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
六年前,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正式启动,点燃了乡村市场活力的“燎原之火”。六年后,阿里的农村业务覆盖了全国接近2000个县级行政區,顺利打通上行和下行的供应链。阿里很早就将农村战略、全球化、云计算列为未来20年三大核心战略。但因其巨大的差异化与复杂性,农村市场总是那块“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8年,整个农村市场的行业竞争形势发生了剧烈变化。融合、协调的阿里经济体概念,频繁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场合。这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李少华(花名忽必烈)在卸任飞猪总裁半年多后,出任阿里巴巴乡村事业部总经理。
在阿里巴巴滨江园区一间会议室,李少华谈及自己的履历,从航空业到支付宝再到淘宝旅行、飞猪,虽是不同场景,但在深入研究中国整个县域市场后,发现消费者心智其实是一致的。这让他对现在重点在做的事情充满信心——打造县区政府的“数智化引擎”。
2019年6月1日,由阿里乡村负责的手机淘宝家乡版与手机淘宝标准版完全合版,数据与供应链一起打通,实现“大江入海”。阿里的三大核心战略也升级为内需、高科技和全球化,与国家号召的内外循环战略同频共振。与此同时,阿里乡村事业部升级为阿里巴巴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李少华担任事业部总经理。该事业部除了打造乡村振兴的数字引擎外,还增加了一项使命:帮助产业带和中国工厂数字化升级,一键式接入阿里巴巴数字经济体。
李少华告诉《新民周刊》,过去阿里很多业务在不同维度上对农村做投入,接下来大量业务会在阿里经济体内协同、融合,聚合阿里经济体的力量,推进乡村振兴。整个县域数字化作为阿里巴巴内需战略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规划,将与阿里大电商体系的区域运营结合起来,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阿里集团副总裁、数字乡村与区域经济发展事业部总经理李少华。
“一个理想的数字乡村,就是填平城乡数字鸿沟。”李少华说。
2014年阿里启动农村战略,成立阿里乡村事业部时,整个农村电商基础设施非常薄弱,大量品牌商没法与农村市场对接。2014年,阿里乡村通过农村淘宝项目,开始推动整个社会化物流体系到县和进村,在浙江桐庐、临安等地最早设下了第一批网点。经过六年的发展,整个农村环境和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50%以上的镇都有一个或者多个物流末端下去,菜鸟网络更是在接近一千个县构建了独立县仓。
接手阿里乡村后,李少华的主要精力是聚合阿里经济体各业务力量,构建一个城乡双通道的基础设施网络:农产品上行的通路和网货下乡的通路。
目前,阿里在全国有接近1000个县级建仓,直接覆盖接近2000个县的上行和下行的供应链。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2014年,整个淘宝和电商行业的包裹只能到达中国6%到7%的地方。到了今年,这一数字变为了95%到96%;其次,整个淘宝和当地产业的融合,从一个平台发展为一种模式,逐步变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阿里也从一个服务城市消费人群为主的经济体,逐步下沉到县域、乡镇。
阿里经济体进入下沉市场后,如何影响县域政府变得很关键。去年阿里数字乡村事业部组织了乡村振兴县长研修班,分为八期,吸引了全国有700多位县长、县委书记前来分享交流。目前阿里数字乡村事业部已经与全国400个区县建立了多方位合作。
“花大量精力与县域深入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很重要。”李少华从中总结了几个方向:90%以上地方政府愿意在数字兴业上做投入,接近40%的政府同时倾向于科学决策投入,但在数字化治理方面,整体相对偏少。数字惠民方面,落地过程比较艰难。
