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丹雯?宁双美
自2018年9月深圳市光明区正式揭牌成立以来,光明治水进入快车道。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从茅洲河治理到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光明区以效果为导向,以水质为目标,对标对表,倒排工期,日夜兼程,铁腕治污,确保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如今,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摆在眼前,光明区15条干支流全部达到地表水V类或以上标准,在全市率先完成148个小微黑臭水体整治,以在全国第二批14个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国家三部委海绵城市三年试点总验收。
创新模式,
搭建“1+3+N”指挥体系
2019年3月,光明区吹响了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攻坚战的号角,成立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总指挥部,创新搭建总指挥部“1+3+N”体系,由区委书记担任第一总指挥,区长担任总指挥,下设3个分指挥部,即工程建设管理、规划用地保障、涉水污染源管控分指挥部,分别由3名区领导担任指挥长。配备5个部门联络组、6个街道协调组,全区合力攻坚,形成全方位、全链条、全天候协调保障机制,确保水污染治理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治水工程是消除黑臭水体攻坚战的基础保障,工程建设管理分指挥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在9月30日、11月30日两个时间节点完成区下达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集结兵力,全面攻坚。”光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透露。
在光明大街上,一处不足1500平方米的单层铁皮仓库每天夜里灯火通明,人头攒动,墙上党建引领治污攻坚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绿化带旁的宣传展板展示着光明治水人的奉献担当。这里,就是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建设管理分指挥部。
在这里,集结精锐兵力100余人,组建成立2个项目部、1个技术督导部、1个合同造价部,加上EPC联合体、项目管家单位、设计单位等17个团队20个单位,由区水务局牵头开展项目部式管理,落实公明核心及白花社区范围、光明水质净化厂范围2大片区责任制,实施“挂图插旗作战,限期拔旗销号”,推行“集中办公、流水作业”方式,促使各流程无缝对接、有序推进,确保高效治污。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治水。工程建设管理分指挥部成立临时联合党委,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围绕集中办公这个“点”,贯穿生产线作业这个“链”,覆盖智慧工地管控系统这个“面”,构建“一点一链一系统”党建+业务模式,成体系、全链条地加强党建引领治水工作,党员干部带头在最危险、最黑臭的暗涵溯源清污,带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
技术先行,
科学制定治水路线
沿着公明排洪渠河道慢行,可见一个个雨水口被格栅拦截,雨水口下半部分接驳进入初雨管,初雨管上分段设置检查井,井旁的排洪渠水流潺湲,河底的水草清晰可见。
2018年底,光明区在全市率先提出“三水分离”的概念,制定了“高标准、全覆盖,秉持理念、正视现实,互联互通、分散调蓄、三水分离、建管结合”的治水技术路线,实现从雨污分流到雨水、污水、初雨水“三水分离”。
“新建的初雨系统主要采用沿河铺设形式,收集初期污染负荷较大的雨水到调蓄池临时储存,雨后错峰再排至下游的光明水质净化厂进行处理。”光明区水务局排水管理科科长姚涛指着河边设施介绍说,在河道雨水出水口设置初雨截流管,可将降雨初期这些携带大量污染物的雨水纳入初雨管道系统,平时这部分污染较重的雨水经初雨调蓄池临时储存后流进水质净化厂。雨量较大时,干净的雨水则直接溢流进入河道中。
按照既定技术路线,结合城中村排水管网接驳完善和小区正本清源改造工作,光明区坚持把源头管控做到位,加快推进河流综合整治。
“你们别看现在这的河水这么清澈,又是外敞的,原来那都是埋在地底下,不见天日的。”沿着玉田河岸边的水泥路走,田寮社区的李阿姨告诉记者,玉田河所在位置原本是住宅、商铺用地,一些当地百姓特别是年轻一辈都不知晓这些楼房下面还埋藏着一条河道。
“拆”,是治理玉田河、马田渠、西田水黑臭的重要抓手。据介绍,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河道被当地居民盖上盖板后新建了商铺和住宅楼,河道埋在地下变成暗涵,水质缺氧加上管护不到位,河水变得又黑又臭。
“如果不把河道上的这些楼房拆除,整治难度非常大。区委、区政府下了决心,加大治水力度及投资力度,把这些建筑拆掉,甚至当时还拆了一个商业大楼。”谈到整治工程已经完工,工程建设管理分指挥部项目一部负责人黄海卡一脸如释重负的模样。如今,治理好的河水已不再散发着阵阵刺鼻的臭味,岸边围栏攀爬着青翠欲滴的爬山虎,河道也成为附近居民散步休闲的好去处。
完善机制,
实现全过程精细化管理
水治得好不好,河长是关键。光明区15名区级河长披挂上阵,身先士卒,勇挑重担。2019年8月14日,光明区委、区政府向黑臭水体发起最后总攻的动员令和宣言书,颁布第2、3号总河长令,创新提出了“两个延伸”,即各级河长从巡河向巡陆域延伸,水环境治理从工程向管理延伸,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新格局,走出了全域管控的新路子,光明治水进入新阶段。
“将工作重点从工程向管理延伸,从巡河道向巡流域延伸,从发现问题向解决问题转变,并通过考核和责任追究倒逼工作落实,压实各级责任。”姚涛表示,各级河长按照《河长工作手册》的任務台账,既巡河湖,也巡陆域,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用严格制度确保治水工作的“长制久清”。自发起全面消除黑臭水体攻坚战以来,光明区始终把制度建设放在最优先的位置,构建了“1个意见2个总河长令20项制度”的制度体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出台全市首个水污染治理责任追究意见——《深圳市光明区水污染治理责任追究办法》,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表格化、表格数字化,以区政府任务交办单名义印发并跟踪督办。
今年以来,光明区瞄准河流“长制久清”的奋斗目标,继续完善管理机制,实现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精细化管理。4月2日,光明区举行水务设施一体化管理改革暨成立深圳市光明区环境水务有限公司签约揭牌仪式,标志着深圳首家区级环境水务公司成立。新成立的环境水务公司实施“厂网河源库”与供排水一体化管理,实现多家单位分散运管的局面得到统一。
“以前多头运管,管养效果大打折扣,现在整合资源,由一家公司统一进行管养,对河道水质效果进行兜底,确保水质一定达标。”光明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上下水管理的隔阂完全打通,上水约束下水的机制初步形成,水务设施实现全要素、全覆盖、全天候管理,响应速度加快,责任落实加重,工作时效加强,群众满意度提升。
“碧一江春水,道两岸风华”,如今的茅洲河光明段重现绿水绕青山、岸芷映汀兰,148个小微水体成为两岸居民口口相颂的最美风景线。光明区坚持不懈做好水环境治理和保护,持之以恒打造安全、优美的水生态环境,为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和人民安居乐业贡献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