藏贡觉县中心小学结成手拉手学校,开展了“衣旧情深,传递光明”捐赠活动;学校与甘肃玛曲寄宿制小学携手开展互通书信活动,在笔墨来往的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状态等,增进了两地学生的友谊,触动了学生的心灵。
学校与社区联手开展实践活动。学校与光明新区社区、幸福花园社区、朝阳花园社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阵地作用,在社区开展各种民族团结教育共建活动,如,民族教育大讲堂、共庆端午节、消夏晚会、老少同乐迎重阳等。
志愿服务与研学相结合,让民族文化焕发光彩。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以及重大节日进行实践活动,以学生居住片或社区为单位,成立雏鹰假日小队。雏鹰假日小队活动与小志愿者宣传活动相结合,把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社区。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记录下来,并组织评选优秀研学实践作品。
天津市蓟州区第一小学:
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独立生存能力
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是无字之书,对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学校以“养习笃学、自主、自强”为校训,坚持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立体格局,由浅人深,循序渐进,扎实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深化学生自主自强的意识,提高学生独立生存能力。
家校共育劳动小达人,让学生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学校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开展“大手帮小手,我为家人做服务”活动,引导学生帮助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与妈妈一起准备菜肴、与爸爸一起整理房间、与爷爷奶奶一起管理菜地等。疫情居家期间,学校组织“我与爸爸妈妈一起抗‘疫”主题活动,学生在线。上进行了劳动成果展示,学校根据学生的劳动表现、劳动次数、劳动日记等评选“劳动小达人”,并进行表彰。
走进田间,享受劳动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巧。学校在蓟农植物园开辟了劳动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到基地参加劳动。学生们在农技师的教导下进行劳作,如,为秧苗松土、浇水、施肥,采摘蔬菜等。学生们走进田间,细嗅泥土的芬芳,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体味到了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班级自主管理,人人有岗,岗岗有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学校实行班级管理“九部委”轮换制,“九部”即:班务部、学习部、纪律部宣传部、文艺部、劳动部安全部、体育部心卫部。每个部设置一名部长,部长位置动态管理,实行轮换制。其余学生依据自身特长及需求与部长沟通,进入各部委。各部长将区域内各项事务与责任具体化,实行专人负责制,设置了电脑小管家、讲台维护员、窗帘保洁员、地面保洁卫土、图书管理员等班级事务管理岗位。学生们动手管理班级事务,维护班级荣誉,解决班级问题。
(责任编辑 吴淑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