基于此,2018年年底开始,阿里针对数字乡村进行了一些战略调整,重点由“万村”拓展到“千县”,真正做到“千县万村兼修”。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变化。以往,淘宝村是一种带头人的形式,属于自发生长,但到产业高度和国家战略落地时,构建最末端的一个节点就是县,没到村。村是要服务好,但它不是一个商业决策的核心,所以阿里建设仓库也是县仓,设立分公司也是县级分公司。这不仅符合经济规律,与国家产业政策、经济发展原动力也很合拍。
阿里“从村到县”是一种必然。目前阿里有超过20个独立的业务单元都跟农业、农村、农民有关。当业务收口到村里面时,很难形成合力。换到县里,就达到战略上的协同意义了。“就像握紧了一个拳头铆足了劲打出去,而不是原来的十个手指单打独斗。”李少华说。
从村到县最核心的不仅仅是村,而是从村到乡村,从农村到乡镇,重点在于今后如何更好地通过引入数字兴业、数字惠民、数字治理三大核心领域的解决方案与数字化产品,助力县域实现数字化转型,将县域经济的活力发挥出来。为此,阿里加速布局县域。今年疫情暴发后到9月份这段时间,阿里数字乡村已经跟30多个县开始了数字乡村合作的履约,在谈合作的县域有180多个。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农民近九成的消费在县域市场完成。在农产品上行领域,阿里提出了“一县一品”和“一县一业”。同时,以县为基础,开设中心县仓,解决物流问题。提出产业到县、商业到镇、服务到村的实施路径,让数字乡村成为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数字化引擎。
浙江龙泉是以农产品种植为主,也是一座得互联网风气之先的城市。17年前淘宝成交的第一件商品就是龙泉宝剑。73岁的李成法是龙泉农民,秉性质朴,种了几十年田,日子过得不好不坏。几年前,儿子李有军把本地特产龙泉宝剑放到网上卖,李成法还看不大明白,认为这是瞎折腾。没想到这两年李有军生意越做越红火,一个网店一年就卖掉3万把龙泉宝剑。
这深深震撼了李成法。活了大半辈子,他从来没见过这架势。龙泉各行各业都在做电商,但各自为战、人才紧缺的现状明显,比如黑木耳这个优势农产品在淘宝销量平平,头部网店销售还不足一千单。
为充分释放产业优势,龙泉迫切希望利用数字化方式,破解各大产业间的发展矛盾。今年6月10日,龙泉找到阿里巴巴,签订了数字乡村合作协议,从统筹规划、人才培训、园区建设、数字农业、数字营销、品牌打造等维度,对本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升级。
第一期针对高山蔬菜和黑木耳特色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8月2日,龙泉市委宣传部长雷蕾做客阿里数字乡村与龙泉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打造的“山选好物·满满干货”直播间带货。开播后2秒钟之内就“秒杀”完了当天新上架的龙泉山珍大礼包,并带动香菇、黑木耳等龙泉特产在电商平台的热销。直播期间,淘宝线上销售龙泉菌菇产品1.2万单,销售额超35万元。
河北邢台市南和区,也有非常典型的产业带,全国每七包面里有一包产自南和。它也是中国最大的宠物食品生产基地,占全国六成市场份额。在调研中,阿里发现南和产业带存在创新型不足,陷入同质化竞争,品质不够,品牌力弱等短板。因此围绕全链品牌、整合营销、优化建仓等针对性提出了数字化升级解决方案。
目前,南和依托宠物产业,培育规模化电商主体,通过发展“线上经济”,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已发展宠物产业市场主体8500余家,带动当地6万余人就业,拓宽了群众的增收致富路。
“我理解的数字化不是卖多少服务器,装多少基站,而是把产业带数字化。”李少华说。阿里做产业带数字化的一个重要方式是,让自己离产业带和商家更近,实现贴身服务。8月18日,阿里巴巴全国首个商家运营中心落户浙江金华,这就意味着淘宝、天猫、阿里的数字化服务窗口开始放到了区域。
