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其振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深入推进,阅读的重要性日益突显。语文阅读是一个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式、丰富情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陶冶情操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革故鼎新,守正创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制定教学目标,丰富课堂教学方式,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氛围,提高阅读教学的质效,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论述了新课改下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性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丰富有趣的情感和思维活动中,深化对文本知识的理解,有所感悟,熏陶学生情操,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1]。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面臨着诸多弊端,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是摆在广大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营造良好阅读氛围,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阅读兴趣是学生投入阅读原动力,阅读兴趣可以促进学生自主阅读,增强阅读体验,深化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入手,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思考阅读内容,体验阅读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和道理,深化阅读感受,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我们以七年级朱自清的《春》为例,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春天的景色。为了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情景交融的感觉,在新课伊始,教师可以依托网络收集一些关于春天的图片,全面彰显春天的特点,比如,和煦的春风,刚钻出头的小草,如梦亦如烟的春雨。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入春天大地复苏,万物萌生,一切都是新的开始,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谈一谈春天的到来,带来了哪些变化?对于有学生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柳枝碧绿、草长莺飞、桃李争妍……”教师趁热打铁说道,春天是万紫千红,草长莺飞,一切都是新的开始,不同的人眼中的春天各具特色,接下来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欣赏春天的美景吧。随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春天的视频,让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投入到学习中,为接下来的阅读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革故鼎新创新方法,提高阅读教学实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打破墨守成规的思想,坚持守正创新,积极采取先进的教学方式,促进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2]。基于此,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改变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其知识面,开拓其眼界,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局限于教材文本上的学习。
我们以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从学生实际入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想要读懂其作品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从人物介绍入手,为学生介绍作者生活的背景, 随后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有关于生活背景,人物介绍的视频,还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去收集相关信息,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学习了教材文本上的知识,另一方面,线上网络教学模式,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为加深学生的文本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了解角色,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可见,教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摒弃以前的“死板”式的教学模式, 从学生的实际入手,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还促进了阅读教学质效的提升。
三、重视学生主体地位,以学促知以知促行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愈发深入人心,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自身引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以七年级闻一多的《说和做》为例,这篇文章结构严谨精致、选材典型精当。从题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学、做,众所周知,任何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学以致用,在学了这篇文章后,学生已经了解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感受其热情澎湃、始终如一的爱国之情。为以学促知以知促行,教师在这篇文章教学后,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让学生将自己一天所见到的,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用教材文本中优美的句子或是写作方式来描述自己的感受,通过读写结合,达到学与做两者结合,在促进阅读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结语
一言以蔽之,初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坚持与时俱进,去芜存菁,从学生实际入手,不断创新,补齐短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教学的质效,助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亚菊.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之有效性[J].同行,2016(011):237.
[2]刘庆兰.浅析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神州,2017(3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