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霖
男孩终于往下面瞄了一眼。这时他觉得,自己下面铺着一块很大的布,上面分布着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的方格。
“我究竟到了什么地方呀?”他问道。
除了一个又一个的方格外,他啥都看不见。有些是斜方形的,有些是长方形的,但是每块都有棱有角,既没有圆形的,也没有弯曲的。
“我向下看到的究竟是怎样的一块大方格布呢?”男孩自言自语地问道,并没有期待有谁回答他。
但是,在他身边飞行的大雁却马上齐声叫道:“是耕地和牧场,是耕地和牧场!”
这一下他恍然大悟,自己正飞越的那块大方格布原来就是瑞典南部的平坦大地。他开始明白过来,为什么大地看上去那么多方方块块,五颜六色。那些碧绿色的方格他首先认出来了,那是去年秋天播种的黑麦田,在积雪覆盖之下一直绿莹莹的。那些灰黄色的方块是去年夏天庄稼收割后残留着茬根的田地,褐色的是老苜蓿(mù xu)地,而黑色的是还没有长出草来的牧场或者是已经犁过的休耕地。
褐色镶着黄边的方块肯定是山毛榉(jǔ)树林,因为这种树林里大树长在中央,到了冬天叶子会落光,而长在边上的那些小山毛榉树却能把枯黄的干树叶保存到来年春天。还有些方格,中间是绿色的,周围是褐色的,那是果园,草坪已经泛绿,而四周的果树和灌木丛仍然是光秃秃的,枝干呈褐色。
——节选自《骑鹅旅行记·方格布》
以上文字写的是主人公尼尔斯被家中的雄鹅带到天上,俯瞰(kàn)瑞典南部大地的景象。作者转换了写作角度,把环境细致地描写出来。那么,作者又是怎样做到的呢?
换一个角度看世界
在节选片段的环境描写中,作者是通过俯瞰(kàn)的方式完成的。而大部分同学在描写环境的时候多采用平视的方式,所观察的环境也都是四周之景。例如,写登山过程所见到的景色,很多同学写的是自己近距離看到的花草树木或者不远处的怪石亭台,往往忽略了从上往下看到的不一样的景色。随着你的观察视角的变化,你所描写出来的环境特点也就不一样。因此,在写一处环境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切换自己的写作视角,相信会有别样的精彩!
巧妙运用色彩词
环境描写包含着大量的景物描写,而景物又各有特色,因此我们需要好好斟酌。节选片段中的色彩词可谓非常精妙,“碧绿色”“绿莹莹”“褐色镶着黄边”等色彩词的运用符合对应景物的特性,而这些景物其实也就构成了这一处的环境。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会用这种描写:“这里的花可多啦,有黄的、白的、红的、紫的……”这样的颜色词会显得比较笼统,可以再细致些,如“米黄色、白里透红、茄子紫”等,我们再来看文中呈现出来的景物是不是就直观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