据了解,今年金华运营中心的目标是,吸引超5000家企业入淘,同时培育2万个商家。而试运营一个多月以来,该运营中心已服务企业超3000家,帮助1200家金华企业开通入驻淘宝、天猫。在这里,商家可以近距离对接“淘宝小二”,外贸工厂还可以通过基地接入阿里新批发平台1688,拓展到内贸市场。
“金华这一步走出去,联动效应很明显,永康马上开始设立淘宝天猫商家运营中心,我们的招商活动上1000多个商家到场。”李少华表示,未来两年会有三十到五十家这样的基地开业。
预计12月初,数字乡村的阿里解决方案下面,将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板与模式,以适应数字乡村规划里的各个方面。在数字乡村上,国家有一个整体的指导的规范性的意见,落到每个省的时候不太一样,落地的节奏、策略以及各个省财政支持的力度、能力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这些省、市、县各级政府他们对于数字化投入的意愿是一致的。
真正推动到各个县域,还是有各种路径上的探索。在甘肃一些县域,他们更多使用阿里现有的标准模式,基本不需要差异化的投入;在沿海江浙一带,其数字经济本身就与阿里方案特别接近,不存在壁垒问题,他们更愿意在数字治理、惠民、科学决策上做投入。当然,还有一些政府,在疫情期间,直接投预算到电商培训或区域品牌营销上,推动当地产业发展。
但有些地方在落地的过程还是非常艰难,怎么样更好地去惠民,是一个值得持续探讨的课题。
阿里巴巴“亩产1000 美元”计划已实施近三年,目前基本覆盖了所有主要省份和县一级区域,孵化了超过2500个农产品品牌,助力农产品销售5400亿元,覆盖上亿农民。
对于阿里来讲,数字乡村是整个数字中国、数字政府建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李少华认为,从乡村振兴角度来讲要去沉淀两个东西,一是数据,包括电商的消费数据、生产数据、供应链数据、需求数据的分析。第二是技术,怎么样把一个技术变成普惠的技术,变成一个可以融入到千万生产户中的技术,形成一个数字化的长效保障机制。
采访中,李少华还表示,阿里投入乡村市场,营销手段和服务保障的具体规划也十分关键。“我们会把县域服务、兴农扶贫、订单农业、智慧农业和农产品上行供应链等体系化的能力逐步对接给整个淘系用户。”以数字农业的搭建步骤为例,供应链环节的基础设施、生产环节数字化、订单数字化、供需关系数字化,均需全盘考虑。在未来,数字体系的完善和万物互联的实现,让农业有可能出现全新的社会供销关系。
2019年9月,阿里成立了“数字乡村实验室”,希望联合商家、电商运营服务商、政府,一起制定数字农业标准,合力打造数字生态体系。同时,在数字上整合和沉淀不同涉农领域的经验,从而支撑城乡双通道的高效搭建,推进新型供销体系形成。
调任数字乡村事业部两年,李少华谈及对农村的认识变化时说,阿里做农村有两大优势,一是技术上通过大数据沉淀可以帮助县域产业升级,从而通过数字化引擎推动乡村振兴。二是心态上阿里做农业没有盈利压力,所以对农产品上行和智慧农业的投入更加坚决和直接。
“数字中国不是只有城市大脑,一定还有数字乡村,没有数字乡村发展的数字中国是不完善的,也不能称之为数字中国的一张大图。”李少华说。
李少华认为,很多人进村是奔着政策红利去的,如果只从商业角度讲,乡村在短期是见不到商业利益的,而是需要持续投入,把商業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看,才能找到一个价值体系。所以,有的公司因为各自原因选择放弃,或者有选择地试水,都可以理解。但阿里会坚持下去。
在李少华看来,一个理想的数字乡村,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填平城乡数字鸿沟。疫情期间,他在杭州足不出户,生活不受影响,买菜不出门,社区也有保障,但在县域尤其是乡村,这样的便利并不稀松平常。“数据的效用对于政府官员来说,是一部手机治天下;对企业来说,数据将驱动业务发展;对老百姓来说,数据让我们生活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