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全面可发展的人,使其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我们所谓的“健康”,不单纯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身体健康,更主要是指良好的精神风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身心健康。拥有健康的心理,才是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前提,因此加强职业学校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特别重要。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大多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九年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身上,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学习压力大,心理问题才应备受关注和瞩目,殊不知,中职学生的心理问题也是迫在眉睫需要大家关注的。
一、中职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
职业学校学生正是经历青春期这样的特殊阶段,是情感、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对未来的考虑等都很敏感的时期,也是产生各种心理焦虑最多的时期。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大多数家长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进入普高学习,实在进不了普高的那部分学生才不得已选择职业学校。以我所在的职业学校为例,从前年到去年,近两年的招生人数都在一千人左右,绝大多数学生的中考成绩都在县普高招生分数线以下,有些甚至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就被劝返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成绩不好,在个人修养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而这些学生也成为了职业招生计划中的一部分,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基础教育底子很薄弱,经常被教师“特殊照顾”的弱势群体,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毫无疑问也是多发、易发的。针对类似这样的学生,我设置了一份心理测试试题,并对试题上午有效性进行了评估,符合现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接着确定了被测试对象、男女比例(男生52%、女生48%)及样本容量。测试对象是2018级在校学生,涉及到的专业有计算机、幼儿教育、汽修专业、护理专业、电子电工及会计等,样本容量127份,回收率100%,有效率99.2通过测试试题,进行数据统计,具体数据分析包括:
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这126位职高生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总结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景感到很渺茫,觉得自己没有一点儿价值或是一个失败者,觉得自己力不从心或自叹比不上别人,做决定时犹豫不决,对爱好或者朋友失去了兴趣,感到自己一蹶不振做事情毫无动力,认为自己已经衰老或者失去了魅力,有少数学生感到伤心或者悲伤,对任何事情都自责,一段时间一处于愤怒和不满的状态。
针对学生出现的这些心理问题,我进行了归纳总结:首先,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进入职业学校的学习是学生迫不得已而为之的,中考失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学生可能心理素质稍好一些、承受能力强一些,能很快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凡事往好处多想想;而大多数学生是承受不了的,正因为接纳不了这样的事实,就会对自己不断的自问、甚至自责,最后开始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其次,被迫家庭或者社会的压力,原本规划好对未来美好的蓝图,可以驶向理想的彼岸,但问题的出现会在你的不经意间,在美好未来的路上出现了坎坷,让学生一时半会儿拐不过这个弯,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最后,可能会跟自己本身的因素有关系,如性格、学习能力等,使得自己在学习生涯中,总是得不到热烈的掌声,总是过的磕磕绊绊,久而久之,也导致了心理问题的出现。
鉴于这些心理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呢?
首先,保证教师自身的心理是健康的。可能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什么难做的,不就是坐下来和学生谈谈心、说说话、聊聊天,安慰一下,或者像班主任日常做学生工作一样,用学校的清规戒律和自己的经验训诫学生一顿。其实不然,教师的心理状态如果有问题,必然会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这对学生的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对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学生,然后营造和谐的气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职业教师的职业性质决定其教师要有极强的个人情绪调节能力,用自身的健康向上的心理趋势影响学生,这样更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渗透健康的心理教育。在課堂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又多方面的,针对这种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种心理因素,干预学生的心理环境,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中职学生在获取知识、增强文化教育的同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课堂教学除了正常的将知识、技能传授之外,也是促使学生心理活动与心理发展过程。与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比,其他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广泛性和整体性。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是隐形的,它是以无形中的方式影响的,是将教师对其心理影响积累在学生的动态心理结构之中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有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呼吁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只要是人,他的情绪就会受外界的影响,但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而不是情绪的奴隶。对此,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的心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熏陶。而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放到校园内进行,而应该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条杠杆共同发力,对中职学生施加干预,在这三者中,学校干预应起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依据学校教育的总号召进行,再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从而开展形式多样、渠道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三条杠杆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中发挥超常作用。但家长的陈旧观念是:学习好肯定发展好。如何去改变这一观念呢?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让家长在家庭生活、家庭教育中创造舒适、健康、和谐的环境,让学生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也可以进一步创造平等、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让中职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陶冶健康的心理价值。除此之外,还要求我们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积极净化社会环境,引导注重职业教育,积极关注中职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让中职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的各项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文明友爱的社会大环境中塑造他们的心理品质。
中职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如果出现心理偏差或人格上得缺陷,就会对他们一生的成长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中职教育教育中,教师要时时处处关注中职学生的心理变化,不断强化健康心理教育的有利因素,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导论[M].科学出版社,2008
[2]黄国春.职高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讨[J].职业教育技术,2007(2)
【作者简介】
王刚(1988年)男,宁夏西吉人,汉族,中学二级教师,大学本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