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国江,李亚男
(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根据发展经济学的概念,现代农业被定义为智慧农业,是一种集机械自动、环保生态、生产规模、管理精准为一体的科学化农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1]。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来,全国各地纷纷贯彻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大规模开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标志着我国的 “三农”发展已经迈向了一个新时代。抚州市自古以来就有 “赣抚粮仓”之称,在 “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抚州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四大畜牧业产业集群,稳步推进 “两特一游”工程,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抚州市自身基础薄弱、起点低等弱点,导致其现代农业的发展存在一些缺口,其制约着抚州市农业现代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基于2013—2018 年的数据对抚州市现代农业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助推抚州市实现 “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近年来,抚州市在 “一稳二调三增”基本思路和 “两特一游”产业战略的引导下,大力发展优质稻、优质特色水果、出口蔬菜、中药材、禽肉、水产等产业。表1 反映的是2013—2018 年抚州市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情况。从数据上来看,抚州市的粮食总产量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2018 年粮食总产量达到最大值277.67 万t,同比增长2.6%,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41.8 万hm2,同比增长1.7%,说明粮食作物的产出率提高;水果总产量变化趋势波动较大,但总体是增加的,2018 年水果总产量为180.04 万t,同比增长1.0%;蔬菜总产量6 年来持续增加,2018 年总产量达到153.64 万t,同比增长1.2%;肉类、甘蔗、水产品、油料、茶叶、棉花的总产量总体稳定,波动幅度较小,其中,肉类、甘蔗、水产品、油料、棉花的总产量稳中有降,棉花总产量稳中有增。总体而言,近年来抚州市主要农产品产量比较稳定,粮食作物产量居高,经济作物产量较小。
表1 2013—2018 年抚州市主要农产品产量 (万t)
根据中国水利网站的资料显示,截至2018 年,抚州市累计投入水利设施项目资金约36 亿元,加固完善1 093 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陆续治理了37 条中小河流,高度整修538 座重点病险山塘,全面实施了3 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整治工程[2]。这一系列的水利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抚州市的农业灌溉问题。抚州市的农业机械化状况见图1,2013—2018年间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上升,2018 年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71.48 万kW。 在农耕方面,抚州市2018 年农作物的播种面积59.9 万hm2,其中实际机耕面积46.563 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77.73%,当年机械播种面积12.856 万hm2,占总播种面积的21.46%,机械收获面积37.113 万hm2。此外,抚州市全市已建成0.231 68 万hm2设施农业,建成3.362 667 万hm2高标农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速度高达99.91%,居全省第一。就目前抚州市的农业基础设施而言,政府正在稳步推进水利设施工程,不断加大对农业机械的投入,水、电、路等农业基本设施基本到位,对提高抚州市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起着积极作用。
图1 2014—2018 年抚州市农业机械总动力
2018 年抚州市的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43.53 亿元,同比增长3.5%,但仍比2016 年的最大产值低,其中农业总产值为206.55 亿元,同比增长4.5%,烟草总产值降幅最大达到35.1%;林业总产值为27.06 亿元,同比增长8.2%,竹木采运的总产值增幅最大达到14.6%;牧业总产值为63.11 亿元,同比下降7%,狩猎和捕捉动物的总产值增幅最大达到8.6%;渔业产值为31.09 亿元,同比增长1.5%,除贝壳外的内部各细分产业的总产值都呈上升态势;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15.72 亿元,同比增长13.8%。从图2 各产值占比的数据来看,农业的产值占比在2013—2015 年小幅持续上升,从2015 年开始略有下降,2018 年回涨,其产值仍占据大部分;畜牧业的产值占比在这6 年间不断下降,但相比其他产业 (除农业外)仍占据较大比重;林业的产值占比在2013—2018 年间不断攀升,但基数仍比较小;渔业的产值占比在2013—2015 年呈上升趋势,2015—2018 年逐渐下降;农林牧渔服务业的产值比重在2013—2015 年几乎呈平稳状态,2015 年以后大幅度上升,2018 年产值比重增至4.6%,但所占比重依旧过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7 年的13 563 元/人增至14 767 元/人,比上年提高 1 204 元/人。
图2 2013—2018 年农林牧渔业产业结构
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种植业、水产养殖业,拓展出8 种可持续、生态环保、富有市场理念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如订单农业、休闲农业、绿色农业等。抚州市利用其自身的狮舞文化、采茶文化,如南丰傩舞、金溪手摇狮、广昌孟戏等文化资源和特色果园、牧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目前全市境内已有445 家休闲农业经营企业,22 家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1 家市级休闲示范点。另外,抚州市不断壮大绿色生态农业规模,现已有530 个“三品一标”农产品,23 个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7 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16 个国家级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近年来,抚州市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激发农业新活力,极大地带动了抚州市农村经济的发展。
目前,抚州市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化肥、农药投入结构不合理,存在盲目施用氮磷钾肥、不重视有机化肥的使用、大量覆盖地膜等问题。2018 年抚州市的农业化肥使用量为46.8 万t,实现3 年连降,化肥利用率为42%,农药使用量为1.2 万t,几年来使用量基本稳定,农药使用率为42.5%。虽然抚州市近年来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和其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均过高。抚州市在农业种植过程中仍在大量使用地膜,根据抚州市农业工作报告数据显示,2016 年抚州市的地膜覆盖面积达到8 666.67 hm2,地膜的难降解性会使得残膜滞留在土壤里,破坏土壤的肥力,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会导致牲畜误食遗留的地膜而生病或死亡[3]。在 “两特一游”战略下,抚州市大力发展畜牧业,但在牲畜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足的地方,某些小型的养殖场粪便处理设施不齐全、处理方式简陋,随意排放的牲畜粪便既影响乡村美观又污染了大气和土壤。
