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王家卫是一个极具个人特色的导演,在他的影片中往往表现的都是与众不同的故事。而电影《花样年华》是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经典之作,所以影片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极具特色的范本。本文将从影像叙事风格、电影视听镜语以及影片象征价值三个方面来分析《花样年华》这部经典不衰的影片。
关键词:影像叙事;《花样年华》;框架构图;象征价值
有人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影片,但是在笔者看来,能发出这样言论的人都是没有看懂王家卫的电影,读不懂王家卫用“诗人般”影像叙事的电影形式。《花样年华》虽然拍摄于2000年,但是讲述的却是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在那个特殊时期里人们生活状态、男女主人公关系的逐渐递进以及最后错过的悲伤和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极简式”影像叙事风格
有人总结王家卫电影的特点,说是:“村上春树味儿十足的台词、魔幻现实主义、解构主义、意识流加后现代文艺腔作风、MTV 似的恍惚镜头、街头流行的酷表情、古龙式的醒世格言、浓浓的怀旧情调。”这些或许才是王家卫电影的艺术魅力,让人无法拒绝。1但是《花样年华》又是他不同于以往的一部独特之作,他把镜头转向了已婚的中年人,开始用影像展现中年人生活中的暧昧情愫和秘密。《花样年华》讲述的就是男主周慕云和女主苏丽珍同时得知双方伴侣出轨后,想搞清楚他们出轨的原因和过程,于是他们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扮演,在扮演的过程中,他们爱上了彼此,但由于道德的束缚,他们又最终没有走在一起。导演用他独特的极简式影像叙事风格,把故事完整的展现出来。
例如:在影片中,从第31分钟开始“第一次扮演”到第36分钟结束“第五次扮演”,导演仅仅用了5分钟的时间,就展现了两个人从开始相遇到约会、吃饭、甚至到同乘一辆车回家。在第一场扮演时,导演为了展现时候扮演的场景而不是苏丽珍和周慕云本身,在他的镜头中,让两人的影子先于本体入画,运用这样的方式,让观众明白这是扮演。导演再利用挂在墙上的钟表以及苏丽珍旗袍的变化,来展现后面几次扮演。第三场扮演和第四场扮演,导演都选择了吃饭的餐厅,而把这两次扮演区别开来的有两个细节:一是,苏丽珍旗袍的改变,表现苏丽珍换了衣服,说明不是同一天发生的事情;二是,导演选择了让人物右侧入画,这样独特的场景切换方式,也让观者知道这是两场不同的扮演。导演也运用这种“戏中戏的间离效果”,使得故事的发展更具独特性。
二、“复杂式”的影片视听镜语
导演虽然擅长使用“极简式”的叙事方式来表现故事,但是在视听语言的运用上,却是费尽了心思。提到王家卫的编导、杜可风的摄影、张叔平的美术指导,这就是经典影片的保证。在《花样年华》中,无论是構图、音乐、道具的运用,导演都花了大心思在上面。
(一)独特构图下的“秘密”
第一,在电影《花样年华》中,构图是很重要的一种推进故事发展的造型元素。在影片中,王家卫就用这种构图方式来表现两个主人公当下的关系和处境。
例如:在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吃饭时,运用的是封闭式的构图,导演把两个主人公放在了一个画面中,利用轴对称原理把两个人处于画面的两边。其中就暗喻着两个人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在在表现苏丽珍和周慕云在咖啡馆中交谈的时候。运用的就是开放的形式,导演给出的是两个主人公的单人镜头,分别处于画面边框的两边,人物轴线已经偏离画面轴线,导演运用这种开放式的构图,表现出主人公此时此刻是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两个人,同时导演又配合摇镜头的使用,充分表现出两个人物之间微妙的关系,用视觉的不稳定性和运动感,来暗喻两人今后的关系会有大的改变。
(二)音乐的“重复蒙太奇”
音乐有促进故事情节发展,渲染气氛,加强矛盾冲突等多种功能。在《花样年华》中音乐的运用就十分讲究,不仅有重复响起的歌曲,还有大提琴的声音,通过音乐把整部影片的暧昧气氛渲染到了极致。
例如:影片中8次运用了相同的音乐,在表现苏丽珍和周慕云在楼梯相遇时,舒缓的慢镜头再配上音乐,就成为两个主人公隐秘心事的书写。这狭窄的楼梯一方面是在制造邂逅,另一方面却是在扼杀浪漫,两个人间这种微妙的关系和暧昧的气息被音乐表达的淋漓尽致。
(三)道具的独特内涵
一部影片往往最打动人的就是细节,而细节很多都是蕴藏在导演对于道具的运用中。在《花样年华》中导演也运用了各种道具,来促进故事的发展,激发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等。
例如:影片中苏丽珍的所有服饰都是能够展现中国女人迷人魅力的旗袍,各种花色的旗袍把张曼玉美妙的身姿给勾勒出来。美工师张叔平为了这部电影特别为张曼玉量身定做了26套旗袍,而且随着旗袍颜色的变换,我们能够感受出苏丽珍心情的变化以及场景的改变。导演运用旗袍也表现了一个在传统中国思想条件下挣扎的女人,一方面既想追随自己的心,追随美好的爱情,另一方面又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艰难的挣扎,最后陷入泥潭。
三、象征价值的深层次展现
影片中最为重要的不是它的表面,而是它的象征意义和象征价值。我们所要了解的也应该是导演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这一点在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不管是人物的影子还是影片结尾的宏伟建筑,都有它们独特的深层次内涵。
例如:周慕云和苏丽珍的扮演场景,是运用影子来表现扮演的人物的,在第一次扮演的时候,他们分别扮演的都是各自的伴侣,所以画面中是两个影子先行;而在第七次扮演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分别扮演的是自己,所以影子就消失了。这个影子其实也就是他们内心的自己,那种想冲破枷锁,又怕受到道德谴责的心理状态。
影片结尾处展现宏大建筑的空镜头。导演在最后加上了这些空镜头,才是真正把影片的主题升华到一个新高度。导演正是借助这种历史感,营造出一种永恒和一瞬之间的对峙,从而也突出影片的深层次主题,错过或许是一种遗憾,但在自然面前却轻如鸿毛。
结 语
综上所述,《花样年华》是一部成就颇深的影片。王家卫这个像诗人一般的导演,把他的电影也拍的像现代诗一样优美。本身《花样年华》描述的是一个有悖伦理道德的事件,但是在王家卫的镜头下却呈现的如此美好。从人物的服饰到画面的构图,在到音乐的配合使用,使得影片呈现出别样的风味,也隐喻了深刻的内涵,营造出永恒和一瞬的对峙。
参考文献
[1]《隐藏在雷鹏墨镜后面的世界 《代序》见粟米编著——花样年华王家卫》第2页.[M].2001.
[2]王海洲.《后现代主义与王家卫电影》.[J].2001.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3]陈墨.《生命的呢喃——王家卫电影阅读阐释》.[J].2001.当代电影.
注释:
[1]《隐藏在雷鹏墨镜后面的世界 《代序》见粟米编著——花样年华王家卫》一书第 2 页
作者简介:
李焕君,女,汉族,1996.06.12,籍贯:山东聊城,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在读,专业:广播电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