根据抚州市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8 年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服务业的产值比例为60.1∶7.9∶18.4∶9∶4.6,粮食作物和多种经营产值的比例为22.8∶77.2。从近年来抚州市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产业结构来看,农业和畜牧业的产值占比之和高达80%,其中农业产值占比最高,达到60%,林业、牧业、渔业的产值占比均呈上升态势,但基数较小,仅占现代农业的小部分。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摆脱传统农业专注发展农牧业的困境,协同发展林业、渔业和服务业,目前,抚州市这种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产值比例明显不太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产业结构来看,2018 年抚州市共种植418 000 hm2粮食作物,130 670 hm2经济作物,50 670 hm2其他作物,相比之下,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大,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相对较小,不利于抚州市的农业经济发展,制约抚州市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抚州市目前已有598 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26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0 个农业特色产业集群,可供销售和推广的经济作物品种丰富且具有足够的特色优势,这种不匀称的生产结构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抚州市的农业经营主体是以国有经济单位为主,城镇集体单位为辅,且经营主体人数较少,其中散户经营者人数较多,大多为小农户。然而,小农户由于其自身存在的弱点使得其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度不高,阻碍着抚州市农业的现代化步伐。一方面,小农户的知识水平受限,创新意识不高,难以很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由于城乡的单向流动机制,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非农行业,因此小农户大多为当地年龄较大的农民,他们对新观念、新技术的学习吸收能力较弱。小农户是位于政策边缘地带的农业经营者,他们对相应的农业政策不够了解,也不能很好地运用农业补贴发展现代农业,因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技术、资金较少,难以形成现代农业的集约化。另一方便,小农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衔接不够密切,难以形成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链。目前抚州市仅有少部分农业企业与小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在农产品好的时候,部分小农户会将质量较好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这样损害了农业企业的利益,在行情较差的时候,部分农业企业会以产品质量不好为由变相压低价格,这样损害了小农户的利益[4]。抚州市现有的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与小农户大多为土地租赁或雇佣关系,这些新型农业经营者与小农户之间缺少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这样对促进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体系的影响力有限。
抚州市要积极推进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工作,改进农业种植技术,加强在技术层面上的创新。抚州市要落实好监督职责,倡导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减少有害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用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研发并推广可降解地膜,从源头上减少农业污染。对于畜牧业造成的污染,村委会要发挥管理服务职能,向小农户推广、建议便捷的粪污处理技术,督促养殖场配备完善的粪污治理设备,及时跟踪畜牧业的粪污处理情况。小农户也可以购入粪污干湿分离机等,促进禽畜粪污的资源化利用。此外,抚州市可以采取一些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将减排资金、专项基金等合理地运用到施用有机肥、推广可降解地膜、禽畜粪污处理等项目上,逐步将生态补贴资金从产量和面积转向质量和环境保护[5]。同时,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监测管理,对农业生产农户实行奖惩机制,对于枉顾政策规定的农业污染者处以一定的罚金处罚,对积极举报农业生产者肆意污染环境的举报者予以一定的奖励。
近年来,抚州市紧紧围绕调整产业结构这一主线,大力推动 “两特一游”工程,培育了十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和畜牧业四大产业集群,抚州市要根据目前形成的特色产业优化现代农业结构。一要调整农林牧业的发展结构。对于农业,大力发展有机稻米产业,在保障正常的粮食供给下合理缩减农业种植面积,通过各种现代科技加大对农业的机械投入,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出量。对于畜牧业,抚州市近年来正在培育特色畜牧业,这对畜牧业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因此抚州市可以利用先进的良种技术发展禽畜良种培育工作,提高禽畜类产品的质量。同时也要注意生产过程中的卫生安全状况,在牲畜的养殖过程中要做好禽畜防疫工作,在屠宰、加工、运输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监管,避免出现食品安全隐患问题[6]。对于渔业,推动绿色水产业发展,组建专家队伍根据抚州市的实地情况进行水稻和渔业综合栽培。二要调整农业作物与经济作物的发展结构。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合理扩大水果、蔬菜、中药材的生产规模,通过技术革新培育优质的柑橘 (尤其是南丰蜜橘)、出口蔬菜,做好特色农产品宣传,增大其品牌影响力,促进抚州市特色农产品进入更广阔的省外市场或国外市场,提高经济作物的商品价值。
首先,要提高小农户的自身素质,这既需要改善小农户的年龄结构,也需要加强他们自身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一方面抚州市要改善城乡劳动力单向流动的局面,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积极促进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为农村留住青壮年劳动力,使更多适龄的劳动力投入现代农业的发展中[7]。另一方面,加强对小农户的技术培训,宣传新型农业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普及互联网技术、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及多样化的农产品销售途径,培育使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农民。
其次,要提高农业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整治服务人员的不良作风,提高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的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建立健全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及时更新并宣传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耕地、水资源、气候及相关销售流通平台动向等信息,保障粮食、畜禽、果蔬、渔业、茶叶、种子等农产品的便捷运输路线,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决策提供理论依据[8-10]。
最后,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抚州市政府部门应积极促进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小农户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利益关系网络,做大利益蛋糕。在这一关系网络下,龙头企业可以发挥引资引技、产品加工、品牌建设、市场开发等角色,农业生产合作社可以提供农业种植新技术、普及宣传新农业政策、提供农业信息服务[4],家庭农场和小农户可以利用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发展农业,从而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这4 个主体的有机结合可以促进彼此之间的优劣互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围绕南丰蜜橘、广昌白莲、资溪白茶等十大省级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树立品牌意识,实现市场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